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为探究甲哌齈对棉花表皮蜡质沉积及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新陆早55号’棉花为试材,将甲哌齈按有效成分0、4.5、7.5、10.5和15.0g/hm2的剂量分别喷施于叶面,于施药后1、4、7和12d分别测定棉花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表皮蜡质含量及12d内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结果表明:于叶面喷施甲哌齈后,棉花叶片光合速率、表皮蜡质含量及SPAD值与甲哌齈浓度、处理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性。4.5与7.5g/hm2的甲哌齈处理可提高棉花光合速率并且持续期较长;SPAD值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及甲哌齈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随之增加及叶色加深;4.5g/hm2甲哌齈处理更利于棉花叶片表皮蜡质的沉积。蜡质、光合速率、SPAD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光合速率与蜡质、SPAD值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蜡质的沉积及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棉花叶片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增强抗逆性。

  • 标签: 甲哌鎓 棉花 蜡质 光合速率 SPAD值
  • 简介:用近红外(NIR)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了敌杀死乳油中有效成分溴氰菊酯含量的快速检测。通过比较敌杀死乳油与常用溶剂的近红外光谱,确定了乳油中使用的溶剂为二甲苯。在敌杀死乳油中加入二甲苯或溴氰菊酯原药来配制不同浓度的校正集,采用PLS建立了有效成分溴氰菊酯的分析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校正标准差(SEC)、交互验证参差均方根(RMSECV)值分别为0.9999,0.013和0.022。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准确测定商品农药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溴氰菊酯制剂的现场、在线分析。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农药制剂 偏最小二乘法 分析 溴氰菊酯
  • 简介:2015年12月31日,农业部药检所公示2015年最后一批拟批准登记产品名单,其中,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9912母药和制剂将在我国首获登记。母药含量为40亿芽孢/克,毒性微毒;制剂含量为30亿芽孢/克,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毒性微毒,喷雾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制剂用药量937.5~1,500克/公顷。2014年,

  • 标签: 芽孢杆菌 营养型 华北制药集团 可湿性粉剂 黄瓜灰霉病 药检所
  • 简介: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法,发现蛇床子(osthol)处理能显著降低南瓜白粉病菌侵染的病情指数,接菌6d后对照的病情指数为68.89,经100μg/mL蛇床子处理组的病情指数仅为15.56。显微观察发现蛇床子可有效降低南瓜白粉病菌对寄主的入侵,并可有效抑制菌丝的生长。接菌后48h,对照菌丝的平均长度接近400μm,蛇床子处理组菌丝平均长度仅有122μm。苯胺蓝染色后显微观察发现蛇床子还可降低白粉病菌的产孢量。

  • 标签: 蛇床子素 南瓜白粉病菌 侵染
  • 简介:以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Max.提取物水解产物中的多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为原料,合成了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具有毒杀活性的苦皮藤(Celangulin)类似物,并在活性追踪的指导下分离得到了两个具有杀虫活性的苦皮藤类似物A和B,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快原子轰击质谱、高分辨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2β,6α,8β,13-四异丁酰氧基-1β,4α,9α-三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及1β,2β,6α,8β,13-五异丁酰氧基-4α,9α-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A和B均为新化合物,在20mg/mL的浓度下对三龄粘虫Mythimnaseparata的胃毒活性(死亡率)分别为89.5%和93.2%.

  • 标签: β-二氢沉香呋喃 结构修饰 杀虫活性
  • 简介:天然化合物蛇床子(osthol)对草坪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苹果叶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capsici、辣椒炭疽(红)病菌Collectotrumgloesporioide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Per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kawatsukai、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gris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nive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等有不同的抑制活性,对大多数病菌其抑制中浓度(EC50值)在21.15~61.62μg/mL之间.以小麦赤霉病菌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50μg/mL蛇床子对其孢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0μg/mL蛇床子处理24h后,菌丝大量断裂,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菌体葡萄糖含量呈"V"型变化,几丁质水解酶活性和几丁糖含量均高于对照.

