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围岩失稳,变形的问题。本文结合了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S4合同段下洲隧道工程,利用灰色法对隧道围岩分级进行了分析计算,对比传统分级法与灰色法两种分级结果,并对隧道开挖施工后围岩稳定、支护提出了意见。

  • 标签: 隧道 围岩分级 围岩稳定性 灰色理论 灰色聚类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大量工程变更数据进行归纳,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工程变更数据进行分类,并进行参数测定,通过计算不同导致工程变更发生原因指标到各中心的距离,来拟合预测未来类似情况下新建输变电工程中同一原因导致的工程变更对造价的影响程度,预测分析结果为今后类似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购工作作为 EPC总承包中三大环节之一,特别是在以设计单位牵头的工业 EPC总承包中,工业设备品种繁多,技术要求较高,因此一般由设计单位承担设备采购工作,这也是设计单位开展工业 EPC总承包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 标签: 设计单位 EPC总承包 设备采购包
  • 简介:针对海底采样点较少时,监督学习训练分类模型困难的问题,研究无监督学习的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在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中的应用。在探讨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原理的基础上,构建海底底质分类器,针对分类器需预先输入分类结果种类(K值)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底质采样点和分类效果连续性为原则的K值确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的海底底质分类器能较好的实现海底底质类型的自动划分,适用于海量多波束底质特征参数的分类。

  • 标签: 多波束测量 海底底质分类 特征参数 K-均值算法 聚类分析
  • 简介:利用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辽宁14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地面气象站点监测数据,对辽宁省细颗粒物污染时空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其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据此进行分区。结果表明:辽宁城市PM2.5浓度变化的季节性差异明显,呈冬季高、春季次、夏秋低的总体特征;辽宁全境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部平原地区为最高、两翼丘陵较低、东部沿海最低;根据PM2.5浓度与气象因子的散点图及Spearman相关系数,辽宁城市可分为4种类型,即辽东半岛型(I,包括丹东、大连、盘锦、营口)、辽西山地型(II,包括葫芦岛、锦州、朝阳、阜新)、辽东山地型(III,包括本溪、抚顺)、辽中平原型(IV,包括铁岭、沈阳、辽阳、鞍山),4城市的PM2.5浓度依次递增,且冬季最为明显;PM2.5浓度与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仅在冬季均呈正相关,但I、II城市在春季呈正相关,IV城市在春、夏两季也呈正相关;与风速在冬季均呈负相关;与气压的相关性不明显。

  • 标签: PM2.5浓度 空间聚类 气象因子 相关性
  • 简介:摘要:为了精准有效地识别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态,基于重庆市高速公路ETC门架数据,选取交通流量、车辆速度、交通密度作为交通状态分类指标,将K-means算法的中心作为模糊C均值算法的初始中心,利用改进后的模糊C均值算法构建高速公路交通状态识别模型,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SVM)交叉估计法验证运行状态识别准确率。研究表明改进后FCM数据比原始FCM数据识别精准度提高了3.5%,改进后的FCM算法迭代次数少、目标函数值小、更精准有效地实现了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态的识别。

  • 标签:
  • 简介: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区分城市规模大小,各同的具体分级标准不尽一致。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这种分类反映了部分国家的惯例。中国在城市统计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如下:按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20万人~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近年西方和苏联一些学者从经济效益和人均劳动生产率出发,认为城市规模越大,效果愈佳,主张发展大城市,从根本上否定城市合理规模的存在。

  • 标签: 城市地域 规模划分 特大城市 人口规模 城市规模 分类标准
  • 简介:利用试井资料研究了试井资料与压裂效果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油井压裂前后试井曲线形态及地层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出适用于二油层驱的定性、定量选井方法。在选层方面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对压开层的砂体连通关系、剩余油类型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了原有选层方法。根据试井资料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动态分析资料制定的驱措施选井方法保证了措施效果,措施方案符合率达到92.7%。

  • 标签: 试井资料 聚驱措施 应用效果
  • 简介:北京位于中国地貌第二级台阶与第三级台阶的过渡带,山地为太行山(西山)与燕山(北山)的交汇之地,平原为华北平原的西北隅,山地和平原两大地貌单元造就两大地质环境系统。山地地质环境系统分为:西山南部碳酸盐岩区、中部火山岩区、北部碳酸盐岩区,北山西部松散沉积物区、中部岩浆岩区、东部变质岩区、东南部碳酸盐岩区。平原地质环境系统分为:山前岛状残丘区、拒马河冲洪积扇区、大石河冲洪积扇区、永定河冲洪积扇区、北运河洪积扇群区、北运河洪积扇群溢出带区、潮白河冲洪积扇区、蓟运河冲洪积扇区。

