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以来,在本院进行检查治疗的40位肝脓肿患者,经手术后得到确诊的病例,对其相关病历资料及检查图像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观察本次40位患者的CT检查图像,判断CT扫描对肝脓肿的确诊率,确定其诊断价值。结果在经过双排螺旋CT扫描检查的40位患者中,38名患者被诊断为肝脓肿,其中1例肝转移瘤和1例肝血管瘤被误诊,确诊率为95%,误诊率为5%。在这40位患者中,单发脓肿25例,多发脓肿15例;脓肿直径约在2~12cm范围内。本次调查的患者中,脓肿的发生部位以肝右叶居多16例,其次为肝左叶11例,累及两叶者仅有3例。结论在经过双排螺旋CT扫描后的图像上,对肝脓肿可以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征象,确诊率高,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双排螺旋CT 肝脓肿 诊断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肝脓肿的方法、疗效及其优势。方法2003年1月-2012年12月超声引导下对54例肝脓肿患者进行穿刺抽脓或引流,并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和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54例共进行62次穿刺置管引流,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2.9d。随访1~6个月肝脏完全恢复正常48例,病变部位纤维钙化表现6例,无出血、胆漏、腹腔感染、脓肿反复出现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 标签: 肝脓肿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异维A酸治疗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给予16例患者口服异维A酸胶丸10mg每日3次和罗红霉素150mg每日2次,连续用药8。分别于1、2、4、8观察皮损消退情况,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异维A酸治疗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的总有效率87.5%,出现口唇黏膜干燥、皲裂,鼻腔黏膜干燥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异维A酸可有效治疗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 标签: 异维A酸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治疗
  • 简介:我是一个冠心病病人,现已做了支架置入手术.现在药钱每天需要四十多元,而我的退休工资才八百多元,这让我的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我想问,如果不服用药物,病情会危及生命吗?我该怎么办?

  • 标签: 冠心病病人 终生服药 术后 支架置入 家庭生活 用药物
  • 简介:目的本院对甲状腺良性的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通常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方法2011年7月-2012年6月本院选取了60例患有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患者,并且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观察组有30例患者,患者在通过手术后的医护人员通常要给予特殊的护理方法,例如:对患者的心理、体位以及在术后引流等方面,都将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30例患者为对照组,医护人员要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即本院通过对两组患者痊愈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科学的比较,从而来评价两种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得到显著的疗效,对此要对甲状腺良性肿瘤进行切除手术后,在护理要点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及仔细的分析。结果本院的两组患者平均住院的天数进行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5d,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8.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对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在术后会给予特殊的护理,如加强对患者心理、引流、呕吐等方面的护理,使患者在痊愈的时间上,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此同时,也对患者并发症的降低也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甲状腺 良性肿瘤 术后 护理分析
  • 简介:上肢淋巴水肿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breastcancerrelatedlymphedema,BCRL)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术中清除腋窝淋巴结,切断了大量淋巴管,造成延迟出现的持续加重的上肢水肿.大约有6%~30%[1]患者在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肢淋巴水肿,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乳腺癌中医古称"乳岩",是由于正气不足、邪气积聚而引起,乳腺癌经手术治疗必损伤脉络,造成气虚、血瘀、水停泛溢上肢,因此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属于中医学"溢饮"、"水肿"的范畴.目前中西医仍无根治方法.现就BCRL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的新进展总结如下.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淋巴水肿 进展
  • 简介:目的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ercutaneouscorn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和特点,探讨如何避免其发生,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从股动脉行PCI术后36例尿潴患者的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术后尿潴留与排尿习惯改变,心理、环境因素和药物作用有关。结论有效的护理沟通、心理疏导,提高舒适度和术前卧位排尿训练是预防术后尿潴留,减少导尿率的关键。