  • 标签: 蛇床子素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机制
  • 简介:营养期高活性杀虫菌株进行筛选,得到高效菌株BtLS1,对其营养期杀虫蛋白活性及发酵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克隆了该菌株的vip3A新基因。测定了31株v驴3A基因阳性菌株营养期杀虫蛋白的活性,发现BtLS1和BtLS8菌株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rua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其他菌株。进一步研究表明,BtLS0菌株营养期杀虫蛋白对初孵和2龄甜菜夜蛾幼虫的体重增长抑制率分别为95.3%±2.1%和90.7%±6.6%;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初孵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22.1%,对2龄幼虫的体重增长抑制率为78.7%±6.6%。发酵液中以胞内可溶性物质为主。设计vip3A全长基因特异引物PCR扩增,插入质粒pBluescriptsK(+),克隆测序证实该菌株中存在vip3A新基因,命名为Vip3A—LS1,GenBank登录号为DQ016968。按该序列推断的蛋白与同类蛋白的8个氨基酸之间存在差异。

  • 标签: 苏云金杆菌 营养期杀虫蛋白 活性 Vip3A—LS1基因克隆
  • 简介:以闹羊花-III处理5龄菜青虫幼虫,试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体活性和离体活性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乙酰胆碱(ACh)含量显著降低;对Na+-K+-ATP酶、Ca2+-Mg2+-ATP酶比活力有可逆性激活作用,处理后24h比活力提高,尤以低剂量1μg·虫-1处理的比活力显著提高;处理后60h,以1~3μg·虫-1处理的比活力恢复正常,以5~10μg·虫-1处理的比活力显著低于对照。

  • 标签: 闹羊花素-III 乙酰胆碱酯酶(AChE) 乙酰胆碱(ACh) NA+-K+-ATP酶 Ca2+-Mg2+-ATP酶
  • 简介:用0.2mg/g氰戊菊酯和2mg/g苯巴比妥钠(PB)拌饲料处理不同时间,对敏感种群(HDS)和抗性种群(KQR)棉铃虫不同组织的P450诱导作用不同。两种诱导剂对HDS种群棉铃虫的中肠、肠肪体和体壁的P450都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其中PB诱导的最高倍数分别达2.24、2.03和1.60倍,氰戊菊酯诱导的最高倍数分别达2.14、2.83和1.28倍;两种诱导剂对KQR种群棉铃虫的部分组织P450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但不及对HDS棉铃虫的显著,最高诱导倍数只有:中肠1.21倍(PB)和1.15倍(氰戊菊酯),脂肪体1.72倍(PB);诱导作用除了表现出种群差异性,还表现出诱导剂差异、时间效应和组织特异性,尽管不同组织被诱导的程度不同,但两种群中中肠和脂肪体的P450相对更容易被诱导,诱导倍数也较;诱导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一般为12-48h不等;两种诱导剂中,PB比氰戊菊酯对棉铃虫不同组织的P450具有更强的诱导作用。

  • 标签: 棉铃虫 细胞色素P450 诱导作用 苯巴比妥钠 氰戊菊酯 含量
  • 简介:昆虫性信息即昆虫费洛蒙(Pheromone),又称为昆虫性诱剂,是昆虫同种个体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只有同种异性个体间才能感受到,只针对靶标生物而对其它生物基本无影响,是一种低毒、高效、专一性强、灵敏度高、对环境友好的“绿色产品”。通过模拟昆虫间的性信号系统,用性信息制成诱剂产品,再结合不同的诱捕器来防控害虫,用量非常小、灵敏度高、活性高;只针对目标昆虫、高度专一性,环境友好,保护天敌;无抗药性问题,操作简单、省工、省时,防控效果好,可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也可以与其他任何害虫防治技术兼容。

