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水泥混凝土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整体施工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特点。因此,在工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使用这种材料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的配合设计方案,以达到结构的最佳性能。因此,通过对配合设计关键细节的深入研究,可以明确施工环节中需要采用的应用策略,从而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有利于水泥混凝土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水泥混凝土 配合比 设计方法 配合比优化
  • 简介:摘要:水泥混凝土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整体施工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特点。因此,在工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使用这种材料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的配合设计方案,以达到结构的最佳性能。因此,通过对配合设计关键细节的深入研究,可以明确施工环节中需要采用的应用策略,从而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有利于水泥混凝土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水泥混凝土 配合比 设计方法 配合比优化
  • 简介:摘要:由于高性能的混凝土普遍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抗压性等优良特点,所以目前在很多的工程项目中都被广泛使用。基于此,本文研究高性能混凝土配合质量控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高性能混凝土 配合比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为了建筑施工质量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强水泥混凝土强度监测,采取合理的强度检测技术,展开针对性试验,帮助施工人员对工程结构特点和质量情况有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效率。

  • 标签: 水泥混凝土 检测 强度
  • 简介:摘要:为了建筑施工质量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强水泥混凝土强度监测,采取合理的强度检测技术,展开针对性试验,帮助施工人员对工程结构特点和质量情况有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效率。

  • 标签: 水泥混凝土 检测 强度
  • 简介:摘要:我国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技术水平仍不成熟,相比于路线设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互通立交的设计因综合性强、难度大、影响因素多,故确定立交方案是立交设计中的重中之重。通过确定立交型式进行方案设计,然后对方案进行选论证。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技术难题。因此本文进行了以下内容分析:匝道的常用形式、互通立交方案的设计、通过实际工程确定两种不同方案,进行方案设计,最终选择出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案。

  • 标签: 互通立交设计 路线设计 方案设计 比选论证
  • 简介:摘要:高强度混凝土(high strength concrete,简称HSC)是一种具有良好体积稳定性、高耐久性、高强度和高工作性能的商品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一般采用42.5及以上高等级的水泥、优质的粗细骨料、超细矿物掺合料、高效减水剂等原材料配制,在原材料的选用上极为严格,以保证配制的高强度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等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 关键词:高强度混凝土 原材料 选择 配合 设计方法 优化 引言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高强度混凝土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其配合设计的关键,是以混凝土的和易性、力学性能、耐久性、经济性为目标。本文根据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设计规程》并结合生产实际,通过优化配合参数,探索高强度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设计及优化,希望对从业者在高强度混凝土的设计、生产中有现实指导意义。 1、高强度混凝土配制的原材料选择 1.1胶材:水泥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材料,配制高强度混凝土一般选用旋窑生产的42.5(R)和52.5(R)高强度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C3A需水量大、水化热大,含量宜小于8%;水泥细度愈小,水化反应愈剧烈,水化热过大,易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过多裂缝,影响耐久性,水泥比表面积宜控制在350m2/kg;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提高工作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水泥总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 1.2粗骨料:混凝土中的粗骨料起着骨架作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粗骨料的抗压强度成正比,在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要求粗骨料必须是质地坚硬、干净、颗粒较圆、直径在5~30mm 连续级配的碎石,其压碎值不应小于12%,且抗压强度要大于混凝土目标强度的1.5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含泥量不应大于 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 1.3细骨料:砂子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高强度混凝土的配制要求选取级配良好、含泥量少、石英含量多的河砂,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6~3.0。细度模数过小砂子太细,混凝土粘稠难以振捣,为了满足和易性要求,需要增加水泥用量;细度模数过大砂子粗,则在运输及浇注过程中保水性差容易离析,影响混凝土质量及施工性能。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 0.5%。 1.4矿物掺合料 高强度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大,水化热较高,宜掺加优质粉煤灰、矿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以取代部分水泥用量,保证在降低水化热的同时,不会降低混凝土强度,甚至提升混凝土后期强度,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矿物掺合料的总掺量宜为25%~40%。 1.4.1粉煤灰:粉煤灰具有“玻璃微珠”效应,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流动性,减少混凝土泌水和离析。品质要求不低于II级,要求火山灰活性高、细度较细、质量均匀、且与其它材料相适应,常用I级电厂灰。 1.4.2矿渣粉:矿渣粉水泥细,SiO2含量较高,可以填充水泥中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当矿渣粉的比表面积达到400m2/kg时,其活性得到充分发挥,能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矿渣粉宜选用 S95以上的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量控制在15%~35%。 1.4.3硅灰:硅类活性较高,在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有极大的强度贡献,常用在C80及以上等级的混凝土。硅灰sio2含量需达90%以上,细度约为20~25m2/g,掺量宜5%~10%。 1.5 水:宜采用饮用水。C50~C60 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宜控制在135~155kg/m3;C75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宜控制在130kg/m3左右,对C75以上混凝土,强度每增加15MPa,用水量可减少10kg/m3。 1.6外加剂: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宜采用聚羧酸类高性能减水剂,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减水率能达到25%以上。用量为胶凝材料的0.8%至2%。 2、高强度混凝土配合的设计方法 2.1常规计算方法 依据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设计规程》,当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 标签:
  • 简介:摘要:公路必须应用大量的混凝土工程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具有稳定性好、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中。然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设计的编制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综合分析,把握高性能混凝土配合设计的要点,思考和探索切实有效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设计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 标签: 高性能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问题研究
  • 简介:摘要:对于长周期结构,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时,地震影响系数较小,因此规范对水平地震剪力有最小值要求。文章首先阐述剪重的概念,然后探究场地类别、周期折减系数对剪重比值大小的影响,最后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以处理剪重不符合规范限值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了结构截面,希望能分享结构抗震设计中的经验与处理方法。

