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高涨,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主要农药品种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由于毒性和环境问题逐渐被限制或淘汰,如甲胺磷、久效磷等5种高毒农药用量约占我国农药总量的1/4,已被列入“PIC程序”,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禁用这5种品种。所以改变我国农药结构、开发高效、低毒、选择性好、

  • 标签: 绿色农药 单嘧磺隆 自主创新 中国 高毒农药 有机磷杀虫剂
  • 简介:研究了新酰脲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土壤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土壤经甲醇和稀氨水混合液提取,液液分配及C18净化,浓缩后用带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的最低检出量为4ng,在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kg,本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95.10%-103.77%,变异系数为1.47%-11.80%,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运用上述方法,测定了在北京和山东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消解的速度较慢,在北京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24d,山东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3.59d,按推荐剂量施药,小麦收获时,在北京和山东两地土壤中均未检出

  • 标签: 单嘧磺隆 残留分析 土壤 消解动态 除草剂
  • 简介:3月29日,第九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议评审通过31个新农药产品并予以公示。其中,河北兴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95%甲酰氨基原药和3%甲酰氨基可分散油悬浮剂将在我国首次获得登记,毒性均为低毒。制剂登记用于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茎叶喷雾,有效成分用药量为80~120毫升/亩。

  • 标签: 甲酰氨基 嘧磺隆 评审委员会 一年生杂草 农药产品 农药登记
  • 简介:(商品名称玉农乐)是玉米田重要的芽后除草剂,属酰脲类除草剂,制剂为4%悬浮剂,在玉米3~5叶期,杂草基本出齐后茎叶喷雾,每公顷用0.9~1.5升(折合有效成分36~60育/公顷).可防除马唐、牛筋草、狗尾草、野黍,反枝苋、藜、莎草科杂草等。

  • 标签: 烟嘧磺隆 玉米品种 敏感性差异 磺酰脲类除草剂 莎草科杂草 芽后除草剂
  • 简介:为避免对后茬玉米的药害、评估单原药中存在的主要杂质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温室栽培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对玉米的毒力及其高浓度协迫下1,8-萘二甲酸酐(NA)对玉米的解毒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玉米掖13和农大3138的IC50值分别为6.42和84.38μg/kg,对玉米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原药中的主要杂质对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很小,其IC50值均大于619μg/kg.对玉米离体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I50值在15.15~66.73nmol/L之间,高浓度对玉米活体ALS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000μg/mL的NA对171.44μg/kg协迫下的玉米掖13和农大3138有解毒作用;游离辅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NA对自身抗逆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农大3138的游离辅氨酸含量和叶绿素生物合成影响不显著,但能明显提高协迫下自身抗逆性较差的玉米品种掖13的游离辅氨酸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因此,NA对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与NA提高了玉米的抗逆性有关.

  • 标签: 单嘧磺隆 乙酰乳酸合成酶 玉米 1 8-萘二甲酸酐
  • 简介:研究了安全剂R-28725对玉米的保护作用及对氯的解毒机理.当氯的使用量为5、10、15g/hm2时,加入R-28725能够明显提高玉米株高、株鲜重和产量,直接增加玉米体内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氯与谷胱甘肽的轭合,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 标签: R-28725 氯嘧磺隆 谷胱甘肽
  • 简介:酰脲类选择性广谱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该产品主要应用于玉米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通常使用的剂型为4%悬浮剂。为减少加工、贮存、运输的数量,降低制剂的用量,节约人力和物力,方便用户使用,

  • 标签: 水分散粒剂 烟嘧黄隆 苗后茎叶处理 禾本科杂草 磺酰脲类 烟嘧磺隆
  • 简介:2007年4月24日,美国宣布制定了杀虫剂噻吩(Thifensulfuron-Methyl)限量最终法规。

