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2则医案,介绍士卿教授运用不同方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经验。教授认为小儿湿疹多由脾失健运、湿热内蕴、血虚风燥,又兼受风邪所致。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血脉,使之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故皮疹色红瘙痒,干燥起皮或津水流溢。临证时分为干性和湿性湿疹2种类型,分别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和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为主要治则。干性湿疹选用四物汤加减治疗,取其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意;湿性湿疹选用四妙丸加减治疗,取其清利湿热、祛风止痒、燥湿健脾之意。

  • 标签: 张士卿 小儿湿疹 四妙丸 四物汤 经验
  • 简介:士卿教授依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临床治疗小儿食积咳嗽采用消积导滞、健脾除湿化痰,佐以行气通腑的方法,疗效显著。附案例1则,以资说明。

  • 标签: 张士卿 小儿食积咳嗽 临床经验
  • 简介:士卿教授认为小儿夜间咳嗽大体在亥、子、丑阴阳交接之时,亦属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经气偏旺之时。治疗时应以和解少阳为主,兼顾清肝润肺、健脾化痰、益气养阴等,每获良效。

  • 标签: 张士卿 小儿夜间咳嗽 辨治经验
  • 简介:士卿教授认为小儿咳嗽不仅与肺有关,其他脏腑气机失调亦常影响肺气宣肃而致咳嗽,故在咳嗽的治疗中不拘于治肺,而是以"通"为总原则,诸合用、诸方共投,使全身气机调畅而咳止。

  • 标签: 小儿咳嗽 临床经验 张士卿
  • 简介:总结士卿教授临床治疗婴儿腹泻日久不愈的经验.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婴儿更易患此病,因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临床医生较难把握遣方用药.教授从脾虚湿胜来辨证,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来施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附两则案例以资印证.

  • 标签: 张士卿 婴儿腹泻 治疗经验
  • 简介:总结占玲教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经验。占玲教授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肝阳上亢,化火生风,主要病机为"肝旺";病位在肝,但与五脏相关,辨证要兼顾其他脏腑,并根据抽动部位随症加减。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 标签: 小儿 抽动障碍 临床经验 张占玲
  • 简介:介安从脾论治儿科疾病,主张重扶中土,四旁诸疾治中州,倡导扶脾升清生胃津,畅达气机健脾胃。

  • 标签: 张介安 调理脾胃 儿科疾病
  • 简介:石效平教授总结出运脾的3个基本要素:方药择其动,立法取其和,运脾常调肝。立法取其和是运脾的核心要义,运脾的准确把握重点在于对“和”字的正确理解。石教授提炼出“和”字的2个涵义:柔和,中和。立意中和是运脾的灵魂,是指运脾的实施须具备消补结合、升降同调、润燥并用3个基本原则。

  • 标签: 积滞 运脾 和法 小儿
  • 简介:总结汪受传教授对小儿慢性咳嗽的治疗经验。慢性咳嗽证候复杂,治不一,汪老师提出宣发、肃降、燥湿、涤痰、祛风、化滞、益气、养阴之八,临证每获奇效。

  • 标签: 小儿慢性咳嗽 八法 汪受传
  • 简介:根据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教授从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来辨证,用“四妙丸”加减治疗婴儿湿疹,取得满意疗效。并附2则验案以资验证。

  • 标签: 张士卿 婴儿湿疹 临床经验
  • 作者: 丁婷,刘海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品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5期
  • 机构:江苏泗洪医院,江苏泗洪223900
  • 简介:目的:观察PDCA循环对规范病区药品管理的价值。方法:我院自2021年7月开始在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实施前(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病区各类药品管理达标率。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病区药品管理达标率高,P<0.05。结论: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能提高各类药品管理达标率,保证药品管理规范性,值得借鉴。

  • 标签: PDCA循环法;病区药品管理;效果
  • 简介:士卿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小儿哮喘辨治过程中强调从痰瘀论治,用药灵活,善用经方,辨"症"加减;药用平淡,寒温佐制;虫类搜风,化痰祛瘀。并附验案2则以资验证。

  • 标签: 小儿哮喘 痰瘀论治 名老中医经验 张士卿
  • 简介:士卿教授根据小儿脾常不足、肺脏娇嫩的生理特点,运用玉屏风散随症加味治疗小儿汗证,组方切中病机,补而不燥,滋而不腻,敛汗而不留邪,既可扶正又可祛邪,临床收到满意疗效。附案例1则。以资说明。

  • 标签: 张士卿 玉屏风散加味 小儿汗证 经验
  • 简介:目的通过对100例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参加湖南省政府救助项目,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治疗,各项功能恢复状况的总结,探讨政府救助项目对改善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未来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参加政府救助项目治疗的贫困家庭0~6岁脑瘫儿童,运用杨杰主任的治疗方法(1个理念、2个结合、4种形式)连续参加3期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GMFM-88和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评估,分析治疗的改善情况。结果100例患儿治疗前后GMFM-88和脑瘫综合功能评定结果显示,92%的患儿进步明显。结论政府连续性救助项目对改善贫困家庭脑瘫儿童生存状况效果明显,有显著的社会意义。

  • 标签: 贫困家庭 脑瘫儿童 政府救助项目 24h康复
  • 简介:目的观察疏风解痉止咳颗粒治疗儿童感染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儿童感染咳嗽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予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口服治疗,治疗组予疏风解痉止咳颗粒口服治疗。2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疏风解痉止咳颗粒治疗儿童感染咳嗽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感染后咳嗽 疏风解痉止咳颗粒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耳尖刺血辅助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儿科就诊的咽结合膜热患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耳尖刺血,每日1次,共3次。观察2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和口服退热药物的次数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尖刺血辅助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不仅可以缩短病程,减轻患儿咽痛及结膜充血的症状,而且可以减少退热药物的使用次数,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咽结合膜热 小儿 耳尖刺血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鼻滴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鼻滴漏综合征患儿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桑菊饮加减或泻白散加减,2组均连续治疗1月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9.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鼻滴漏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后滴漏综合征 慢性咳嗽 中西医结合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健儿清解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上呼吸道感染厌食患儿给予健儿清解液口服治疗。结果痊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2%。结论健儿清解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厌食症,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健儿清解液 上呼吸道感染 厌食症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痰热清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15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咳嗽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05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痰热清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eicestercoughquestionnaire,LC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为79.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0.830,P=0.013〈0.05)。2组治疗LC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治疗治疗组LC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t=9.405,P=0.019〈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有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均痊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2.816,P=0.417〉0.05)。结论痰热清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咳嗽可明显减轻患儿咳嗽症状,疗效优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童肺炎 支原体感染 痰热清 布地奈德 咳嗽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扶脾养胃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气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7岁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予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玉屏风颗粒常规口服治疗,对照组35例予玉屏风颗粒常规口服治疗,2组均以1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并随访6月,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7.69%,对照组为3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气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一方面要扶正以治体虚之本、解表祛邪以清感冒之标,另一方面要重视扶脾养胃。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气虚证 扶脾养胃法 玉屏风颗粒 参苓白术颗粒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