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维生B12的生理特性、产生菌、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发酵生产和测定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对目前维生B12发酵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前景作了分析和预测.

  • 标签: 维生素B12 合成 发酵 测定方法 生理特性
  • 简介:天然D-α-维生E是一种高品质的天然维生E。本文郑重介绍天然维生E的分类,天然D-α-维生E与合成维生的差异以及天然D-α-维生E先进的制备技术;国内外天然维生E技术水平的差异;新昌制药厂在研制开发天然D-α-维生E上所做的工作。

  • 标签: 天然D-α-维生素E 天然维生素E 合成维生素E 制备技术 食品添加剂
  • 简介: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VA、VE的方法。样品预处理采用经二甲亚砜和正已烷的混合溶液于60℃剧烈振摇提取30rain,离心后吸取正己烷层,合并3次提取的溶液后直接进行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Inertsil氨基柱(4.6mm×250mm,5μm),以含0.1%异丙醇的正己烷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25℃。结果表明,VA、VE分别在5~25μg/mL、100~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达0.9997和0.9998,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较好,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7.53%~100.6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与相应的检验标准测定结果比较,相对偏差均小于1.0%,无明显差异。该方法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不同厂家、不同配方的保健食品中添加合成VA、VE的同时定量测定。

  • 标签: 正相色谱 保健食品 VA VE
  • 简介:维生A、免疫及感染(译文)陈解华田江宁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750004)尽管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VA就已被认为是一种“抗感染的维生”,但直到近些年来才由严格的临床实验及合理设计的动物实验证明,VA可以加强免疫进而降低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标签: 维生素A 呼吸道疾病 儿童死亡率 儿童发病率 破伤风类毒素 免疫球蛋白
  • 简介:各类果蔬、饮料及维生C(VC)制剂是摄入VC的主要来源,对无锡地区销售的各类食物中的VC含量进行检测,目的在于了解市售产品中的VC含量,评价无锡地区居民膳食中VC的摄入量,为企业合理制订标准提供依据.

  • 标签: 食物 检测方法 维生素C 膳食标准
  • 简介: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保健食品中B族维生和咖啡因的含量。使用甲醇:水:磷酸=100:400:0.5作提取溶剂,以硫酸月桂酯钠溶液:乙腈:磷酸=530:470:作流动相在260nm波长处检测VB,以-癸烷磺酸钠溶液:乙腈:磷酸=850:150:作流动相在280nm处测VB6、咖啡因、烟酸、烟酰胺。结果表明该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准确

  • 标签: 维生素B.复合 咖啡因 色谱法.高压液相 食品分析
  • 简介:以2%偏磷酸、2%草酸、10%三氯乙酸及2%草酸+10%盐酸作为提取剂,分别对草莓、鲜枣、香蕉、西瓜和桃5种水果中的维生C进行提取,并利用碘量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采用2%草酸+10%盐酸提取时效率较高,稳定性好,且VC含量接近标准.

  • 标签: 水果 维生素C含量 测定方法 碘量法 提取剂
  • 简介:维生及矿物质的安全性(译文)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当某些维生和矿物质的摄入量超过日推荐量(RDA)时,可减少人类罹患某些慢性疾病的可能性。这类医学新发现使得消费者在日常饮食中增强了对维生和矿物质摄入的兴趣。这种兴趣与不断扩大的营养补充剂市场结合起...

  • 标签: 维生素 矿物质元素 安全性 营养补充剂 营养素 摄入水平
  • 简介:样品中的VC用偏磷酸钠提取,经2,6—二氯靛酚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腊肉中VC含量。荧光分光光度计在激发波长360nm,发射波长430nm测定喹喔啉荧光强度。该方法VC的检出限为0.95mg.kg-1,相对标准偏差(RSD)2.4%,回收率在87.2%~94.3%之间。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和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同时测定腊肉中VC,发现二者结果无显著差异,但荧光分光光度计法精密度高于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实验证明,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量腊肉中VC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等优点。

  • 标签: 维生素C 腊肉 荧光分光光度计法 2 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 简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优化甜藤提取工艺,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锦屏、凯里、黎平的甜藤中维生C、总糖、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维生C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1∶20,浸泡时间50min,超声时间40min,水浴温度45℃;提取总氨基酸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1∶20,浸泡时间35min,超声时间40min,水浴温度45℃;提取总糖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1∶20,浸泡时间35min,超声时间40min,水浴温度65℃。从江甜藤维生C含量(1.0101%)最高;黎平甜藤总糖含量(48.9902%)最高;锦屏甜藤总氨基酸含量(9.355%)最高。对贵州甜藤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甜藤 维生素C 总糖 总氨基酸 提取
  • 简介:由脱脂米糠细胞壁物质碱提分离出半纤维B,其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22.1),木糖(54.5),葡萄糖(10.1)和半乳糖(13.4),结合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同游离米糠蛋白有较大差异,半纤维B主要由50万,3万和1.1万三个分子量组分组成,并发现,碱提浓度和温度过高会对其产生裂解作用。

