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对晚第四纪钱塘江下切河谷内SE2孔沉积重矿物和稀土—微量元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与邻区长江沉积相应特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晚第四纪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中河床(U5)、河漫滩(U4)和古河口湾(U3)沉积的重矿物组合为赤褐铁矿—磁铁矿—锆石—白钛石—锐钛矿;微量元素中的铁族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与平均大陆上地壳(UCC)相近,且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大部分高场强元素与北美页岩(NASC)相近,在Th/Co-Cr/Th投点图中靠近钱塘江源区,远离现代长江沉积投点区;稀土元素球粒陨石和NASC标准化曲线与钱塘江沉积特征相似,不同于现代长江沉积。(2)近岸浅海(U2)和现代河口湾(U1)沉积的重矿物组合为绿帘石—辉石—角闪石—石榴石—榍石—金红石—电气石;微量元素具有与UCC较为相近或富集的铁族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且与NASC相比,铁族和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较弱,在Th/Co-Cr/Th投点图中主要落于长江和钱塘江来源沉积之间;稀土元素在球粒陨石和NASC标准化曲线中,配分模式与现代长江沉积极为相似。(3)U5、U4和U3单元具有与U1和U2单元不同的沉积来源:前者母岩主要为长英质中酸性火成岩,为古钱塘江提供;而后者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中基性源区,由长江提供,同时上游钱塘江也提供了部分沉积。可见,长江沉积自近岸浅海沉积时期开始大量进入到钱塘江下切河谷内,为钱塘江下切河谷的沉积环境演化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 标签: 重矿物 元素地球化学 物源特征 钱塘江 下切河谷充填物 晚第四纪
  • 简介: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处在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两个国家级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立足部门职能,积极调度行业资源,加大扶贫用地、土地整治、地票交易等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力度,助推了全市8个国家级贫困区县整体脱贫。剩下的6个国贫县,特别是18个深度贫困乡镇,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唯有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才能实现精准脱贫,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同步进小康。

  • 标签: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 资源政策 脱贫 实践 聚合 巴渝
  • 简介: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江西省宜春市积极探索推进不动产“登记+交易”一体化改革,将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及档案馆整体合并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全面整合不动产登记与房产交易事项,设立综合窗口统一办理,实现房产交易备案、税费缴纳和不动产登记等事项“一站式”办理,真正做到了“依法”“高效”“便民”,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点赞”。

  • 标签: 房地产交易中心 机构改革 不动产 一体化 宜春市 江西省
  • 简介: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目前的主要防治措施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但是这些方法均具有成本高、效果差等缺点。近期微生物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打开了新的篇章。目前对于微生物与金属硫化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几种常见的表征手段对矿物表面的反应过程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与金属硫化物类矿物之间的反应过程,剖析了微生物在硫化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分解金属硫化的机制与过程,归纳总结了金属硫化矿物的微生物氧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类型,阐明了微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研究微生物一金属硫化矿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微生物氧化 吸附作用 分解机制 金属硫化物
  • 简介:传统的地名标牌提供的信息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公共治理与安全等多元化需求。结合地名普查试点工作中电子定位标志系统研究与开发工作实践,利用GPS技术、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联网技术的电子定位地名标志系统;重点介绍了基于联网的系统技术路线和工作原理等。

  • 标签: 物联网技术 电子定位 地名标志 系统设计
  • 简介:湖泊沉积粒度组成及特征主要受沉积沉积时的动力条件和搬运特征控制,从而可以记录湖面水文信息的变化。基于对东南沿海高海拔湖泊斗湖表层和流域范围表层沉积样品粒度的测试,利用沉积粒度多组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表层沉积的组分特征,探讨了斗湖表层沉积粒度变化的环境意义。结果显示,斗湖表层沉积物主要为黏土质粉砂,沉积形式主要以悬浮沉积为主。其次,粒度频率曲线呈多峰特征,利用多组分分析方法从湖泊样品中解析出5个组分,其粒径分别为0.64~0.74μm,2.2~4.0μm,10.5~16.4μm,61~110μm和265~436μm,而流域沉积样品仅存在前4个组分。再次,通过与汇水盆地表层沉积粒度特征的对比,推断出斗湖沉积粒度特征主要受湖泊南北方向水动力变化控制,揭示出斗湖沉积是重建东南沿海地区古环境演化的潜在载体。

  • 标签: 表层沉积物 粒度 多组分分析 福建斗湖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TECDOC-1347推荐使用的适用于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场地类型的设计地震反应谱。通过与RG1.60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设计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TECDOC-1347推荐的研究堆设计反应谱的特点。

  • 标签: 研究堆 设计地震反应谱 对比分析 地震动输入
  • 简介: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结果,分析观测场四周障碍分布变动情况,对于选取能见度目标有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Googleearth、GPS、数码照相、visio2003软件等技术手段配合制作出新的能见度目标分布图,有助于提高台站能见度观测业务质量。

