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提出了种模拟昆虫产卵概率分布模型,该模型将成虫各个年龄组作为区间处理;设成虫年龄数为Do时,其各区间产卵概率已知,并假设各区间内产卵概率是均匀分布;当成虫年龄组数从Do变为D1时,设想变化后区间由Do/D1个变化前区间组成,由此来模拟年龄组数为D1时各年龄组产卵概率。该模型经用白背飞虱产卵概率资料检验,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 标签: 产卵概率 模拟模型 年龄组区间
  • 简介:5%尼索郎乳油是种广谱性杀螨剂,能杀灭各种果树上害螨,包括柑桔,苹果,山楂,棉花、茄子,冬瓜,西瓜,茶叶等。若螨,幼螨有特效,同时具有强烈杀卵作用,天敌无害,且残效期长,使用安全,是防治柑桔红蜘蛛种高效农药。现将大田药效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 标签: 柑桔红蜘蛛 尼索朗 杀卵作用 幼螨 药效试验结果 残效期
  • 简介:稻田喷施杀虫剂会大量杀伤稻田蜘蛛,反复施药导致稻田蜘蛛长期处于低密度状态。影响稻田蜘蛛发生有药剂种类、剂型、施药部位、用量、喷药次数、施药器械与喷径等因素。

  • 标签: 稻田 农药 蜘蛛
  • 简介:结合文献资料,从作物根系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硝态氮运移及产量等几个方面,概述了不同灌溉量和灌溉方式作物影响,分析了滴灌、渗灌等微灌技术应用。最后,针对经济林木生产实际现状,进行了展望:探索种成本低、简单易操作、便于推广应用灌溉措施更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灌溉 根系水平分布 根系垂直分布 产量
  • 简介:试验表明,控制暴发性稻飞虱危害,要提早预测预报与预防,科学选用具有强烈熏蒸、触杀作用药剂与内吸传导作用药剂混配,及时施药到水稻基部,1~3d内能有效遏制稻飞虱毁灭性危害。

  • 标签: 暴发性 稻飞虱 防效
  • 简介:1997年~1998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和江西省彭泽县棉区,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代棉铃虫与寄主植物关系。结果表明:代棉铃虫寄主在我省主要有大豆、棉花、蕃茄、烟草、辣椒等;发育历期以大豆饲养发育最快,其次为棉花(泗棉三号),抗虫棉、辣椒、蕃茄饲养发育慢;其存活率也是以大豆、泗棉三号最高,抗虫棉、辣椒、蕃茄极低;选定五种寄主植物,代棉铃虫成虫产卵选择依次为大豆、玉米、棉花、烟草、辣椒;饲养过程中前期用寄主叶片,后期用果实作饲料比全期用叶片饲养,棉铃虫发育快、存活率高。

  • 标签: 棉铃虫 寄主植物 发育历期 存活率 产卵选择性
  • 简介:研究表明,毛竹受毛竹黑叶蜂危害后,竹叶中单宁含量随着危害加重显著增加,干物质单宁含量由未受害时0.386mg/g增加到重度受害时0.553mg/g;总酚含量随着受害程度加重呈显著下降趋势,由未受害时3.763mg/g下降到中度受害时3.126mg/g,再下降到重度受害时2.653mg/g;竹叶中黄酮含量呈上升趋势,由未受害时2.631mg/g增加到重度受害时3.658mg/g。试验得出:毛竹受毛竹黑叶蜂危害后竹叶中单宁、总酚、黄酮含量变化均属于毛竹受害后生理应激反应。

  • 标签: 毛竹黑叶蜂 危害 次生物质
  • 简介:茶尺蠖是茶园主要害虫之。为了验证短稳杆菌杀虫剂茶园尺蠖防控效果,确定最佳用药量和使用方法,以4.5%高效氯氰菊酯为对照,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茶尺蠖进行了2年4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833.3~1500mL/hm^2剂量茶尺蠖防控效果都较高,且茶树及其他非靶标生物安全,具有较好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短稳杆菌 茶尺蠖 防控效果
  • 简介:生物灾害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灾害预测是减灾重要措施。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个预测生物灾害数学模型,通过输入历史和现时影响某种生物灾害数据,可预测这种生物灾害发生强度。

  • 标签: 生物灾害 模糊数学 预测 模型
  • 简介:以4个豇豆(VignaunguiculataLinn)品种种子作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了盐胁迫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盐害指数及幼苗根系活力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程度增加,各个豇豆品种呈现出差异;4种豇豆种子低盐浓度(≤25mmol/L)表现出适应性,低盐胁迫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而对发芽指数影响则较大;随着盐浓度增加,各个豇豆种子盐害指数呈递增趋势,较高浓度盐胁迫4个品种萌发与幼苗根系活力有较强抑制作用;在50mmol/L盐浓度下,德州白条盐害指数最低,并显著低于德州灰嘴、禹城18粒和德州紫皮,而德州灰嘴盐害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品种。综合分析认为,耐盐能力最强品种为德州白条,其次为德州紫皮和禹城18粒,而德州灰嘴耐盐能力最差。

  • 标签: 豇豆 种子 盐胁迫 发芽指数 根系活力 盐害指数
  • 简介:茉莉酸(JA)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是植物防御反应种重要信号分子。根据目前研究茉莉酸合成途径、茉莉酸诱导直接和间接防御反应以及外源茉莉酸处理害虫控制作用进行概括和总结,并茉莉酸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茉莉酸 直接防御 间接防御 挥发物
  • 简介:本文研究了甲黄隆水稻不同品种及幼苗不同生育阶段安全性。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甲黄隆敏感性表现较大差异,仅协优10号耐药性最强,IC50值为9.608mg/Kg;其次为黑宝、威优77和汕优63;赣早籼31号最敏感,IC50值为0.008mg/Kg。水稻幼苗以芽期甲黄隆最敏感,依次为心潮和心期。

  • 标签: 安全性 甲黄隆 水稻幼苗
  • 简介:本文研究了2.1%氯·阿乳油菜粉蝶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2.1%氯·阿乳油在室内莱粉蝶共毒系数为204.3;田间使用1000~2000倍液,药后1~3d菜粉蝶防效为86.8%~100%,药后7d达97.8%~100%。

  • 标签: 2.1%氯·阿乳油 菜粉蝶 防效
  • 简介:六班月瓢虫是多种蚜虫天敌。本文测定了六班月瓢虫苜蓿蚜捕食效应:1.猎物密度功能反应为Na=0.8086N/1+0.0125N。;2.六班月瓢虫自身密度功能反应为A=43.24p-0.6291;3.两者相互干拢时,其捕食率为E=0.060032p-0.0955;4.温度捕食效应响,呈地物线形,方程为N=-44.8593+5.8057x-0.1268x2,峰值xmax=23℃,Na,mav=21,595

  • 标签: 苜蓿蚜 六班 自身密度 捕食率 功能反应 捕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