  • 标签: 米糠 半纤维素B 膳食纤维 分离 鉴定 提取
  • 简介:药用植物内生菌有产生活性物质的潜力,是天然功能色素的潜在来源之一。文章从温度、pH、光照、金属离子、氧化剂与还原剂、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探究铁皮石斛内生菌H1B1所产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红色素对温度、自然光较为稳定,对紫外线敏感;该色素在pH≥7环境条件下色素稳定性高且有增色效应;金属离子中,K+、Mn2+、Mg2+、Co2+、Al3+、Cu2+、Na+、Zn2+对该色素有护色或增色作用,但Fe3+和Ca2+对色素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容易产生沉淀;NaCl和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能较好地保持红色素色价的稳定性,且10%~15%的葡萄糖对其有明显的增色效应。

  • 标签: 红色素 稳定性 提取 内生真菌 铁皮石斛
  • 简介:研究了真空冷冻干燥制取草莓的冻干工艺,得到草莓冻干曲线,找到草莓的共晶点、最佳干燥厚度及干炽速度。采用此法生产的不草莓,能量大限度地保持草莓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与其它干燥方法相比有很多优点。

  • 标签: 草莓 真空冷冻干燥 共晶点 冻干曲线 脱水草莓片 生产工艺
  • 简介:目的检测人初乳、集中饲养的新西兰进口荷斯坦乳牛的初乳、常乳和血液中胰岛样生长因子-1(IGF-1)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含量,比较人初乳和牛初乳、牛初乳和牛常乳以及牛乳和同期采集的血液中IGF-1、NGF的含量。方法采用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人初乳、牛初乳、牛常乳和血中IGF-1、NGF的含量,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测定的人初乳中IGF-1的含量是26.91μg/L,荷斯坦乳牛的初乳、常乳和血清中IGF-1的含量分别是38.40、20.14和37.35μg/L。人初乳中NGF的含量是300.47ng/L,荷斯坦乳牛的初乳、常乳和血清中NGF的含量分别是69.82、110.37和9.63ng/L。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牛初乳和人初乳中IGF-1的含量差异没有显著性,牛初乳中IGF-1的含量高于牛常乳(P〈0.05),牛乳中IGF-1的含量与同期血液中IGF-1的含量差异没有显著性。人初乳中NGF的含量高于牛初乳(P〈0.05),牛初乳和牛常乳中NGF的含量差异没有显著性,同期牛血中NGF的含量低于牛乳中NGF的含量(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牛初乳与人初乳IGF-1含量无明显差别,人初乳中NGF含量更加丰富。

  • 标签: 人初乳 牛初乳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放射免疫分析法
  • 简介:原花青的抗氧化活性与聚合度有很大的关系,高聚体的抗氧化活性不及低聚体,且难以被人体吸收利用。将高聚体水解成活性更高的低聚体或单体,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植物资源。葡萄籽原花青粗提液用AB-8大孔树脂吸附纯化,以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梯度洗脱,采用亚硫酸作为酸介质将乙醇浓度为33%、35%、37%、39%、41%的洗脱液原花青高聚体水解。以平均聚合度、自由基清除率和VC当量浓度为指标对原花青高聚体水解效果进行评价,并检测水解产物中副产物,讨论了水解过程机理与酸介质影响。水解后原花青的平均聚合度显著降低,抗氧化活性提高。用分光光度法定性检测,产物中没有副产物生成。水解液进行分级分离,表明水解产物主要为低聚体。

  • 标签: 原花青素 高聚体 平均聚合度 抗氧化活性 分级分离 水解产物
  • 简介:建立虾青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Discovery-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丙酮-水(76∶15∶9)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482nm,柱温为30℃。在所选定的液相色谱条件下,有关物质与主药分离良好,虾青在636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灵敏度为11ng/mL,平均回收率为100%,RSD为0.29%。

  • 标签: 虾青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有关物质
  • 简介:对番茄红的提取工艺和以明胶与蔗糖作为壁材喷干燥制备番茄红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大大提高了番茄红的稳定性,此外添加抗氧化剂可提高微胶囊化过程中番茄红的保健率。

  • 标签: 番茄红素 提取 微胶囊化 食用色素 稳定性
  • 简介:β-胡萝卜是类胡萝卜之一,是广泛存在的天然色素。β-胡萝卜为脂溶性物质,将其制成乳状液不仅可以解决其溶解性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及抗氧化活性,因此其在食品、饮料、药品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β-胡萝卜及其乳状液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简述了新型壁材包裹β-胡萝卜乳状液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 标签: Β-胡萝卜素 纳米乳液 制备 粒径 稳定性
  • 简介:目的了解血红铁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贫血诊断的女性108人随机分为血红铁组和对照组,并分别给予血红铁和安慰剂,连续服用45d,服用开始前和服用结束时对受试者进行膳食营养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红铁组血红蛋白的含量由试验前的(106.43±10.48)g/L上升到(117.34±10.25)g/L,平均升高了10.91g/L(服用前后配对t检验,P〈0.05,服用后与对照组t检验,P〈0.0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的含量由(942.15±96.34)μg/L下降为(820.53±109.95)μg/L(服用前后配对t检验,P〈0.05,服用后与对照组t检验,P〈0.05);试验组血清铁蛋白的含量由试验前的(25.19±6.71)ng/ml上升到(25.40±6.69)ng/ml,(服用前后配对t检验,P〉0.05)。结论血红铁对缺铁性贫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对受试者健康无不良影响。

  • 标签: 血红素铁 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 血清铁蛋白 游离原卟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