  • 标签: 气象站 探测环境 能见度 目标物 应用
  • 简介:强震动观测是获取地震地面运动最基本的手段,但其观测质量会受到观测台站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针对不同场地条件的观测台站和附近不同高度建筑,开展建筑对观测场地地震动影响的模拟分析,探讨其对强震动观测的影响规律。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及粘弹性边界方法,建立了8个场地-建筑物体系计算模型,分别考虑了4种不同剪切波速的场地和4种不同层数的框架结构建筑,计算分析了建筑高度、观测点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对强震动观测及场地土波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震动台站附近地面建筑的存在对观测结果将产生明显的影响,近距离建筑影响的相对误差可高达20%以上;建筑高度的变化并没有明显改变其影响程度和影响较大的地震动周期范围,但较高建筑的影响程度会随距离增加衰减速度减慢;场地土越软,周边建筑对观测带来的影响越大。建议:对于较软弱场地(土层平均剪切波速低至210m/s),强震动台站避让建筑的距离应不小于40m,对于较坚硬场地(土层平均剪切波速大于250m/s),强震动台站避让建筑的距离应不小于25m。同时还认为,如果强震动观测要求较高精度,需进一步增加避让距离,且应具体考虑建筑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强震动观测 观测台站 场地条件 建筑物影响 数值模拟
  • 简介:Ba同位素由于具有在低温环境中分馏的特性,相比放射性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可以更好地示踪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中的再循环物质。研究表明沉积与蚀变洋壳具有明显不同的Ba同位素组成(沉积富集来自重晶石的Ba),使得Ba同位素成为研究表层与地幔储库间物质交换的有力工具。

  • 标签: Ba同位素 沉积物 再循环 上地幔 深部动力学过程 放射性同位素
  • 简介:在1:5万水系沉积测量的基础上,对安徽省休宁-歙县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认为Au、Ag、Pb、W、Bi等为研究区主要成矿元素。通过总结元素组合特征和异常空间分布规律,认识到异常围绕燕山期岩浆岩分布,具有明显的高中低温分带特征,推断解译认为本地区多金属矿化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有关。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矿产分布特征,圈定了5处成矿远景区。结果表明通过应用水系沉积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可以有效的优选找矿目标,明确找矿方向。

  • 标签: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远景区 休宁-歙县地区
  • 简介:研究区位于巴音戈壁盆地因格井坳陷北端,通过该区巴音戈壁组上段粘土岩8个样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该地区样品稀土元素总量(ΣREE)偏低,LREE/HREE的值、(La/Yb)N的值及REE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表现为右倾,存在Eu的负异常,Ce元素处全部为基本正常或微量负异常。样品的(Ceanom)指数值总体反映了沉积时期水体的缺氧还原环境。(La/Yb)N的值间反映了长而缓慢的沉积,可推测水深较深,可能为湖湘沉积。源分析结果反映巴音戈壁组上段粘土岩原始物质应来自上地壳,来自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环境的长英质源。

  • 标签: 元素地球化学 巴音戈壁组 物源 塔木素
  • 简介:建立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34种有机氯农药和氯苯类化合的方法,实验考察了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盐析剂用量、色谱柱比对等条件并优化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加入10g氯化钠作为盐析剂时回收率最高;VF-1701msUI色谱柱比HP-5msUI色谱柱对化合分离效果更好,用时更短,线性更好。本方法检出限为0.003~0.044μg/L,所得各组分的精密度为1.2%~7.9%,平均回收率为70.2%~114%。

  • 标签: 有机氯农药 氯苯类化合物 液液萃取 气质联用法
  • 简介:为了解沾化凹陷泥页岩裂缝型油藏的成藏特点,对沾化凹陷罗63井沙一段碎裂岩方解石胶结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了岩相学及包裹体温、压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碎裂岩的碎粒颗粒为泥晶白云岩,碎粒之间为亮晶方解石充填胶结,其内主要发育低气液比的烃包裹体与少量共生的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烃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2-110℃,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5-119℃,冰点温度为-1.7--2.0℃,盐度为2.8%-3.3%NaCleqv,呈现低盐度流体的特征;烃包裹体的捕获温度为124-126℃,捕获压力为16.7-18.6MPa;单体烃包裹体主要由碳数小于25的正构烷烃类组成,主峰碳为C15,Pr/nC17、Ph/nC18和Pr/Ph值分别为0.42、0.55和0.69,方解石胶结捕获的轻质油应源自渤南洼陷中心相对成熟的沙四段烃源岩,捕获时的流体压力系数大于1.56。

  • 标签: 碎裂岩 方解石胶结物 古温压 烃包裹体组分 沙一段 罗63井
  • 简介:为了研究滨海化工园区附近潮间带沉积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揭示化工园区排污对附近沉积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群落影响,同时也为揭示滨海化工园区附近潮间带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选择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化工园区附近潮间带沉积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椒江化工园区附近潮间带的沉积中,共鉴定出古菌和细菌16门43科76属176种,其中,变形菌门丰度最高,其序列数占总序列数的62.4%;ACE指数和Chao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32和233,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4.44,Simps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033,表明潮间带沉积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高,化工园区南、北端附近潮间带沉积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小;沉积中绿弯菌门、浮霉菌门物种数量等与多数环境指标显著负相关,装甲菌门、脱铁杆菌门和待定菌群OD2、TM8物种数量则与多种重金属、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化合含量显著正相关。

  • 标签: 宏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潮间带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椒江口
  • 简介:自然资发(2018)49号内蒙古、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资源,按照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管理相关规定,2018年继续对稀土矿、钨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

  • 标签: 自然资源部 钨矿开采 总量控制 稀土矿 信息化 工业
  • 简介:采用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结合常规的色谱质谱分析,对鄂西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和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抽提中NSO极性大分子化合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有机杂原子类型和分布的研究发现,2个层位中均缺少含氮化合,且因为成熟度过高,DBE(等效双键数)值普遍较低,陡山沱组页岩中极性大分子化合是以O3S类化合为主,而龙马溪组则以O2类化合为主;陡山沱组沉积环境相对闭塞,有一定的蒸发量,而龙马溪组沉积环境相对开阔,这是导致震旦系O3S类杂原子化合含量远大于龙马溪组的原因;由于出露地表,可能遭受生物降解,龙马溪组中杂原子化合含量远高于陡山沱组。

  • 标签: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杂原子化合物 陡山沱组 龙马溪组 沉积环境 中国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