  • 标签: 昆虫性信息素 化学农药 科学研究院 害虫防治技术 山东 绿色产品
  • 简介:分别采用称重法和光合作用分析仪测定了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侵染对桑天牛Aprionagermari幼虫营养生理及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之后,其取食量、体重增加量及食物利用率皆明显下降,第5d以后,食物利用率出现负值,虫体逐渐死亡。染菌后第3d,白僵菌开始侵入虫体,桑天牛幼虫为抵御其侵入,呼吸作用加强,且呼吸节律的波动性明显增大。5d后由于虫体抗御作用被破坏,呼吸强度开始下降,至第7d虫体接近死亡,呼吸强度极低,波动性很小。

  • 标签: 球孢白僵菌 桑天牛 营养生理 呼吸速率
  • 简介:建立了农药制剂中甲醇、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基亚砜(DMSO)8种有机溶剂类助剂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市售的206种液体农药制剂进行了检测,获得市售农药制剂中目标助剂的含量。农药制剂经乙腈稀释10000倍后,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测定,8种助剂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相关性良好,r为0.9992~0.9998;8种助剂在100~1000mg/kg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6%~116%,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7%;8种助剂的定量限(LOQ)在100~500mg/kg之间。对206种市售液体农药制剂的筛查结果表明:8种助剂的检出率在0.5%~31.1%之间,超标率在7.2%~14.5%之间,液体农药制剂中苯类溶剂使用量较高。该方法可为农药加工、管理和助剂限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农药制剂中有毒溶剂的使用应引起生产企业和农药管理部门的重视。

  • 标签: 农药制剂 助剂 有机溶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筛查 检出率
  • 简介:通过测定天然芸苔内酯对水稻幼苗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以及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对水稻幼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力的影响,研究天然芸苔内酯减轻胺苯磺隆对水稻药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其作用机理与水稻幼苗GSH含量、GST活性变化没有太大相关性,可能与其能间接激活水稻幼苗ALS活力有较大相关.

  • 标签: 天然芸苔素内酯 胺苯磺隆 水稻 谷胱甘肽(GSH)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 简介:用培养基混药法研究了槲皮对棉铃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的诱导作用和对乙酰胆碱酯酶敏感度的影响,槲皮诱导种群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明显降低,对灭多威和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没有明显变化,诱导种群羧酸酯酶的活性提高2-3倍,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提高近15倍,而乙酰胆碱酯酶对对氧磷的敏感度却提高了3.5倍,说明槲皮诱导种群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降低是由于解毒酶系和乙酰胆碱酯酶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棉铃虫 槲皮素 诱导作用 解毒酶系 乙酰胆碱酯酶 靶标酶
  • 简介: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并筛选了25种具有代表性的香豆类化合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雌成螨的触杀活性,并构建了一个预测能力较强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化合物对朱砂叶螨均具有触杀活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活性升高。处理48h后,LC50值低于1000mg/L的化合物有8个,分别是3-(2-苯并咪唑)-7-(二乙氨基)香豆(1)、3-(2-苯并噻唑)-7-(二乙氨基)香豆(2)、3-氨基香豆(3)、3-乙酰基香豆(4)、4-甲氧基香豆(5)、6-硝基香豆(8)、6,7-二甲氧基香豆(13)和7,8-二羟基香豆(21),其中化合物1、2、3、5和13的杀螨活性优于药剂对照螺螨酯或与其活性相当;活性最好的化合物为13,处理48h和72h后LC50值分别为284.8和122.2mg/L,其毒力约为螺螨酯的2倍。通过计算得到25种香豆类化合物的34种物化参数,以此为描述子,经过SPSS相关性剔除、逐步回归分析和校正,得到一个以扭转力、取向力、总能量和分子半径为自变量的QSAR模型,该模型复相关系数R达到0.987,复判定系数R2也达到0.967,通过F检验证明上述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 标签: 香豆素类化合物 朱砂叶螨 触杀活性 定量构效关系(Q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