  • 标签: 噻吩磺隆 杀虫剂 法规 美国
  • 简介:以采自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等地麦田及非农田的10个猪殃殃Galiumaparine生物型为试材,运用剂量甄别技术对不同生物型对苯的抗药性进行了检测,并以温室盆栽法及皿内抗性水平测定法验证其可靠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甄别剂量(有效成分)85mg/L下,猪殃殃不同生物型萌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较好区分猪殃殃抗、感生物型;温室盆栽法及皿内抗性水平测定法结果一致,除采自山东泰安和陕西周至的麦田猪殃殃对苯仍处于敏感状态外,其他3个地区麦田猪殃殃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且均与皿内剂量甄别法结果一致,表明皿内剂量甄别法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 标签: 猪殃殃 苯磺隆 St药性 单剂量甄别
  • 简介:新型除草剂氟唑酰脲类小麦田除草剂,为明确其在野燕麦植株中的内吸传导特性以及为合理使用氟唑防除杂草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采用水培法和涂药法研究了氟唑在野燕麦Avenafatua植株中的传导特性。结果显示:采用水培法以50mg/L的氟唑处理野燕麦根部,药后24h野燕麦根、叶鞘和下部成熟叶中氟唑含量的占比分别为22%、74%和4%,心叶中未检测出;药后48h野燕麦根、叶鞘、下部成熟叶和心叶中氟唑含量的占比分别为23%、58%、8%和11%。采用涂药法以50mg/L氟唑处理野燕麦成熟叶片,药后24h野燕麦下部成熟叶和心叶中氟唑的含量占比分别为57%和43%,根和叶鞘未检测出;药后48h野燕麦根、叶鞘、下部成熟叶和心叶中氟唑的含量占比分别为1%、1%、68%和30%。结果表明,氟唑能被野燕麦的根吸收,具有优异的自下而上的内吸传导特性;同时氟唑能被野燕麦的叶片吸收,并可在叶间传导和向根传导。表明氟唑在野燕麦中具有双向传导的能力。

  • 标签: 氟唑磺隆 野燕麦 内吸 传导性
  • 简介:为探讨猪殃殃Galiumaparine抗药性生物型(R)对苯的抗性机制,测定了苯对猪殃殃抗性、敏感(S)生物型体内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影响的差异。离体试验结果表明,苯对R、S生物型猪殃殃ALS的抑制中量(IC50)分别为0.682、0.718μg/L(有效剂量),R、S生物型猪殃殃ALS对苯的敏感性不存在差异。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苯茎叶喷雾处理后,R、S生物型ALS活力均表现为先上升,但S生物型上升幅度小,且随后快速下降,第3d即回落至对照之下,并维持在低于对照的水平,而R生物型ALS活力在第2d可达对照的4.10倍,第5d基本回落至对照水平,之后基本维持在对照水平;R生物型GSTs活力在第1d即开始上升,最高可达对照的2.40倍,而S生物型则表现为先下降,然后小幅回升,最高为对照的1.61倍,两者在10d左右均回落至对照水平;R生物型SOD活力与对照基本相同,而S生物型虽略有下降,但R、S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两者POD活力虽均有大幅提高,但亦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低水平抗药性生物型猪殃殃对苯产生抗性的原因可能是ALS过量表达及GSTs对苯的代谢作用加强,而不是由于ALS的敏感性下降,同时POD、SOD在减轻药害中也具有一定作用。

  • 标签: 猪殃殃 苯磺隆 杂草 抗药性 机制
  • 简介:以水稻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比活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比较其对甲的敏感性水平,探讨了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的耐药性差异机制.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或组合ALS对甲均较敏感,当甲浓度为100μg/L时,对ALS比活力抑制率达60%以上,且活力百分比与甲浓度对数成直线负相关关系,相关程度显著或极显著;活体条件下ALS活力均受到甲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同一品种ALS活力不随甲浓度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变化.在甲浓度相同时,活体条件下所有供试水稻品种ALS活力均显著高于离体条件下的ALS活力,影响程度与植株耐药性差异基本一致,说明甲在水稻体内存在较强代谢失活作用,代谢失活差异是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对甲的耐药性差异机制.

  • 标签: 甲磺隆 水稻 耐药性机制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 简介: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将烟草(NC-82)叶片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加有半致死浓度苯的Murashige-Skoog(MS)培养基上,经3代筛选,获得抗苯愈伤组织。抗性愈伤组织在加有苯的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植株。再生植株移栽成活后,对获得的再生植株种子与对照种子活力及抗性指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苯诱导再生植株种子与对照种子的简化活力指数分别为10.81和9.53;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为47.36和29.44U·g^-1·min^-1,酸性磷酸酯酶活力分别为2.927和2.447nmol·g^-1·min^-1。潜在抗性趋势检测表明,再生植株种子对苯的抗性显著提高,抗性指数为3.18。再生种苗和对照种苗的乙酰乳酸合成酶活力分别为10.41和6.67nmol·h^-1·mg^-1。

  • 标签: 烟草 苯磺隆 抗性 变异体 种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