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允许添加在食品中的蓝色素有栀子蓝色素、藻蓝蛋白及靛蓝。栀子蓝色素是由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制得的。藻蓝蛋白色素多从螺旋藻、蓝藻、念珠藻等藻类植物中提取加工而成。植物靛蓝是用蓼蓝、菘蓝、木蓝、马蓝等含有吲哚酸成分的植物叶子发酵制成。花青素也是食品中常见的色素,某些花青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食品中的蓝色着色剂使用。作为食品中的蓝色着色剂,研究最多的为紫甘蓝色素。紫甘蓝色素是从十字花科红球甘蓝及紫球甘蓝等的叶子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天然色素。本文对我国食用蓝色素的种类、来源进行了概括总结;对食用蓝色素的生成过程进行详细阐述;本文还对食用蓝色素的使用现状进行了简要概括,以期为今后我国蓝色素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食用蓝色素 栀子蓝色素 藻蓝蛋白 靛蓝 紫甘蓝色素
  • 简介: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从源头到产品验证全过程对添加剂的控制管理,才能确保食品安全,确保产品顺利出口和销售。

  • 标签: 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 标准化 过程控制
  • 简介:实验以苦瓜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适当的甜味剂、酸度调节剂等,研制出风味独特的苦瓜清凉饮料。并且研究了加工工艺、护色液、包接剂以及稳定悬浮剂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多次实验得到了产品的最佳工艺技术参数和配方。

  • 标签: 苦瓜 清凉饮料 加工工艺
  • 简介:目的了解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的使用情况,为修订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及完善其配套质量规格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按照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食品分类体系,于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随机采集我国市售各类预包装食品样品3760份(不包括13.0特殊膳食用食品以及12.01盐及代盐制品等),分析其中各强化剂的化合物来源,统计各强化剂化合物的使用频次。结果从3760份调查样品中分离出强化食品样品489份,所有强化剂化合物的累计使用频次2689次,在GB14880-2012附录B及其后续增补公告的133种强化剂化合物中,52.6%(70/133)的化合物使用频次高于1次,但也存在47.4%(63/133)的化合物使用频次为0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表明,其中,47.6%(30/63)的化合物没有相应的质量规格标准,52.4%(33/63)的化合物尽管有配套质量规格标准,但可能由于强化成本较高、产品不易保存以及生物利用率较低等因素影响,也很少使用。结论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国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的使用情况和质量规格标准现状,为GB14880-2012的修订提供资料支持,对于没有质量规格标准的物质,建议在标准制定时尽快完善,同时也建议在GB14880-2012修订时进一步评估现有的化合物名单。

  • 标签: 营养强化剂 化合物 食品安全标准 调查 预包装 食品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相关原因,为完善管理政策提供背景情况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24个省、市、区的1440家餐饮业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调查发现860家餐饮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160家餐饮业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共发现使用的食品添加剂1985种(次),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275种(次),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171种(次)。在使用添加剂的餐饮业中,42.9%采购添加剂时未索取任何证明,84.8%未配备食品添加荆专用称量工具,94.0%未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71.4%未设置食品添加剂固定存放场所。结论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全适用于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餐饮业对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认识不足,以至于目前餐饮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应尽快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与标准,并加大培训与监管力度,严防餐饮业滥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健康危害。

  • 标签: 餐馆 食品添加剂 研究 参考标准 立法 食品
  • 简介:食品添加剂是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感官品质,以及防腐保鲜,延长食品的贮存期。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很深的误解,同时,也有一些企业违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实际上,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由于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引起的,没有一起是由于食品添加剂引起的。只要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的。本文列举并分析了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和根源,详尽介绍了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和标准要求,对食品行业如何科学规范地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安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 标签: 食品 科学 规范 使用 食品添加剂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群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各类食品消费日渐增多。其中,散装鲜啤酒以其口感优良、低温味鲜、价格低廉、便于携带等特点,在啤酒消费市场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其存放的主要容器—啤酒保鲜桶的生产量和使用量亦随之迅速增加。各种啤酒保鲜桶的涌现,满足了社...

  • 标签: 啤酒保鲜 啤酒桶 使用过程 工程塑料 聚乙烯 消毒方法
  • 简介:对一起在面粉中随意使用添加剂事件的探讨蒋作虎周汉鄂乌鲁木齐市卫生防疫站(830002)1994年5月,乌鲁木齐市疆川挂面厂反映,该厂近期生产的挂面被连续退货,原因是挂面有较重的哈喇味。由于该厂历来按规定的工艺流程生产挂面,而面粉是从奇台县某面粉厂购进...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面粉增白剂 苯甲酰 随意使用 过氧化值 卫生学调查
  • 简介:姜黄素是姜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菌等生物活性,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溶解性和稳定性差以及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姜黄素的应用。新剂型和新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为姜黄素的改性奠定了基础,高分子材料在改善姜黄素水溶性和稳定性,调节释放速率,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聚乙二醇类、聚乙烯吡咯烷酮类、聚氧乙烯类聚乳酸类、卡波姆、聚氰基丙烯酸酯、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淀粉以及蛋白质类高分子材料在姜黄素改性中的应用,不同高分子材料在改善姜黄素性能方面的作用是不同的。对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加入改善了姜黄素的性能,拓宽了姜黄素的应用领域。

  • 标签: 姜黄素 高分子材料 改性 应用
  • 简介:质检总局办公厅:你局《关于请予明确粉条生产加工中能否使用明矾的函》(质检办食监函[2008]689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 标签: 生产加工 卫生部 明矾 粉条 复函 文件
  • 简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管理规定》的规定,现批准3,4-二乙酰氧基-1-丁烯等4种物质为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新品种,环氧丙烷改性的乙烯-乙烯醇聚合物为食品包装材料用树脂新品种,十八酸钴盐等3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

  • 标签: 食品包装材料 新品种 添加剂 乙烯醇聚合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告
  • 简介:本刊北京讯:为加强中美两国之间在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包装材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成功经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于2007年1月15~16日在北京河南大厦特别召开了“中美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法规研讨会”。国家卫生都卫生监督局食化一处处长张玲萍、副处长张旭东、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齐庆中及卫生部的其他领导和相关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 标签: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 食品包装材料 法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卫生监督
  • 简介:目的建立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FWAs)快速筛选的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方法以C.I.220为定量标准,试样用重蒸无水乙醇-水(1:4,V/V)经三次超声提取,提取液在激发波长为350nm和发射波长为430nm条件下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结果C.I.220在12.5~4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0.9997),3个添加浓度水平(1.5、2.5和6.0μg/g)的平均回收率为84.4%-90.9%,定量限为1.2μg/g。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和准确,适合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FWAs的快速筛选检测要求。

  • 标签: 荧光增白剂 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 荧光分光光度法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 食品安全
  • 简介:2012年第10号为保证食品安全,确保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现决定禁止餐饮服务单位采购、贮存、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亚硝酸钠、亚硝酸钾),自公告之日起施行。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餐饮服务 亚硝酸盐 采购 单位 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