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正>黑色是大自然赋予的色彩,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主要色彩之一,它所体现的独特品味,宛如鹤立鸡群,具有超越时空的美,又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故事书,让你去遐思、回味、神游。神秘优雅可以是黑,性感妖冶也可以是黑;前卫冷艳可以是黑,端庄沉静也可以是黑;硬朗冷峻可以是黑,书生意气也可以是黑。于是黑色成为了多智能色彩和重要的基本色。如今,日本正在倡导一种"黑色时尚",用时尚黑"颠覆"传统白,并且越来越流行。在日本,人们随处可以看到黑色商品,有黑色卫生用品,有黑色厨房用品,也有黑色食品等等,让人感到十分新鲜。黑色飞机

  • 标签: 厨房用品 卫生用品 基本色 书生意气 故事书 不知道
  • 简介: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予乐村发现一个天然巨型太极图,这是该县有关部门专家经过连续多年的认真研究和实地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7月1日,汝城县正式宣布了这一惊世发现,并举行了予乐太极风景区开游活动,吸引了上千县内外游客专程前来“品味予乐风情,领略太极奥妙”。

  • 标签: 太极图 湖南省 天然 巨型 景观 郴州市
  • 简介:黑色污染"是相对"白色污染"而言的污染,主要是指废橡胶(主要是废轮胎)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橡胶消耗国和第一大橡胶进口国,全国每年产生的废轮胎大约1.4亿条,并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一方面,只有45%的废轮胎作为再生资源进入正规的回收渠道,日益加剧的"黑色污染"给我国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我国橡胶资源十分匮乏,橡胶原料主要靠进口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 标签: 黑色污染 废轮胎 橡胶进口 橡胶资源 橡胶消耗 轮胎橡胶
  • 简介:本文作者通过对加格达奇区人民路黑色路面的施工以及其它街道黑色路面近几年来观查,对在寒冷地区黑色路面施工易形成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 标签: 寒带 路面施工 黑色路面 气温变化
  • 简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工程,需要扎实稳步推进,传播绿色观念、倡导绿色消费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从探讨一般概念入手,分析背离生态文明的行为以及原因,提出解决对策,试图对阻抑生态文明落实的问题有所揭示和促进认识的转变。

  • 标签: 生态文明 传播 绿色素养
  • 简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捕光色素结合(LHC)蛋白与色素形成的复合体在捕获、传递和转化光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LHC基因结构及表达模式对于揭示其在毛竹光合作用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毛竹基因组中的LHC基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毛竹中共有29个LHC基因同源序列,其包含的内含子数量为0~5个。序列分析表明,29个LHC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别属于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捕光色素结合蛋白家族LHCⅠ和LHCⅡ。LHCⅠ包含5个亚家族(Lhca1-Lhca5),除了Lhca4含有3个成员外其他亚家族只有1个成员;而LHCⅡ包含6个亚族(Lhcb1-Lhcb6),每个亚家族的成员不同,其中Lhcb1的成员最多为7个。亲疏水性预测表明,不同亚家族成员存在着一定差异。蛋白结构预测发现,29个蛋白均包含导肽和成熟蛋白,具有跨膜结构域,均包含色素结合位点;其中12个蛋白的组成以α-螺旋为主,17个蛋白的组成以随机卷曲为主。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大多数LHC基因主要在叶片和花序中表达,笋中略有表达,而根和鞭中几乎检测不到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毛竹LHC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毛竹 LHC基因 结构 表达模式
  • 简介:杭州市重大科研项目之一的"天然食用红色素植物资源开发及其技术研究"课题日前通过市级鉴定.该项目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过去,在食品工业中,曾经大量地采用合成色素.而许多合成色素现已被怀疑

  • 标签: 植物资源 红色素 合成色素 重大科研项目 一丈红 夏文
  • 简介:植株的高度控制是菊花商品性生产中一个主要的考虑因子。我们通过生物技术途径致力于这一问题。菊花"Iridon"植株通过遗传工程异位表达受CaMV35S启动子控制的烟草(NicotianatabacumL.)光敏色素B1基因。与野生型(WT)相比,转基因植株较矮,分枝角度较大。由烟草光敏色素B1基因异位表达引起的生长下降与采用推荐用量的商品化生长调节剂所引起的结果相似。在转基因植株叶片上观察到的另一个形态效应是与较高的叶绿素含量相关联的深绿色。在采用一个选择性地减少远红光波长的过滤器的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生长非常类似于野生型植株。并且,当植株用赤霉酸(促进生长)或一种赤霉素的合成抑制剂(抑制生长)矮壮素处理后,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平均节间长度的差异在绝对值上来说是相同的,这表明了PHY-B1转基因的表达引起的生长下降不直接与赤霉素的生物合成有关。此项技术的商品性应用可能提供一种使用化学生长调节剂的替代方法,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 标签: 光敏色素 转基因植株 异位表达 野生型 赤霉素 叶绿素含量
  • 简介:分析了不同营养元素对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变化的影响,为园林植物养护中科学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外源营养元素 园林植物 色素 光合作用
  • 简介:通过在三种杨树无性系,I-214(Populus×euranericanacv.I-214)(ltalica)、中东杨(P.berolinensis)(Berolinensis)和群众杨(P.popularis35-44)(Popularis)一年生盆栽插条苗的木质部导入ABA和细胞分裂素,研究了这两类激素在气孔调控中的作用。尽管不同无性系的气孔在对ABA的敏感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ABA仍可导致气孔的关闭,然而在蒸腾流中的细胞分裂素(与ABA共导入或分别导入)可以明显地抑制ABA的作用。并且玉米素还能推迟土壤干旱所诱导的气孔关闭,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内源细胞分裂素浓度下降而同时ABA上升.据此提出了复合胁迫信号的概念,即在根冠通讯中,是ABA和细胞分裂素共同调控气孔的运动。另外还研究了玉米素、激动素、6-BA等不同细胞分裂素与AB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6-BA与玉米素和激动素的作用相反,它不能抑制ABA的作用,反而促进其对气孔的关闭更多还原

