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水土保持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形式是改革新形式,主要采用两种报账制形式:种是直接县级报账制,由县级水土保持部门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水土保持项目资金使用由施工单位直接向县水土保持部门报账支出.另种是间接县级报账制,由水土保持建设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组织实施,由项目乡(镇)政府确定施工单位,先由施工单位向政府实行报账开支,然后再由政府向县水土保持部门实行报账.

  • 标签: 水土保持 项目资金管理工作 县级报账式
  • 简介:大地是位伟大母亲,她孕育着世界上生灵万物和全体人类;她拥抱着壮丽山川和宁静湖泊;大地是位历史巨人,她见证着生命起源,人类诞生和人世间沧桑巨变;

  • 标签: 土地利用 人类 生态安全 安全管理
  • 简介:为了解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土壤性质影响,促进保水剂在抗旱节水中合理应用。在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青海“绿宝”公司提供3种剂型保水剂施入土壤后混剂土进行土壤水分常数、密度、pH值、土壤膨胀率和土壤硬度等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土壤中土壤水分常数和土壤孔隙度,但混剂土土壤密度减小;保水剂能明显提高土壤膨胀性能65%-170%;保水剂加入土壤后土壤pH值影响较小;在土壤大量失水后,保水剂能明显降低土壤坚实度,对照土壤硬度是混剂土硬度5.2—32.9倍。

  • 标签: 保水剂 土壤水分常数 膨胀率 土壤硬度 土壤密度 PH值
  • 简介: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参加了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示范县工作,开始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实践,前后跨越10多年。通过实践,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认识不断深入,编制质量也不断提高。进步认识到必须从源头上加强水土保持管理,立法与行政执法是有力保障;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专业技术职称要求管理,是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质量基础性工作;科技示范园为方案编制树立了榜样;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绿化美化区域以园林绿化标准进行绿化;落实监督、监测措施是水土保持工作必不可少手段,以促进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制度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 标签: 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 认识
  • 简介:植被控制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减缓径流、削减洪峰有特别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乔木型、乔灌混交型、灌木型不同植被降水径流及泥沙观测,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降水径流及泥沙影响,为水土流失治理采用生物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植被类型 降雨径流泥沙 水土流失 影响
  • 简介:土壤中优先流存在会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以及土壤深层甚至地下水污染.为确定土壤初始含水率优先流影响,通过室内含大孔隙土柱定水头入渗实验,以长武黑垆土及渭河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优先流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质地,当土壤初始含水率大于其斥水性峰值含水率时,湿润锋运移深度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增大而增大,反之湿润锋运移深度随着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减少,不同质地土壤湿润锋运移速度随土壤粉粒质量分数升高而减慢;2)累积入渗量受到土壤储水性及斥水性双重影响,导致与湿润锋运移趋势并不致,黑垆土对照CK组及优先流O-C-30组(除7.04%含水率外)累积入渗量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增大而减小,渭河砂土CK组及O-C-30组均呈现2阶段特征,累积入渗量先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减少,之后随土壤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增加;3)Kostiakov入渗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累积入渗量随时间变化过程,适用于存在优先流土壤入渗模拟.该研究结果土壤优先流水分模拟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土壤初始含水率 优先流 累积入渗量 湿润锋
  • 简介: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马尾松土壤磷形态,结果表明:施入P肥后土壤中无机磷含量产生了变化,施入PK后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土壤中速效磷含量都有增加;除施入K、PK外,施肥后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Al-P含量都比未施肥高;施肥后Fe—P变化比较大,而Fe—P减少是由于南方土壤中铁大多是以高价存在,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O-P是种无效磷,施肥后土壤中O-P含量均沉积于土壤而比对照高;施入N、P、K、PK、NK、NPK后降低了两种土壤中Ca-P含量。因此,为了促进马尾松生长发育,可以给马尾松增施NP、PK、NPK肥。

  • 标签: 施肥 马尾松 土壤磷
  • 简介:为探讨秸秆还田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造成影响,通过在土表下20cm处铺设3cm厚秸秆隔层土柱试验表明:在灌溉水分入渗时,秸秆隔层阻碍了土壤重力水入渗,降低了土壤重力水由土壤上层向下层入渗速率;在土壤水分蒸发过程中,秸秆层隔断了土壤毛细管,使秸秆层以下土壤水很难通过土壤毛细管作用而向地表运移并蒸发.秸秆深层覆盖可以使深层土壤水分蒸散量减少2%~3%,深层土壤蓄水保墒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秸秆深层覆盖 土壤水分 入渗 蒸发 灌水 毛细管
  • 简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水土保持1954—2005年黄河年输沙量影响。结果表明:1)从24个备选自变量因子中筛选出由"河口镇到吴堡区间7—8月降雨量""水土流失治理度"和"ln‘河口镇到龙门区间年降雨量’"3个自变量组成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达到0.883,在α=0.001水平上高度显著,该回归方程"解释"了1954—2005年黄河年输沙量76.5%变化;2)水土流失治理度能够很好地"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年输沙量减少趋势;3)当河口镇到吴堡区间7—8月降雨量处于最大观测值时,水土流失治理度由0增加到50%,计算年输沙量减少幅度超过20亿t/a;4)治理程度相同时,水土保持黄河年输沙量影响是降雨量大大于降雨量较小

