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运动康复对桡神经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0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桡神经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运动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优良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3.27%),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腕伸肌、指总伸肌MMT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后的MCV、波幅,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运动康复 桡神经损伤 运动功能
  • 简介:【 摘要】目的 本文就孕期有氧运动训练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方法 对本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500例孕妇进行研究分析,把500例孕妇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参照组)甲组实施孕期有氧运动训练,①乙组未参加任何训练,观察并记录两组②孕妇在妊娠和分娩的不同影响。结果 甲组孕妇在孕期通过有氧运动训练后在孕晚期孕妇的自我感觉较好,仅有个别孕妇出现姿态不好、背痛、腰痛等现象,而且大部分③孕妇均可正常分娩,出现难产情况较低,在正常分娩过程中,分娩产程时间均少于乙组,有效缩短了生产时间,并减少了孕妇的痛苦。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偏瘫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总结与探究康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以及对病人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纳入90例因脑卒中偏瘫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按照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分得45例。护理A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B组采用康复护理,总结与探究2种不同护理方案实施效果。结果:(1)护理A组与护理B组Fugl-Meyer评分对照,数值较低,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运动康复干预对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慢性心衰患者,通过完全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分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同时予以观察组患者运动康复干预模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结果:干预前患者LAd、LVDEd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LAd、LVDEd水平均低于干预前,LVEF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运动康复干预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临床中治疗肺结核患者采用呼吸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自护能力影响。方法:甄选我院接受肺结核治疗患者60例,依据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30例):实施基础护理方法干预;实验组(30例):实施呼吸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常规组,实验组自护能力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肺结核患者采用呼吸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符合临床需求,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运动康复护理 肺结核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结核采取呼吸运动康复护理对其临床效果的相关影响。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为研究区间,以此区间结核病房接治的肺结核患者为探究对象,共纳入病例56例,以奇偶法分组,可分为对照组(n=28)和研究组(n=28),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基于此前提,研究组采取呼吸运动康复护理,总结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病灶吸收率、痰液转阴率与对照组比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肺功能(FEV1、FEV1/FVC)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肺结核采取呼吸运动康复护理可大幅度提高临床疗效,加速病灶吸收,促进肺功能恢复,应用可行性强,值得借鉴。

  • 标签: 肺结核 呼吸运动康复护理 肺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康复状况的作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90例下肢骨折患者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周周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运动康复治疗,通过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下床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高,且下床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论 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可改善下肢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减短下床行走时间,降低并发症。

  • 标签:  下肢骨折 早期运动康复治疗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导致的偏瘫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与运用常规运动康复治疗干预的脑梗导致偏瘫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最终将强制性运动疗法介入与常规运动康复治疗介入的脑梗导致的偏瘫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为脑梗导致的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丰富治疗技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分2阶段,每阶段组织30名脑梗后偏瘫患者,利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作为实验组,每阶段组织30名脑梗后偏瘫患者,利用常规运动康复治疗进行干预治疗作为对照组。借助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量表与Brunnstrom运动恢复分期结果分别对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初期与末期评估,再把两组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量表与Brunnstrom运动恢复分期评定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导致的偏瘫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提高效果明显。结论:脑梗偏瘫后患者的偏瘫肢体产生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利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梗后偏瘫患者的治疗与生活环境中,针对患者健侧肢体的使用加以手指连套或辅助器具限制后,加强患侧肢体训练的频率与强度,并且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动作加以分析处理后,合理展开对患侧肢体的强化训练,从而对于患肢所呈现出的习得性废用现象加以充分克服,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独立性,为脑梗后偏瘫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 标签: 脑梗 偏瘫 强制性运动疗法 FIM量表 Brunnstrom运动恢复分期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法,并探讨常规康复疗法与运动康复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均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患者,并采用数字分组法,将其平均分成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与B组。A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B组患者实施运动康复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身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功能及身体运动功能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疗法 运动康复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在孤独症儿童言语康复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于2019年3月开始,于2021年3月结束,以在研究时间内本院接收的孤独症语言障碍患儿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为了更好的提升研究内容的准确性,将对68例患儿进行分组探讨,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在研究过程中分别针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器具辅助口部运动,最终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的训练效果以及表达能力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训练效果以及训练后的表达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对孤独症儿童采用有效的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可以显著提升其训练效果,与此同时改善患儿的表达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器具辅助 口部运动 孤独症儿童 言语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运动应用于自然分娩中的效果。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100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自然分娩产妇,结合此间自然分娩产妇应用分娩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依次实施常规分娩及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运动,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产程时间、产妇分娩结局、VAS评分。结果:分析产程时间,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时间更短,P<0.05。分析不良结局发生率,和对照组(18.00%)相比,观察组(2.00%)更低,P<0.05。干预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期间,通过予以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运动,减少疼痛感的同时有助于缩短产程时间,且改善了产妇的分娩结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分娩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自由体位 分娩球运动 自然分娩 VAS评分 分娩结局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开展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我院康复专科收治的4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纳入本课题,依照数表法分为样本容量均为23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实施传统康复治疗和悬吊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步态参数、平衡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 康复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步态周期和步频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步态周期和步频指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但是实验组干预后步态周期显著短于对照组,步频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干预后两组患儿两项评分均有显著提升,但是实验组干预后Berg评分和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悬吊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实施后,下肢运动损伤康复治疗效果,评估该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样本及其入选时间分别为60例下肢运动损伤患者、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分组措施:奇偶分组;组别:研究组、对照组;实施方案:快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对以上两组(均30例)护理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临床指标状况显著改善,P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下肢运动损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运动损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其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2019年11月开始,至2021年2月为止,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运动损伤患者12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入组成员,并将其分为了两个组别,分别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共61例,以及使用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的观察组共6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关节活动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下肢功能没有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下肢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出现下肢运动损伤的患者通过康复护理模式开展进行了相应的护理工作后,患者的下肢功能活动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应该将这种方法投入到临床实际使用中并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下肢运动损伤 康复护理 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始于2020年2月,结束于2021年2月,研究病例是我院的50例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患者可以自由组合成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在临床中运用针对性护理,可促使患者生活品质提高。

  • 标签: 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 针对性护理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偏瘫脑梗塞患者中行早期运动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以偏瘫脑梗塞患者8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参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采用早期运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脑梗塞 偏瘫 下肢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