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聚氨酯型接枝淀粉表面施胶剂是近年开发的新型表面施胶剂。本研究以聚氨酯预聚体作为抗水性单体合成了性能优良的聚氨酯型接枝淀粉表面施胶剂。聚氨酯预聚体的较佳合成条件为:甲苯二异氰酸酯用量为1,4-丁二醇的15%,反应温度为80℃;施胶剂的较佳合成条件为:预聚体用量为淀粉的10%,单体与淀粉的质量比为2∶1,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为1.5∶1。

  • 标签: 聚氨酯预聚体 接枝 淀粉 施胶剂
  • 简介:造纸过程中,由于纸机种类及生产纸种不同,控制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也各异。本文给出一种纸机定量水分通用模型的表示方法,并着重说明在该通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最忧解耦,控制模型拟合,控制参数选取等通用步骤,获得纸机定量水分的通用控制算法,使系统稳定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 标签: 纸机 造纸过程 定量 纸种 水分 控制参数
  • 简介:基于定量的横向耦合关系和纵向模型,建立了其横向分布的动态模型,设计了基于该模型的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器(GPC),根据模型结构特征将控制算法进行分解,得到相应的GPC并行算法,并绐出其多处理机系坑实现结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建模与并行控制方法较好地改善了系统的的静、动态性能。

  • 标签: 并行算法 并行控制 多处理机 GPC 广义预测控制 控制算法
  • 简介:以马来酸酐、聚乙二醇1000、氯磺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了反应型乳化剂马来酸聚乙二醇酯硫酸钠(MP),然后以MP、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苯丙表面施胶剂.以FT-IR和TEM对合成的表面施胶剂进行了结构表征,FT-IR分析表明苯丙表面施胶剂具有预期的共聚物结构;TEM分析显示其乳液微粒呈球形,微粒直径约为145nm.对比自制苯丙表面施胶剂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OP-10形成的乳胶膜的耐水性(自乳胶膜形成后15天测试2种乳胶膜的吸水率分别达到19.1%和44.2%)可知,自制苯丙表面施胶剂形成的乳胶膜具有很好的耐水性.与未施胶纸及采用市售产品和进口产品进行表面施胶的双胶纸相比,利用自制苯丙表面施胶剂和表面施胶淀粉复配对双胶纸进行表面施胶后的纸张的抗水性能和强度性能明显提高.

  • 标签: 反应型乳化剂 表面施胶剂 双胶纸 结构表征
  • 简介:用稀土化合物与具有羟基或羧基的配体化合物合成制备了水溶性荧光涂料,用该涂料制得的荧光纸在普通验钞机所发出的紫外光照射下,就可发出鲜艳的荧光,具有较强的防伪特性.当稀土离子与配体的比值在2∶3∶2时较合适,荧光强度最大.本实验所制的荧光纸,经耐久性检验,可以达到F5级标准.

  • 标签: 荧光涂料 水溶性 合成 紫外光照射 羧基 羟基
  • 简介:采用Aspenplus模拟含碳气体净化流程,得到净化气中CO2含量与H2S含量、吸收剂流量、再生器热负荷的关系;对基于K/MoS2催化剂和固定床反应器的混合醇合成过程进行模拟和产物预报、优化黑液高温气化制备混合醇的合成条件,得到反应气CO2含量、催化剂装填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CO单程转化率、总醇选择性、烃选择性、CO2选择性、总醇时空产率、C2+醇质量分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为改善混合醇反应性能和降低公用工程消耗,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合成温度310~330℃、催化剂装填比20~30g.h/mol、合成压力9~11MPa、反应气CO2含量1.6%。

  • 标签: 黑液气化 混合醇合成 反应动力学模型 操作条件
  • 简介:将麦草氧碱木素与环氧丙烷反应得到改性木素,其酚羟基和醇羟基含量增加,提高了木素与二异氰酸酯的反应性能;利用改性木素取代部分聚乙二醇与异氰酸酯合成了聚氨酯,并对热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氰酸酯指数和改性木素含量对聚氨酯性能有影响.