  • 标签: 输沙量 水土保持 减沙 黄河
  • 简介:采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和Pettitt系列显著性突变点无参数识别方法分析延河流域径流和泥沙演变趋势及突变点,基于流量历时曲线分析延河流域突变点前后径流和泥沙变化特征,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径流和泥沙影响。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径流和输沙量均呈减少趋势,输沙量在1971和1996年有2个显著性突变点,对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河川径流量和输沙量。随着突变点后期水土保持措施力度加大,水土保持措施拦蓄径流和泥沙作用逐渐增强。水土保持措施使径流高流量部分减少,常流量和低流量部分增加,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可削减汛期流量,增补枯季流量。突变点后期输沙量较之变化前期整体呈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定参考。

  • 标签: 水土保持 径流 泥沙 演变趋势 延河流域
  • 简介:为了解决干旱牧区柠条地雨水利用效率低问题,采用柠条地深松形成线状沟截流和在旱季剪枝减少柠条腾发量措施来增加雨水利用效率。研究表明:深松后柠条地土壤密度降低,平均下降0.21g/cm^3,柠条株高和冠幅增长量都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平均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高45.54%和30.71%,水利用效率也相应提高;剪枝后柠条株高和冠幅比对照组增长速度快,株高和冠幅平均增长速率分别提高31.15%和32.32%;剪枝柠条和对照组柠条株高与冠幅在试验结束时二者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改善牧区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柠条 深松 剪枝 水利用效率
  • 简介:为深入了解(PAM)与肥料混施作用和效果,确定农业应用技术参数,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析PAM与尿素混施土壤蒸发特性影响。结果表明:1)0~10cm浅层混施,在PAM用量0、0.05%和0.1%水平下,12d内尿素4个处理水平(尿素中纯氮占干土质量比0、0.1%、0.2%、0.4%)蒸发影响无差异,12d后,差异开始逐渐凸显,总体呈现随着尿素施用量增加蒸发量减小规律;在同尿素水平下,累积蒸发量随着PAM用量增加而减小;2)10~20cm深层混施,在同PAM水平下,尿素4个处理中,不施尿素对照处理累积蒸发量最大,在同尿素水平下,累积蒸发量总体呈现随着PAM用量增加而减小趋势;3)深施各处理土壤总蒸发量普遍高于浅施各处理,0~10cm浅层混施,前5d日蒸发量迅速下降,5~25d日蒸发量波动性缓慢下降,25d后日蒸发量趋于稳定;10~20cm深层混施,前10d日蒸发量波动性保持近似水平,12d以后开始逐渐下降,25d以后又趋于稳定;4)PAM和尿素处理,都抑制了土壤蒸发,相对于尿素,PAM蒸发抑制作用更强。

  • 标签: 聚丙烯酰胺 尿素 混施 土壤 蒸发
  • 简介:为揭示煤炭开采山西森林生态系统影响,为矿区植被恢复提供基础资料,以山西省大规模煤炭开采区、采空区和受煤炭开采影响表征比较明显区域为调查范围,地带性油松次生林为主要调查林分,结合以往调查统计数据和遥感资料,与非开采区特征相近森林生态系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因煤矿开采破坏林地133.68km^2;采煤区林地土壤Hg、Cd含量是山西土壤平均含量3.26倍和2.73倍;采煤区林地阴、阳坡土壤含水量比非采煤区分别降低18.0%和23.4%;采煤区油松生物量和生产力比非采煤区平均下降15.08%和15.30%;采煤区油松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均呈下降态势。

