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压力源是指使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刺激因素。一个刺激因素是否引起压力反应,除与刺激因素的强度、类型等本身特性有关外,还与个体对刺激因素的认知评价有关。EICU是以严密的监护、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各器官功能的维护,以力求及时、有效地阻断和逆转危重症的进程。EICU护士长期面对危重患者,工作负荷重,精神高度紧张,在这种具有长期慢性压力源的工作环境中易产生工作疲溃感。国内相关研究表明,

  • 标签: ICU护士长 压力源 刺激因素 压力反应 危重患者 工作疲溃感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病监护室(EICU)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并发AKI的EICU患者1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AK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124例AKI患者中,肾前性病因98例(79.03%),主要基础病因为心血管疾病;肾性病因26例(20.97%),主要基础病因为慢性肾脏疾病合并其他并发症。肾前性病因致AKI发生的患者死亡率为46.9%,肾性病因致AKI发生的患者死亡率为26.9%,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ICU患者并发AKI以心血管疾病等肾前性病因为主,AKI后期避免多器官衰竭是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识别和干预对EICU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46例EICU患者,选自我院2020.7-2022.7期间,比较常规护理(对照组)和早期识别干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差异。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20.33±3.15)min、并发症发生率5.57%、住院时间(8.26±1.07)d,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8%高于对照组77.09%,数据差异体现统计含义(P

  • 标签: []早期识别和干预 EICU 危重症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识别和干预对EICU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46例EICU患者,选自我院2020.7-2022.7期间,比较常规护理(对照组)和早期识别干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差异。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20.33±3.15)min、并发症发生率5.57%、住院时间(8.26±1.07)d,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8%高于对照组77.09%,数据差异体现统计含义(P

  • 标签: []早期识别和干预 EICU 危重症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课题通过对68例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的调研,对伊曲康唑注射液在治疗EICU患者IFI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按制定的入组条件,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EICU2013年2月–2015年2月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IFI患者进行筛选。使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符合条件者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范围为35–90岁(平均年龄为(75.1±11.1)岁),包括36名男性和32名女性患者。全部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率为60.3%,其中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IFI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33.3%、59.5%、65.2%,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中有11例(16.2%)出现与伊曲康唑相关的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肝功能受损及低血钾。伊曲康唑治疗EICU患者IFI疗效确切、安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肝肾功能及各生化指标,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伊曲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疗效 安全性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7S管理模式对于减少谵妄现象发生的效果。方法 本院选择从2022年1月到2022年6月期间,接受EICU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入院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为基础,平均分为普通组、对比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分别使用常规管理模式以及7S管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两组研究病患的谵妄现象发生概率以及认知功能数据进行收集和对比。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对比组病患在使用7S管理模式之后,谵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并且认知功能相较于普通组改善较为明显(P<0.05)。结论 在EICU病患治疗护理的过程中,7S管理模式的引入和应用能够在改善病患认知功能的同时,降低谵妄现象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逐渐推广。

  • 标签: 7S管理模式 EICU患者谵妄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