  • 标签: 建筑结构 抗震设计 剪重比 调整方法
  • 简介:【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为加快城市建设进程,解决城市内涝以及热岛效应造成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会使用体积法对透水水泥混凝土配比进行设计,为此文章以强度为c30的透水水泥混凝土作为探究对象,对配合进行分析。通过实验测试之后发现,28d抗压强度达到39mpa,透水系数为0.87mm/s,满足行业推出的相应标准,在建筑工程中能够发挥出一定作用,可改善城市环境,对我国城市建设以及建筑业发展而言非常有利。

  • 标签: c30透水水泥 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 简介:摘要:在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建设施工中,喷射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技术。为了更好的发挥其效用,除了要优化配合外,还要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对此,本文以喷射混凝土的概述为切入点,分析了配合的设计,阐述了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喷射混凝土 配合比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某医院结构基础几种抗浮设计方案,主要通过施工工期、成桩质量、工程造价、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优选的基础抗浮设计方案,以期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

  • 标签: []基础 抗浮设计 预应力锚杆 工期 造价
  • 简介: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配合的设计中,重点内容为目标配合比及生产配合设计,这是满足路面基本功能和耐久性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市政道路往往会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沥青面层主要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下面层会直接接触半刚性基层,实现荷载传递,其配合设计决定着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故合理的展开设计及施工极为关键。

  • 标签: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配合比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在河道景观工程建设施工中,为达到景观工程和防洪要求,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分析和比对4种景观河流坝体的特点,选择该工程壅水建筑物类型,以此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标签: 景观工程 壅水建筑物 比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本文介绍了超高层塔楼可能采用的五种结构形式,分析各种结构形式的结构特点、整体控制指标、结构构件截面尺、结构整体计算指标、结构材料用量。根据本项目建筑高度和结构特点,通过结构试算和分析比较,超高层塔楼采用部分框架柱中内设钢骨的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体系较为合理。

  • 标签: [] 超高层办公楼 结构方案比选
  • 简介:摘要:在传统脱氮工艺中,为了使低碳氮的废水达标排放,往往需要向处理系统中外加碳源,无疑会增加处理成本。为了污水处理达标的同时成本有所降低,国内外学者和技术人员在外加碳源的替代物、强化脱氮微生物、电化学技术脱氮和多工艺组合脱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以寻求最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 标签: 生活污水 低碳氮比 脱氮处理 技术研究
  • 简介:【摘要】移动式雷达波具有自动安全,无需专人值守,测量结果准确等特点,是当前河流流量监测的重要工具。本文对移动式雷达波测流系统的流量系数进行分析,确定了流量系数的合理性,进而实现河流流量自动监测。

  • 标签: 移动式雷达波 在线测流系统 流量系数 峨山站
  • 简介:摘要:在路面基层当中,水泥稳定碎石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并且极为常见,在使用过程中,可使用无机结合料对材料振动压实加以稳定,同时开展水泥稳定碎石配合合计。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如何在水稳配合设计当中有效应用振动压实发展开探讨。

  • 标签: 振动压实法 水稳配比 技术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类对房屋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砂浆作为房屋建筑的主要材料,不仅需要具有砌筑抹面的基本功能,而且要根据建筑的不同需求,具有保温隔热、防水抗裂、隔音防腐等特殊功效,要想实现砂浆的这些特殊功能改性,重点技术在于外加剂的合理使用。我国在砂浆的特殊功能改性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经验不足,因此,功能型砂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 标签: 矿物掺合料 低水胶比 流动性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