  • 标签: 煤炭开采 森林生态系统 油松林 生态系统退化 山西
  • 简介:选取盐化草甸、柽柳和河岸林胡杨林作为塔河流域自然生态系统表征,分析不同干旱年份,塔河干流来水量对地下水位影响,以及地下水位变化过程中自然生态系统生态响应,并塔河干流段不同干旱年份河岸生态系统进行情景分析。结果显示:塔河流域干旱程度直接影响其地表生态特征,干旱程度加剧,导致径流量减少,从而引发河岸地下水埋深增大,进而引起流域植被生态特征变化。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加,盐化草甸、柽柳和河岸林胡杨林均出现水分胁迫状况,地下水埋深3.5m为草甸植被生长胁迫深度,地下水埋深5m为柽柳生长胁迫深度,地下水位埋深4.5m为胡杨生长胁迫深度。通过塔河干流段不同干旱年份生态情景分析可以看出,在保证率分别为75%,90%和95%干旱年,距离河道100m处,地下水埋深在4~4.28m范围内,盐化草甸植被开始受影响,柽柳和胡杨长势良好,当地下水埋深大于4.28m,草甸植被受影响较大;距离河道300~1000m距离,地下水位埋深在4.19~5.71m范围内,草甸植被消失,柽柳、胡杨生长开始受到影响;距离河道1500m处,地下水埋深在5.71~5.98m范围内,柽柳、胡杨生长停滞,濒临死亡,当地下水埋深达到6.06m,柽柳和胡杨出现枯死现象。

  • 标签: 干旱 地下水 径流 生态响应
  • 简介:本文通过水口库湾、干流水葫芦生长情况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分析水葫芦生长水口库区南平段水质影响,初步探讨水葫芦生长成因,提出治理水葫芦建议.

  • 标签: 水口库区 水葫芦 水质 影响 建议
  • 简介:根据项目区地理位置、气候情况、土壤条件及其植被现状,综合考虑林场区划、立地条件以及林分特征等因素,选择豆科、木兰科、桃金娘科等7科共13种乔、灌、藤植物按5个分区进行配置,培育常绿阔叶林为主林分,在突出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与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同时,注重群落外貌、物侯与季相等森林景观效果。

  • 标签: 林分改造 分区设计 绿化美化
  • 简介:本文介绍了种雨篷式生态治理崩岗方法,具体包括修整崩岗坡面,设置若干平面台阶,挖种植沟;施足基肥;植物播种;安装遮雨篷和喷灌装置等步骤,坡面及台阶上设置遮雨篷在人工植被层形成前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坡面的冲刷,防止形成水土流失区域,保护播种种子不被雨水冲走,从而能够稳定地在坡面上发芽、生根、生长。

  • 标签: 生态治理 崩岗 雨逢式 关键技术
  • 简介:通过原位进行控制、低氮和高氮(0,60,240kg/(hm^2·a))3个氮添加处理,采用挖壕沟法区分自养呼吸,研究板栗林土壤不同组分呼吸氮添加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氮添加处理土壤温度和湿度影响均不显著(P>0.05);2)在控制处理样地中,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分别为(3.47±0.09)、(2.26±0.10)和(1.21±0.16)μmol/(m^2·s),土壤不同组分呼吸氮添加处理有不同响应,低氮添加显著促进了土壤呼吸及不同组分呼吸(P<0.05),高氮添加则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及异养呼吸(P<0.01),而对自养呼吸无显著影响(P>0.05);3)在控制处理样地中,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Q10值分别为2.44、1.93和4.10,氮添加处理可显著降低自养呼吸Q10值(P<0.05),而对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无显著影响(P>0.05).

  • 标签: 板栗林 氮添加 土壤呼吸 土壤不同组分呼吸 Q10值
  • 简介:通过新疆、甘肃、陕西3省水土流失现状与水土保持工作调查,总结三点体会与建议:1.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研究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不断实践和认识中做到与时俱进.新疆、甘肃都根据各自不同时期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做足了引水、保水和节水、防风各项措施研究,取得了辉煌成果.2.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水土保持工作.要认识南北方地理、自然条件差异,北方是要解决水少问题,南方是要解决水多问题,因此,福建水土流失治理关键是截水、保土、排水,同时要推行草灌乔与封山结合增加植被覆盖度方法,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加速推进水土保持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首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在保护基础上治理,在治理中保护;其次,要更新理念,把公益性项目实行社会化管理.第三,需要建立融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及试验场地生产经营于运行发展机制.

  • 标签: 水土保持 考察 思考
  • 简介:为了解植被与坡面径流侵蚀动力关系,通过野外模拟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草类植被坡面径流水动力学特性和侵蚀产沙规律。结果表明:植被完整程度差异,坡面径流流速有显著影响。试验小区上坡面径流流速大小顺序依次为:裸地小区(0.27m/s)〉铲草小区(0.24m/s)〉剪草小区(0.16m/s)〉原状坡面小区(0.1m/s)〉除草剂小区(0.08m/s),径流雷诺数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植被越完整,径流运动所遇到阻力也就越大;相应坡面径流深也表现出增加趋势。径流含沙量分析结果表明,各小区径流含沙量都随试验进行而逐渐降低,植被结构越完整,径流舍沙率降低趋势也就越明显,相应地径流输沙率也从最大裸地小区400g/min降低到3g/min。

  • 标签: 径流流速 雷诺数 径流阻力 径流深 径流含沙量 植被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