  • 标签: 麦草氧碱木素 改性木素 聚氨酯 合成 热性能 机械性能
  • 简介:在造纸过程中,对纸张定量和水份的控制是一具有大的纯滞后及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为了实现多圆网或多圆网加长网的板纸机定量及水份的控制,本文根据上述板纸机的特性,采用了具有扰动前馈控制及前馈解耦的预测控制算法,并根据若干可测量变量对预测模型进行在线修正,仿真及现场实际应用均选预期效果。

  • 标签: 造纸过程 板纸机 圆网 纸张定量 水份 特性
  • 简介:对造纸厂的用电负荷进行预测有利于对生产调度进行合理安排,从而降低能耗。本课题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PSO-LSSVM)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可对造纸厂未来每30min的电力负荷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采用PSO-LSSVM算法对短期电力负荷进行预测时,预测结果的相对百分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约为0.75%,精度高于其他行业的电力负荷预测值,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数学建模 短期预测 电力负荷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优化
  • 简介:研究了以硫酸盐木素为原料告成生物可降解型聚氨酯材料的方法,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各种木素的结构特征以及对氨基甲酸酯结构形成的影响。采用TGA和DS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木素原料所合成的聚氨酯的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硫酸盐木素具有典型的聚多元醇结构,用木开绿灯作原料合成的聚氨酯与典型的PEG型聚氨酯有相似的化学结构,虽然木素的添加对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a)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然而添加木素可以使得聚氨酯在400℃以下的分解百分率明显下降.说明以木素为原料的聚氨酯高分子具有较好的耐热件能。

  • 标签: 聚氨酯材料 合成 原料 硫酸盐 多元醇 木素
  • 简介:主要研究了AMPS(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通过研究引发剂的用量、共聚单体的用量、EDTA用量、反应后期温度等因素对AM和AMPS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在中性水溶液介质中,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与偶氮类引发剂共同作用下,在5℃的低温下引发聚合反应,当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0.03%,反应后期温度为40℃时,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1810万的AM和AMPS共聚物.并研究聚合氯化铝/AM和AMPS共聚物体系在造纸脱墨废水絮凝处理的应用,研究表明:AM和AMPS共聚物用量为0.75mg/L,与之复配的聚合氯化铝(PAC)最佳用量是100mg/L,其中1134万相对高分子质量的两性AMPS和AM、MAC共聚物效果更佳,与之复配的PAC用量可减少到75mg/L,CODCr去除率都达70%以上.

  • 标签: AMPS 引发剂 絮凝处理 合成 共聚物 共聚单体
  • 简介:以碱木质素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新型阳离子木质素季铵盐絮凝剂(QL)。并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同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QL对4种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均达92%以上。通过比较QL与阴离子型木质素的絮凝效果以及对絮体微观形貌的表征,初步探讨了QL的絮凝机理。

  • 标签: 木质素季铵盐絮凝剂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 合成 絮凝
  • 简介:针对脏点、孔洞、褶子和裂口等常见的典型纸病识别问题,在分析纸病图像灰度特征及分形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双阈值分割盒维数特征的纸病识别算法,该算法采用灰度阈值分割提取纸病区域及二值数字图像分形盒维数计算结果,确定纸病类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识别率较高,且简单迅速。

