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中石油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10^8吨的大油田,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能源资源瓶颈、战略石油储备拉开序幕,以及环渤海区域经济趋热的背景下,冀东南堡油田开发一时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 标签: 中石油 大油田 价值 解读 战略石油储备 区域经济
  • 简介:果洛气象给了我难忘的、最美的画卷,我奉献给了它诚挚的情感和诗的激情。前辈的谆谆教诲和无私无畏,战友的亲如兄弟与同甘共苦,新一代的开拓进取和激情飞越,这些美丽而亲切的形象,永远刻录在我的记忆中。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日子里,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现将书之,以为纪念和颂扬。

  • 标签: 南希牧 果洛草原 草原南希
  • 简介:摘要:针对文油田结垢严重的问题,本文依据资料探索了油水井成垢机理及影响因素。通过室内化学检测手段确定了垢的主要成份为碳酸盐垢和硫化亚铁垢。依据前期现有除垢技术在文油田除垢应用中存在的缺陷,研究了除垢剂配方及配套工艺,形成了文油田除垢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防垢方案,为有效解决文油田油井结垢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案支持。

  • 标签: 文南油田 结垢 除垢
  • 简介:吉木萨尔油页岩矿床属近海型。通过对该油页岩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分析,可知吉木萨尔油页有机碳含量为8.65%~16.52%,氯仿沥青"A"含量为0.07%~0.25%,生烃潜量(S1+S2)在20mg/g以上,达到好—最好标准生油岩,但有机碳含量偏低,有机质划为Ⅱ1型-腐植腐泥型。油页岩的形成经历3个阶段:一是生物的繁盛和有机质的沉积;二是有机质的成岩转化;三是油页岩形成后的自然演化。

  • 标签: 吉木萨尔 油页岩 成因
  • 简介:台风路径预报是做好台风预报服务的关键.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分析此次台风活动期间,中高纬度波动南下,对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台风移动路径的影响,做好台风路径预报的服务.同时结合实况资料,分析总结台风移动过程中的特点.

  • 标签: 路径分析 MICAPS系统 台风路径预报 副热带高压 预报服务 移动路径
  • 简介:气田处于高寒地带(最高海拔1647.2m),天然气从井筒采出后需在地面进行节流降压后才能进入地面集输管网。在此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极易形成水合物堵塞地面集输管网,因此必须采取防冻措施防止水合物生成。目前建气田的防冻措施主要为水套炉加热和注甲醇化学防冻,虽取得一定效果,但存在能耗高(年消耗天然气近150×10^4m^3)、劳动强度高等问题及一些安全隐患。通过在建15井进行井下节流试验,分析建气田采用井下节流工艺取代水套炉防冻工艺的可行性,从而达到节省投资和减小现场值班人员劳动强度的目的,为解决建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存在的水合物防治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图1表1参3

  • 标签: 建南气田 井下节流 防冻工艺
  • 简介:引言本文通过对建德37年降水资料的气候分析,得到了以下重要事实:1.我市是暴雨多发地,而汛期暴雨则占全年暴雨的60.8%;2.暴雨发生频次年际变化很大,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同时汛期总降水量的多寡主要取决于汛期暴雨的频次;3.我市汛期暴雨以100mm以下的暴雨出现机率最大,约占总数的93%;大暴雨共出现11次且全部出现在七十年代以后;特大暴雨未出现过;4.长林大坑源是我市暴雨的中心,而梅城、凤凰等地则是暴雨的少发地用汛期大到暴雨的中期预报模式和短期地县结合预报模式,来制作补充订正预报效果明显。

  • 标签: 梅汛期暴雨 年际变化 暴雨特征 大到暴雨 中期预报模式 天气形势
  • 简介:为了预测黄海盆地油气远景,利用卫星遥感对东海陆架盆地进行海面温度测量。东海陆架盆地已知油气远景区与卫星热红外温度异常区具有原地重复性,与水气界面CH4含量曲线及海底化探异常吻合程度很好。黄海盆地卫星遥感海面温度异常区沿南北向(123°30′呈带状分布,与航磁解释出的南北向分布的东部鼻状隆起吻合较好。由于温度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黄海盆地东部鼻状隆起的南北端,故推测东部鼻状隆起的南北端具有较好油气远景。

  • 标签: 温度异常 卫星遥感 油气远景 南黄海
  • 简介:本文在分析汛期江淮地区的区域性暴雨个例基础上,确定区域性暴雨天气学模型。利用计算机网络采集ECMWF,T42产品等国内外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对其进行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释用,建立下江淮汛期暴雨中期客观预报系统(简称ZMSR系统)。系统在IBM-AT机上研制,运行,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客观化。系统运行后可得出48—72小时内有无区域性暴雨的客观预报。1资料及代表站的选取本文取南京、南通、苏州、芜湖、安庆、屯溪、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11个测站为代表站。规定日雨量≥30mm为一暴雨日,选得1989—1991年汛期共95个样本,其中有区域性暴雨(要求有3个站点以上出现暴雨)共21个样本,占总样本数的22%。