  • 标签: 杨树 气孔导度 根冠通讯 细胞分裂素 ABA
  • 简介:本文以联合勘察加景天(Sedum.kamtschaticumSubsp.Ellacombianum)、‘胭脂红’景天(S.spuriumcv.Coccineum.)、石景天(S.acre)3种景天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植物显微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叶片细胞结构变化与景天植物抗寒性的关系。结果如下:(1)景天的抗寒性与其叶片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淀粉粒积累、粘液细胞增多以及蜡质层增厚有关,在低温胁迫下石景天因为叶绿体表现出高的稳定性,叶肉细胞液泡中存在大量囊泡(小泡)来防止细胞结冰,以及通过叶片表面厚厚的蜡质层降低蒸腾作用,从而达到较强的抗寒性。(2)从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分析,3种景天植物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石景天、‘胭脂红’景天、联合勘察加景天。

  • 标签: 景天 低温胁迫 细胞结构
  • 简介:以耐盐的胡杨(Populuseuphratica)和盐敏感的毛白杨(P.tomentosa)的悬浮细胞为材料,利用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细胞中离子的分布.胡杨细胞分别经52,137,223,309,395和480mmol·L-1NaCl溶液处理,毛白杨细胞只经137mmol·L-1NaCl处理.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提高了两种杨树细胞Na和Cl离子的浓度,但Na在细胞壁中的浓度与Cl接近,而在细胞质和液泡中则明显低于Cl,表明Na和Cl是通过不同的机制由无阻空间(细胞壁)进入细胞内的.在137mmol·L-1NaCl条件下,胡杨细胞质中Na和Cl离子的浓度远低于毛白杨,而且在溶液中盐分浓度低于223mmol·L-1的情况下,胡杨细胞质中盐离子浓度始终保持在细胞壁的水平以下.这些结果都显示胡杨质膜具有较强的排盐性.当溶液中NaCl浓度高于223mmol·L-1时,胡杨液泡中盐离子浓度显著提高,表明胡杨有明显的离子区隔化功能.相反,毛白杨没有离子区隔化证据.另外,胡杨细胞中营养元素K和Ca未受盐胁迫的影响,而137mmol·L-1NaCl处理降低了毛白杨细胞壁和细胞质中营养元素的水平.总之,胡杨在盐胁迫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排盐性和离子选择性,并能将盐离子区隔于液泡中,这是其耐盐性强的重要基础

  • 标签: 胡杨 毛白杨 悬浮细胞 NACL X射线微区分析 离子区隔化
  • 简介:对盆栽银杏和臭椿苗木经100mmol·L-1和200mmol·L-1NaCl胁迫处理后,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技术,对叶片表皮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不同部位Na+、K+、Cl-含量与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臭椿和银杏叶片各组织细胞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中Na+、Cl-含量上升,K+含量下降,Na/K比上升.银杏Na+主要积累在液泡中;臭椿Na+在100mmol·L-1NaCl胁迫下,液泡区隔化,200mmol·L-1NaCl胁迫下,细胞质Na+含量高于液泡.银杏在100mmol·L-1NaCl胁迫下,Cl-在液泡区隔化,200mmol·L-1NaCl胁迫下,Cl-未被液泡区隔化;臭椿在NaCl胁迫下,细胞大量吸收Cl-的同时液泡未对Cl-区隔化.NaCl胁迫下,银杏对Na+的吸收大于对Cl-吸收,而臭椿对Cl-的吸收大于Na+的吸收

  • 标签: NACL胁迫 X射线微区分析 离子区隔化
  • 简介:扦插是林木的重要繁殖方法。扦插生根率与枝条的幼态程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扦插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彻底了解无性繁殖材料组织与细胞的优化机理,而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核移植的试验表明,决定幼态的因素存在于细胞质之中。细胞器的形态数量变化以及超微结构水平可以鉴定细胞和组织的幼态程度。华北落叶松是中国北方重要造林树种,作者曾对胚、3龄和12龄树木一年生枝条的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过一些比较研究,表明无性繁殖材料的幼态程度具有明显的年龄效应。本文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华北落叶松同一树冠不同部位一年生枝条的细胞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是,上部树冠与下部树冠相比,细胞中的质体具有明显的基粒片层结构和丰富的脂滴,前质体较少。线粒体数量多,具有更发达的嵴,一些线粒体处于增殖的初期阶段。液泡以次生溶酶体的形式存在。胞间连丝数量多,其中一些可观察到精细的管状结构。由此可见,树冠上部一年生枝条细胞超微结构较树冠下部复杂,即其幼态程度较低。在同一株树木中,幼态程度具有明显的部位效应。

  • 标签: 华北落叶松 树条 细胞超微结构 幼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