  • 标签: 灰度特征 阈值分割 分形盒维数 纸病识别
  • 简介:纸机干燥部吹贯蒸汽流速控制是解决烘缸积水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吹贯蒸汽流速控制通常采用PID控制器,而传统的PID控制方法的控制精度较低、参数整定耗时较长,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本课题在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并将该算法用于PID控制器参数优化,实现对纸机干燥部吹贯蒸汽流速的精确控制。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器和基于基本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相比,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PID控制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鲁棒性强的优点,能够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文中所述算法已投入实际应用,明显提高了二次蒸汽的利用效率,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吹贯蒸汽流速 遗传算法 PID参数优化 干燥部
  • 简介:以脱氧枞酸和乙二胺为原料,制备了N-(2-氨乙基)脱氢枞酸酰胺(ADRA),再将ADRA与硫酸盐木质素(KL)、甲醛(F)反应合成了N-(2-氨乙基)脱氢枞酸酰胺/甲醛改性木质素胺(ADRA-F—KL)中间体。探讨了投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ADRA—F—KL氮含量的影响,并将其进一步与二乙烯三胺(DETA)、甲醛反应,合成了N-(2-氨乙基)脱氢枞酸酰胺-木质素复合阳离子乳化剂(ADRA-DETA-F-KL)。实验表明,合成ADRA—F—KL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时间为2.5h,n(KL):n(ADRA)=1:0.3,反应温度90℃。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及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KL、甲醛与ADRA或DETA经过Mannich反应,在硫酸盐木质素分子结构中引入了相应的胺甲基;目标产物在pH值2.0的稀盐酸溶液中最低表面张力为48.5mN/m,与未引入N-(2-氨乙基)脱氢枞酸酰胺甲基基团的硫酸盐木质素胺的最低表面张力57.8mN/m相比较,表面活性得到了较大改善。

  • 标签: 脱氢枞酸 硫酸盐木质素 MANNICH反应 阳离子乳化剂
  • 简介:以离子液体为反应介质,丙烯酰胺为单体,在不加任何引发剂的情况下,用微波辐射代替常规的加热方式,在均相条件下快速合成了纤维素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影响接枝效果的各种因素(单体及交联剂的用量,微波强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其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微波辐射,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1min便可完成接枝反应,与常规加热时间(0.5-5h)相比,该方法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此外,还探讨了微波下纤维素接枝共聚的自由基反应机理。

  • 标签: 纤维素 微波 离子液体 接枝共聚
  • 简介:采用固载化的方法,以环氧氯丙烷做为连接剂,在碱性介质中将β-环糊精接枝到木质素上,制备了木质素基β-环糊精醚(简称L-β-CD)新型吸附剂。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β-环糊精用量、氛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β-环糊精含量的影响,研究了L-β-CD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L-β-CD的较佳合成条件为:β-环糊精与木质素的质量比为3:1,氧氧化钠(质量分数16.7%)用量25mL/g木质素,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h,此时木质素基β-环糊精醚中β-环糊精的含量最大,为30.88μmol/g。20℃时,L-β-CD对Cu^2+吸附容量为16.54mg/g。

  • 标签: 麦草碱木质素 Β-环糊精 木质素基β-环糊精醚 吸附 CU^2+
  • 简介:将4-溴-1,8-萘酐与乙醇胺进行酰胺化,再在萘环4-位引入乙氧基供电子基团,合成了萘酰亚胺荧光增白剂。以三聚氯氰为交联单体,将紫外光吸收剂2,4-二羟基一二苯甲酮与萘酰亚胺引入同一分子中,再引入对氨基苯磺酸钠,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高得率浆返黄抑制剂。采用红外光谱对返黄抑制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探讨了其返黄抑制机理,通过紫外光加速老化实验考察了返黄抑制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返黄抑制剂的返黄抑制效果优于萘酰亚胺和2,4-二羟基-二苯甲酮。

  • 标签: 萘酰亚胺 返黄抑制剂 2 4-二羟基-二苯甲酮 白度稳定性
  • 简介:以在我国造纸工业最具代表性的一家制浆造纸联合工厂为研究对象,采用“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和温室气体核算体系计算工具的方法,研究了温室气体种类、核算边界和方法、工厂能耗和碳排放总量以及碳强度。结果表明,2014年该工厂碳排放总量为430496.772tCO2,不包含生物质能源产生的碳排放;基于工厂的纸浆碳强度为0.228tCO2/t风干浆,为基于产品获得的各种纸浆碳强度的7.4%~56.9%;基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碳强度为1.08tCO2e/1000USD,为我国造纸工业平均水平的56.3%;基于销售额的碳强度为0.301tCO2e/1000USD,约为国际纸业公司的52.6%。结果也表明,影响企业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原材料种类、能源结构、产品结构等,以及为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碳排放交易权空间,企业应进一步进行节能减排。

  • 标签: CO2排放 制浆造纸工业 碳交易 碳强度 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