  • 标签: 梅汛期暴雨 客观预报 区域性暴雨 江淮地区 浙江省气象台 环流特征
  • 简介:黄变质核杂岩位于扬子地块北东缘滁州-巢湖前陆褶皱冲断带的西侧,地表呈不规则穹形构造,核部出露上元古界张八岭群北将军组,四周为张八岭群西冷组环绕,两者间发育有缓倾斜韧性断层。黄变质核杂岩以具有三层式结构为特征,变质杂岩核为上太古界黄片麻岩套,中间韧性流变层由中元古界大理岩段及上元古界张八岭群组成,震旦系沉积盖层零星出露于东,指向构造反映由北北西往南东的剪切滑动。同构造期闪长玢岩K-Ar法年龄147±4.4Ma,表明黄变质核杂岩是燕山运动造山期后伸展作用的产物,属陆内造山型变质核杂岩。

  • 标签: 扬子地块 变质核杂岩 中间韧性流变层 伸展作用
  • 简介:针对堡油田勘探开发的特点,探索出一套适应于滩海试油工艺的地层测试技术,实现了海上试油的安全环保要求,最大限度的缩短施工周期,压缩平台及相关设备占用时间,达到了保护油气层,提高试油测试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南堡油田 试油 射孔联作 完井 封井 监测
  • 简介:赣江断裂带发育在江西省境内,全长大于600km,宽50—120km,走向NNE20°±,伴生有一系列NE向和NW向的次级断裂。在地球物理上,它是一个具有显著的重力、航磁异常梯度带的深大断裂带;岩石学上,它是一个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线;沉积学上,控制了一系列晚白垩世-古近纪的红色沉积盆地。构造形迹和沉积作用特征表明,中新生代是赣江断裂带活动的高峰期,主体上表现为一个大规模的左行走滑脆性剪切带,具有大规模左旋走滑变形北强弱、走滑时代北早晚的穿时特点和伸展断陷向北扩展、沉积中心向西迁移的演化规律。控盆作用及构造交切关系表明,赣江断裂带起始于印支期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之后的早侏罗纪(J1)。年代学、运动学研究表明,该断裂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左旋走滑(K1)、滑脱伸展(K2-E)和右旋挤压(N—Q),其动力学原因主要受侏罗纪以来太平洋板块运动体制的制约。通过分析赣江断裂带深部地球物理、几何学、运动学等特征和成因演化,并在对比郯庐断裂带地质特征后,认为郯庐断裂带已越过长江,赣江断裂带很可能是郯庐断裂带的延。从晚中生代以来,赣江断裂带可能就与郯庐断裂带连成一体,构成了中国东部一个统一的巨型平移断裂带。

  • 标签: 地质特征 地球动力学演化 南延 郯庐断裂带
  • 简介:为了预测黄海盆地油气远景,利用卫星遥感对东海陆架盆地进行海面温度测量。东海陆架盆地已知油气远景区与卫星热红外温度异常区具有原地重复性,与水气界面CH4含量曲线及海底化探异常吻合程度很好。黄海盆地卫星遥感海面温度异常区沿南北向(123o30′)呈带状分布,与航磁解释出的南北向分布的东部鼻状隆起吻合较好。由于温度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黄海盆地东部鼻状隆起的南北端,故推测东部鼻状隆起的南北端具有较好油气远景。更多还原

  • 标签: 温度异常 卫星遥感 油气远景 南黄海
  • 简介:根据宋站地区天然气与齐家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油型气及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煤型气的组分、甲烷碳同位素类比证明:宋站地区存在煤型气、油型气和无机非烃气。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研究区的天然气类型的平面和垂向分布明显受气源岩的分布和断裂控制。宋站地区断裂发育且腹地有较好的煤型气源岩分布,其煤型气更有勘探前景。图5表3参8

  • 标签: 宋站南地区 天然气成因 煤型气 油型气 类比
  • 简介: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首席专家师春香于2012年7月429日应邀赴美国乔治森大学进行卫星地表参数反演、数据同化方面的合作研究,并在此期间访问了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卫星与信息服务局(NES—DIS)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

  • 标签: 美国 合作 大学 气象信息中心 参数反演
  • 简介:摘要高速公路对于带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对于高速公路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也是提高质量、保障安全的有效途径,就需要通过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来提高养护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 标签: 高速公路 养护施工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土建工程施工的质量,需要对工程管理的内容与问题进行整理。土建施工是建筑各项功能的基础,因此提高土建工程管理的质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当前我国大量的土建工程进行管理的科学分析与研究,能够优化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的效率,最终达到工期与质量满足要求,成本节约的目的。

  • 标签: 土建工程 管理 策略
  • 简介:分析了鲁东-黄海地块区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特征,讨论了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以及应变能积累等方面的演变过程。分析认为,鲁东-黄海地震区自1839年以来,显示3个中强以上地震密集时段——地震“幕”,当前幕可能还会持续10年左右;根据应变能积累释放图像分析,认为今后3年内本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从空间上认为下一次5.5级地震发生在北部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鲁东-南黄海 地块 地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