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扫描电镜(SEM)在食品超微结构方面有广泛用途,然而绝大多数样品扫描前的准备步骤中需脱水、冷冻干燥,或者暴露在固定剂和缓冲剂中,这将产生一些“人工制品”,屏蔽了表面细节或改变了超微结构。一些研究人员运用冷冻干燥或化学固定方法,通过电镜研究了面团的超微结构。

  • 标签: 面团超微结构 采样技术 低温扫描电镜样品
  • 简介:采用HPLC法对红曲霉发酵样品中的麦角固醇(Ergostero1)进行测定.色谱柱为Shim-packVP-ODSC18(4.6×150mm;5μn)柱,以甲醇-水(97:3)作为流动相,流速1.8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2nm.红曲霉发酵样品经碱性乙醇皂化、乙醚萃取后,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Ergosterol标准曲线在0.02mg/ml~1.6m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49,该法的回收率为98.86%,相对标准误差为0.15%.本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

  • 标签: HPLC法 红曲霉 发酵样品 麦角固醇 测定方法
  • 简介:梅州山区常有误食大茶药类植物煲汤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钩吻生物碱检测方法,以便为抢救中毒者提供实验室依据。取引起食物中毒的汤料植物,用0.3mol/L醋酸溶液浸泡后。浸泡液调至碱性。用乙醚提取,挥干乙醚后,残渣用“重铬酸钾-硫酸反应”和“钒硫酸反应”进行定性检测,同时用已知可食用的植物(马蓝等)做阴性对照。在几起此类食物中毒事件中。汤料植物均检出钩吻生物碱。本法操作简便,试剂易得。结果易于辨别,不需使用贵重仪器,适合在基层痰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推广使用。

  • 标签: 生物碱 钩吻 中毒 化学 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成人血和尿中铅农度、血、尿铅同位素比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地域影响.方法用ICP-MS测定全血和尿液消化液中锸浓度及铅同位素比值,并用CAIS方法校正基体效应.结果成人血铅和尿铅的平均浓度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铅和尿铅同位素比值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成人尿铅的同位素比值还随地区不同而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铅不能代替血铅作为生物标志物反映体内铅负荷以及铅同位素比值;处于不同地域的人不仅血铅同位素比值不同,尿铅同位素比值亦不同;人体有可能对铅同隹素产生“分馏”作用。

  • 标签: 血液 尿△ 同位素
  • 简介:为了解赣榆地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人群中低浓度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发光分析技术(MEIA)测定8002例健康人群血清HBsAg阳性及其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结合PCR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共检出HBsAg阳性369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85例,占总数的1.06%,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04%,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38例(44.70%);1~2μg/L的有15例(17.64%);2~5μg/L的有32例(37.65%).对上述低浓度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和"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0.59%);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1.77%;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果显示低浓度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 标签: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健康人群 低浓度 血清 测定 HBsAg
  • 简介:目的建立膳食样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同位素稀释凝胶渗透色谱净化(GPC)-气相色谱(GC)-串联质谱(MS)检测方法。方法加入同住素内标的膳食样品用正己烷饱和过的乙腈超声提取,GPC净化,DB-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0m×0.25mm,0.25μm),GC—MS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16种邻苯二甲酸酯在8类膳食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52.3%~124.7%;RSD为1.6%~16.2%;检出限为0.03-0.06mg/kg。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膳食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塑化剂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凝胶渗透色谱 膳食样品 违法添加物
  • 简介:目的通过示踪剂动态观察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变化过程中在同位素丰度达到稳定的平台期时,不同的时间点血液中标记氨基酸的丰度与浓度的变化,以此反映不同时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氧化分解状况。方法选取20名健康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以7d为一个实验周期,给予受试者日常膳食5d后,第6天经静脉滴注给予稳定同位素^13C标记的亮氨酸,持续3h。在输液结束前的30min内每隔15min取一次血液样品,测定血样中亮氨酸的浓度与^13C的丰度值.并比较各时点丰度及浓度的差异性。结果二组受试者3个时间点亮氨酸的浓度与^13C丰度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食状态下持续给予受试者稳定同位素的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氧化分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可以在此时期内确定一个同一的时闻点来研究机体处于不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状态下的各项代谢动力学参数。

  • 标签: 标记氨基酸 同位素 浓度 丰度 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