  • 标签: 地质环境系统 山地 平原 冲洪积扇 北京
  • 简介:两淮地区已发现储量可观的煤层气资源,阜阳地区煤成气资源量约为1200亿方,因此有必要对阜阳地区及邻区的煤环境和煤规律进行研究。本文系统阐述了阜阳地区及邻区煤系地层特征和煤系地层的沉积环境,对阜阳地区及邻区的煤规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归纳出阜阳地区可能的三种煤模式。

  • 标签: 聚煤环境 聚煤规律 聚煤模式 阜阳 煤层气
  • 简介:安徽滁州一带寒武系出露齐全,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三分方案。随着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全球寒武系开始采用四分方案。本文系统的梳理了滁州地区寒武系的划分历史,在详细论述滁州地区寒武系岩石地层特征的基础上,对比了区域寒武系地层与皖中南寒武系地层,进而提出了安徽滁州地区寒武系最新划分方案。

  • 标签: 寒武系 地层划分 安徽滁州
  • 简介:摘要:煤矿开采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地层的稳定性,从而引发煤矿地质灾害。因此, 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发生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防治煤矿地质灾害,可为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煤矿开采 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 简介:利用TOPAZ软件和江西省1:25万地理数据,以贵溪市为例,对河网的生成和流域的划分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burn-in"算法,可以生成与实际较为吻合的河网及流域界限,能够满足目前气象部门开展流域降水预报工作中流域划分的需要.

  • 标签: GIS 数字高程模型 流域划分
  • 简介:采用克什克腾旗建站以来(1959-2012年)的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四季划分标准,统计了历年各季节的起始日期、终止日期和持续天数.结果表明:(1)该地四季长度分配不均,冬、春、夏、秋四个季节长度的月比例为6:3:1:2,即冬季漫长达半年,夏季短促仅1个月.(2)54a来冬季日数以每10a变幅为3.1d的速率在显著减少,54a减少了17d.同时,夏季日数以同样速率在增加,春秋两季长度变化趋势不明显.(3)54a平均四季起始日期为,4月11日入春,7月6日入夏,8月6日入秋,10月16日入冬.其中,入秋时间年际变化幅度最大.(4)54a来入春和入夏时间明显提前,入冬时间明显推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冬春季减少了13d,夏秋季增加了13d.分析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气温的升高,该地暖季延长,冷季缩短,其综合影响是利大于弊.

  • 标签: 四季划分 平均气温 变化特征
  • 简介:新编制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采用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方案,以体现背景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并在地震构造区内归纳出统一的地震构造模型.本文根据西南地区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的成果,分析了龙门山地震统计区内的龙门山和成都地震构造区的基本特征,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主要活动构造的构造变形样式,建立了地震构造区的发震构造模型,确定了构造区的本底地震及划分构造源的地震构造标志.同时,提出了确定背景源空间分布函数的简单方法.

  • 标签: 潜在震源区 地震构造区 空间分布函数
  • 简介:划分湿地类型,是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在实地调查中记录研究区域的基质、土壤类型、污染源、水资源现状和人为干扰状况等信息,参考《湿地公约》分类体系和湿地成因分类法,分3步对北京市郊区湿地类型进行划分。根据成因可以划分为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根据天然湿地的水文特征及人工湿地的功能,可划分为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运河、库塘和湿地公园;最终以基质特征和人为干扰状况为依据将北京郊区湿地划为22个类型,并对其在北京市郊区湿地中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资源缺乏,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和运河中出现了退化湿地生境类型,部分浅滩经过人为平整和混凝土加固;库塘湿地中沿岸浅滩类型受人为干扰较为严重,出水口区域常出现因缺水导致的退化现象;湿地公园中各类型由于范围较小、管理严格,受人为干扰较轻。

  • 标签: 北京市 湿地 分类 分布
  • 简介:根据工程应用的目的不同将隧道的涌水量划分为施工涌水量和长期涌水量,针对涌水量预测方法常常存在使用不当的问题,在全面分析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的适用条件的基础上,按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正确选择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及其计算参数的建议。

  • 标签: 隧道涌水量 类型 预测 方法
  • 简介:摘要:为解决自由曲面网格划分中杆件长度不一致的问题,本文以一个自由曲面为例,分别采用等边三角形填充法、基本单元法进行网格划分。通过对比网格杆件均方差和三角网格均匀性指标发现这两种方法在网格划分中的优劣,能够更好地适配自由曲面网格的划分。该研究为解决自由曲面设计中网格划分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自由曲面结构的稳定性和性能。

  • 标签: 参数化平台 自由曲面 划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