  • 标签: 尿潴留 PCI 原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90例行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结石数量和大小,胆结石家族史、缺乏运动和油腻饮食都是影响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前要对上述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在考虑手术的同时还要考虑上述危险因素,这样可以降低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率。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总结胸外科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8例患者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病情,监测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变化,嘱患者卧床休息,做好疼痛护理、抗凝治疗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加强生活指导和心理护理,以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结果22例治疗后痊愈,6例死亡。结论胸外科术后急性肺栓塞发生率较高,积极采取综合性护理及治疗措施,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肺栓塞 术后 护理 溶栓 介入
  • 简介: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脾切除术后发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诊治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保守治疗10例和手术治疗1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25个月,3个月后复发1例,再次治疗后痊愈;6个月后复发1例,死亡。结论脾切除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因,B超及增强CT检查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抗凝和溶栓是改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本措施。

  • 标签: 脾切除术 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通过对于目前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使用的气囊压迫器压迫止血的位置,注射空气量,压迫时间,减压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探讨更为方便使用有效的压迫止血方法。

  • 标签: 桡动脉 介入 气囊 压迫
  • 简介:子宫全切术为妇科最常用及最基本的术式之一.随着手术及麻醉技术提高及医疗条件改善,该术式更趋安全,但仍可出现并发症,阴道残端出血即为其术后常见并发症.笔者对我院行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出血 临床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预防食管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将2008年4月-2013年4月本科收治食管癌手术患者42例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同时采用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8%,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愈率80.9%,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方法,可以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的提高手术治愈率,大大的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并发症 护理干预
  • 简介:1例40岁男性患者,因发作性胸痛3年,加重6h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PCI+支架置入术后。入院后急行冠状动脉造影+PCI术,并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缺血等治疗。考虑到辛伐他汀可能与氯吡格雷存在代谢酶竞争,从而导致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不充分,临床药师建议将辛伐他汀调整为经CYP2C9代谢的氟伐他汀,或极少经CYP2C19代谢的瑞舒伐他汀;同时,对患者服用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引起的胃肠道不适或出血症状,以及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并分析患者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充分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据此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督促患者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全麻患者术后渐进饮食的时间及方法。方法:将我院腹腔镜全麻手术无基础疾病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8h有饮食需求,意识清楚且无胃部不适,即先少量饮水,再逐渐进食;对照组患者则待患者肛门排气后方予饮食。分别于术后12h和术后24h时评估患者口渴与饥饿感、恶心呕吐、腹胀及肛门排气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2h及术后24h对照组患者自觉口渴与饥饿的人数高于观察组,肛门排气的人数低于观察组(P〈0.01)。术后12h及术后24h,2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采用循序渐进的饮食方式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术后护理 麻醉 饮水 进食
  • 简介:通过对3例儿童癫痫灶切除术后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经过和用药进行分析,发现儿童癫痫持续状态治疗用药中的问题,提高癫痫持续状态合理用药水平。患儿的体重,内环境,用药顺应性、抗癫痫药使用的规范程度和剂量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控制具有一定影响。个体化和综合治疗措施是终止癫痫持续状态的保证。

  • 标签: 儿童 手术后 癫痫持续状态 药物
  • 简介:肝移植病人由于长期服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病情进展迅速、危险性大。协助医师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在控制感染的同时防止器官排斥反应的发生,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开展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1例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人实施的药学服务,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药物治疗中发挥作用,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

  • 标签: 药学服务 肝移植 肺部感染 合理用药
  • 简介:表浅膀胱癌占全部膀胱癌的75%~90%,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加膀胱灌注为治疗表浅膀胱癌的首选方法。2008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对TURBT术后20例表浅膀胱癌患者采用吡柔比星即刻膀胱内灌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表浅膀胱癌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疗效观察 即刻 术后
  • 简介:芬太尼是目前最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效果强,但同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地佐辛为阿片类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不产生依赖性,能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我们观察了地佐辛、芬太尼分别配伍罗哌卡因用于PPH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硬膜外自控镇痛 镇痛效果 PPH术 罗哌卡因 芬太尼 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