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第八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纪要》。会议共评审了农药品种23个,同意苯酰菌胺等14个品种的29个产品正式登记,不同意调环酸钙等8个品种的14个产品正式登记。

  • 标签: 农药登记 评审委员会 监管 风险 农业部办公厅 农药品种
  • 简介:五个月前传出可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巴斯夫的消息后,两大美国老牌化工企业陶氏化学(DowChemical)与杜邦(Dupont)的合并案又面临被监管机构封杀的风险

  • 标签: 风险 杜邦 反垄断 并购 欧盟 陶氏化学
  • 简介:近年来,我国相关监管部门、专业人士及社会舆论对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6-BA)残留是否会给消费者带来膳食健康风险出现了很大争议,但一直未见有系统的风险评估研究报告。为明确豆芽中6-BA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在充分收集市场豆芽残留监测数据和中国裁判文书中豆芽残留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点评估方法评估了我国不同人群的6-BA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近年我国各类人群的6-BA膳食暴露(情景Ⅰ)风险商(RQ)平均值为0.001,97.5百分位点值为0.001~0.003;在豆芽制发中普遍使用6-BA的情况下(情景Ⅱ),其风险商平均值为0.001~0.003,97.5百分位点值为0.003~0.006;在极端高残留假设下(情景Ⅲ)的风险商平均值为0.011~0.025,97.5百分位点值为0.025~0.055;在果蔬中普遍残留假设下(情景Ⅳ)的风险商平均值为0.007~0.020,97.5百分位点值为0.012~0.031。可见,豆芽中6-BA的膳食暴露风险非常低,远未达到健康关注水平。6-BA在豆芽生产中规范使用具有技术必要性和高安全性,建议重新允许使用,同时制定其使用规范和残留限量要求,建议其残留限量(MRL)值可设为0.2mg/kg。

  • 标签: 6-苄基腺嘌呤(6-BA) 豆芽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风险商
  • 简介: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于2012和2013年在安徽、重庆和广西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呋虫胺在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Florisil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呋虫胺在糙米、稻壳和植株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5mg/kg。在0.05~2mg/kg添加水平下,呋虫胺的平均回收率在70%~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6.5%之间。呋虫胺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3~4.8d,距末次施药后7d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53mg/kg,低于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和8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呋虫胺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438~1.087μg/(kgbw·d),风险商值(RQ)为0.002~0.005,表明呋虫胺在糙米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

  • 标签: 呋虫胺 水稻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消解 风险评估
  • 简介:建立了茄子中多效唑残留的分析方法,开展了规范残留试验并监测了多效唑对茄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同时对茄子中多效唑残留带来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酸-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2-5.0mg/L范围内多效唑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05mg/kg,在茄子中的定量限(LOQ)为0.02mg/kg。在0.02、0.10和0.20mg/kg3个添加水平下,多效唑在茄子中的回收率为88%-92%,相对标准偏差为5.1%-6.9%。其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45d,正常收获期茄子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02mg/kg。多效唑可矮化茄子植株,增加产量,提高Vc、可溶性糖和黄酮含量,推荐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2g/hm2,喷施2次。茄子中多效唑残留对中国各类人群的膳食摄入暴露量为0.70-1.9μg/(kgbw·d),仅占ARfD的0.70%-1.9%,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茄子中多效唑残留带来的膳食摄入风险极低。

  • 标签: 多效唑 茄子 残留 消解动态 风险评估
  • 简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高毒、持久、生物累积、远距离迁移等特性,严重威胁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水体是POPs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重要介质,其在水体中可通过迁移、吸附、沉降等作用及食物链对不同种类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及生殖产生影响。作者整理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水域中POPs的监测结果,就此类化合物在我国水体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综述。鱼类作为地表水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脊椎动物,具有重要的环境指示作用。本文通过对POPs对鱼类毒性数据的分析,评价了我国主要水域中POPs对鱼类的危害,旨在为揭示此类化合物的水生生态风险提供参考。

  • 标签: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水体污染 水体分布 鱼类风险 鱼类毒性
  • 简介:乙虫腈作为氟虫腈的替代药剂已在我国登记并推广使用,但其对环境有益生物的毒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点滴法、食下毒叶法和滤纸法测定了乙虫腈外消旋体及两个对映单体对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L.、家蚕Bombyxmori和蚯蚓Eiseniafoetida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乙虫腈外消旋体及其S-(+)-乙虫腈和R-(-)-乙虫腈单体对意大利蜜蜂的48h-LD50值分别为0.0187、0.0181和0.0188μg/bee,对家蚕的96h-LC50值分别为66.9、63.7和70.3mg/L,对蚯蚓的48h-LR50值分别为511、488和547μg/cm2。研究表明,乙虫腈对意大利蜜蜂具有高风险性,对家蚕为中等毒性,对蚯蚓毒性较低,田间施用时应防止药剂漂移至周围桑园对桑叶造成污染,并应避免在作物花期施药。此外,由于乙虫腈对供试3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故无法通过对映单体的应用来降低其对蜜蜂、家蚕和蚯蚓的毒性及风险

  • 标签: 乙虫腈 对映体 蜜蜂 家蚕 蚯蚓 急性毒性
  • 简介: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必要生产资料,在保障粮食产量/质量上具有显著的作用。田间病虫害抗药性的猖獗,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的制约,食品安全溯源的警醒,形成了对农药创新产品研究开发的迫切需求。欧美在20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农药新产品创新研究,从跨国公司主导到形成大学基础理论研究。

  • 标签: 农药技术 知识产权管理 研发 生态环境污染 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
  • 简介:6月28日至29日,山东省农药管理工作会议和农药管理工作年会在济南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农药检定所所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省“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5年农药管理工作经验,研究了“十三五”农药管理任务目标和发展重点,通报了2015年农业部和省农药监督抽查情况,对农药“四培育”活动先进代表进行了授牌,部署了应对新《条例》出台的相关准备工作。

  • 标签: 农药管理工作 山东省 南召 年会 农药检定所 工作经验
  • 简介:为进一步加强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6月16-17日,全国农技中心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植保站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植保学会有关专家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推进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中国植保学会、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有关专家围绕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做了大会报告,

  • 标签: 测报体系 管理工作 西宁市 青海省 病虫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