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干酪乳杆菌L9在公共假期期间对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调节和肠道健康改善作用。方法:共募集40名健康成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0人,试验期间正常饮食,不饮用发酵乳制品;实验组20人,1周排空期后,饮用L9样品(含L9活菌制剂的植物蛋白饮料,活菌含量约为1.0×10^8CFU/mL)两周,服用剂量为100mL/d。每周采集1次粪便样品,利用定量PCR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人群的排便、肠道健康状况。结果:试验组粪便形状的BS(BristolStoolFormScale)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表明饮用L9利于软便的产生,缓解便秘。与假期前排空期相比,对照组假期后跟踪期肠道潜在致病菌肠球菌属和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升高(P〈0.05),有益菌双歧杆菌属的数量显著下降(P〈0.05),说明假期的饮食对肠道菌群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组和排空期相比,饮用L9后(试验组),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下降(P〈0.01),1周后梭菌属XIVa和XIVb类群数量发生极显著性降低(P〈0.01),有益菌乳杆菌属的数量显著升高(P〈0.01)。与排空期相比,试验组饮用期双歧杆菌属的数量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L9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健康的作用。

  • 标签: 干酪乳杆菌L9 肠道菌群 肠道健康
  • 简介:为从小分子角度了解蝎子发挥营养及药用功效的物质基础,采用甲基叔丁基醚-甲醇-水体系提取样品,分别通过提取溶剂体系的上层有机相富集全蝎中的疏水化合物,下层水相提取极性小分子。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在非极性组分中检测到30种脂肪,70%以上为不饱和脂肪;在其极性组分中检测到氨基酸类、有机酸类及糖类等化合物,以氨基酸类化合物为主,占总极性化合物50%以上。这些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营养价值的不饱和脂肪、氨基可能是全蝎发挥药效及食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与文献报道全蝎中脂肪组成以饱和脂肪为主不同,检测到的脂肪主要是油酸和cis-9,cis-12-亚油酸,其次为棕榈和硬脂酸。在全蝎中发现的游离氨基共有13种蛋白质氨基和3种非蛋白质氨基,包括7种必需氨基(赖氨酸除外)和6种药效氨基。该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全蝎的药用及食用价值提供了物质基础。

  • 标签: 蝎子 脂肪酸 氨基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样品处理
  • 简介:韩国食品研究院功能性食品研究总部金钟泰博士研究组的天然肉类蛋白质"氨基20"(amino20)生产技术取得成功,尚属世界首例。本次新开发的天然肉类蛋白质"氨基20"采用高压酶加水分解技术,将日常生活中不太受人们欢迎的猪牛后腿肉、鸡胸脯肉等保证其不氧化、不腐烂的环境下迅速合成蛋白质。这种天然蛋白质含有人类身体必需的9种氨基和非必需的11种氨基

  • 标签: 天然氨基酸 制造技术 韩国 天然蛋白质 功能性食品 生产技术
  • 简介:利用健康成人粪便提取物体外模拟低聚异麦芽糖的肠道发酵,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3种短链脂肪(乙酸、丙酸和丁酸)的生成量,揭示6株外源乳酸菌对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粪便提取物单独发酵低聚异麦芽糖12~48h时可产生短链脂肪,且其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别添加6株外源乳酸菌于发酵体系后,发酵产物中3种短链脂肪的生成量明显增加,其中丁酸量增加最为显著,从0.12mmol/L增至6.55~12.45mmol/L。不同菌株促进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能力不同,从整体上看,屎肠球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促进低聚异麦芽糖产生3种短链脂肪的能力最强。

  • 标签: 低聚异麦芽糖 乳酸菌 肠道发酵 短链脂肪酸 气相色谱
  • 简介:据外媒报道,《消化道》(Gut)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19日指出,肠癌患者若每周食用足量富含Omega-3脂肪的高油脂鱼类,存活率可大大提高。据报导,沙丁鱼、鲑鱼等鱼类体内的Omega-3脂肪,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并阻碍血液供给癌细胞。美国专家研究发现,肠癌患者每周定期食用少量这些鱼类可使得癌症的死亡率降低高达70%。

  • 标签: Omega-3 肠癌患者 血液供给 摄取量 风险降低 消息来源
  • 简介:以大久保桃果实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甲基环丙烯(1-MCP)、水杨(SA)处理以及不同成熟度的桃果实衰老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外源处理对桃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己醛、反-2-己烯醛、γ-癸内酯、δ-癸内酯、6-戊基-α-吡喃酮、丁二二异丁酯、苯-1,2,4-三甲酸三甲酯、丙酮、β-芳樟醇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在大久保桃果实中相对含量较高;1-MCP处理抑制了桃果实醇类、脂肪族酯类、内酯和萜烯的产生,SA处理则促进了醇类、脂肪族酯类、羰基化合物、内酯和萜烯的释放。

  • 标签: 大久保桃 1-甲基环丙烯 水杨酸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 简介:以植物乳杆菌CCFM8661及其耐受突变株LPV-30、LPV-48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胁迫对其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而探索其可能的耐酸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胁迫引起H^+-ATPase活性提高,胞内ATP含量降低,植物乳杆菌利用H^+-ATPase,通过消耗胞内ATP,将胞内H^+排出,从而保持胞内pH的动态平衡。与原始菌株相比,突变菌株都保持了较高的H^+-ATPase活性和胞内ATP水平。细胞膜脂肪分析表明:胁迫引起总饱和脂肪含量的减少,不饱和度和单不饱和脂肪的含量增加,并且突变菌株保持较高的饱和脂肪含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植物乳杆菌的胁迫抗性机制。

  • 标签: 植物乳杆菌 酸胁迫 H^+-ATPASE活性 ATP含量 膜脂肪酸
  • 简介:采用粉质仪、拉伸仪、动态流变仪、快速黏度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硬脂酸、油酸和亚麻等3种脂肪(FA)和大豆卵磷脂(SBL)对小麦粉流变学性质及糊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As和SBL使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延长,且随双键数增加形成时间延长,稳定时间先增加后略有降低.面团的能量、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均随脂肪双键数增加而增加。

  • 标签: 流变学性质 大豆卵磷脂 糊化性质 脂肪酸 小麦粉 面团形成时间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为了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由于当时仓容不足、技术和设备落后,粮食储藏期间品质劣变快,结露、发热、虫害、霉变时有发生,中央储备粮中的陈化粮曾达到15%,损失损耗惊人。

  • 标签: 粮食储藏技术 钢板仓 四合一 宏观调控能力 中央储备粮 储备制度
  • 简介:采用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在8~16MPa范围,以2MPa的梯度逐步加压,每梯度压强下胁迫驯化8~10轮,筛选到1株残存率提高5.83个数量级的耐DPCD大肠杆菌突变菌株M8_5。采用气相色谱分析突变菌株与原始菌株细胞中脂肪的差异,发现突变菌株的棕榈一烯(C16:1)、十七烷(C17:0)、油酸(C18:1)和亚麻(C18:3)含量显著增加,其总脂肪含量也显著升高。通过双向电泳比较发现,突变菌株蛋白质组中含量差异3.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有6个,其中DNA结合蛋白H-NS、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外膜蛋白F(OmpF)、30S核糖体蛋白S2、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含量上调,延胡索还原酶铁-硫蛋白簇含量下调。突变菌株十七烷含量增加与其DPCD耐受性提高有关,H-NS,MnSOD和OmpF蛋白含量上调有利于突变菌株DPCD耐受性的提高。

  • 标签: 高密度二氧化碳 大肠杆菌 脂肪酸 蛋白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