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依据正态分布函数对陕西平均气温进行概率分布统计检验,利用统计结果季、年平均气温进行分析,得出合理评价陕西平均气温的简便指标。

  • 标签: 平均气温 概率分布 应用
  • 简介:中国气象局披露,2016年8月,全国平均气温22.0℃,较常年同期(20.8℃)偏高1.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与2006年并列)。全国大部气温偏高。

  • 标签: 气温 中国气象局 偏高
  • 简介:结合电网冬季施工特殊措施补充定额应用过程中对日平均气温计算方法的争议,分析不同日平均气温计算方法对冬施管理的影响,得出合理计算日平均气温的方法,提出规范电网冬季施工管理的建议。电网冬季施工特殊措施补充定额在使用过程中涉及日平均气温的概念,但未对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做明确规定,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比对两种常见的日平均气温计算方法,为补充定额后续改进提供建议。

  • 标签: 平均气温计算 影响分析 方法电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北省四大区域日平均气温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滞后效应与关联性。方法通过中国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收集2017年至2020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保定市、廊坊市、沧州市、石家庄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日发病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包括气温、日平均气温等,将11个地级市分为北、东、中、南部四大区域,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四大区域日平均气温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非线性关系和滞后效应,应用冷热效应分析其对感染性腹泻发病影响的滞后效应关系。结果2017年至2020年河北省11个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231 008例,季节分布明显,呈现夏季大高峰、冬季小高峰双峰分布。河北省日平均气温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风险的累积相对危险度呈现反"S"型暴露反应关系,低温(<13.67 ℃)和高温(>27.50 ℃)均会增加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当气温<13.00 ℃时,滞后时间与相对危险度呈"U"型趋势(滞后4~7 d,23~30 d);高于13.00 ℃时,呈倒"U"型趋势(滞后5~21 d)。4个不同区域比较显示,低温效应时(P5=-7.24 ℃),由南向北滞后时间由6 d延长到30 d;高温效应(P95=28.25 ℃)在滞后0 d危险因素就会出现,滞后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变短,高温效应起效快、持续时间短。结论河北省日平均气温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呈现反"S"非线性关系,低温和高温均可增加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低温的效应较高温的效应更显著、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气温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其他感染性腹泻
  • 简介: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拥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地理环境及生态系统,同时哈萨克斯坦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对于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是敏感的、脆弱的,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通常,区域或局地尺度的气候变化影响研究需要对气候模式输出或再分析资料进行降尺度以获得更细分辨率的气候资料。近年来,大量验证统计降尺度方法在各个地区能力的研究见诸文献,然而在哈萨克斯坦地区验证统计降尺度方法的研究非常少见。本文使用了岭回归的方法对哈萨克斯坦地区11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的月平均气温进行了统计降尺度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前30年数据和岭回归模型建立大尺度预报因子和观测资料的统计关系可以较好地预测后20年的月平均气温,预测能力在各站各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地形复杂的站点预测效果较差,夏季预测结果好于冬季;此外,将哈萨克斯坦地区平均来看则与观测数据相吻合。

  • 标签: 哈萨克斯坦 统计降尺度 岭回归 月平均气温
  • 简介:利用CRUT3v和CN05两套观测资料,评估25个CMIP5模式对1906—2005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并与CMIP3模式对比。结果表明:1906—2005年中国平均温升速率为0.84℃/100a,CMIP5多模式集合平均模拟的增温率为0.77℃/100a。模式对20世纪后期温升模拟好于前期,仅有两个模式能模拟中国20世纪40年代异常增暖。模式对气温气候态空间分布模拟较好,但在中国西部地区存在最大模拟冷偏差和不确定性。1961—1999年,中国北方增暖大于南方。多模式集合平均可以较好地模拟气温变化线性趋势的空间分布,但对南北气温变化趋势的差异模拟过小。总体说来,在中国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气温气候态空间分布和气温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三方面,CMIP5模式都较CMIP3模式有所提高。

  • 标签: CMIP5 CMIP3 中国 年平均气温 历史模拟 评估
  • 简介: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插值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距平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区1961~2010年间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0年期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区年平均气温累计上升1.85℃,倾向率为0.037℃/a;年平均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研究区进入显著升温期;研究区年降水量累计下降121.42mm,占同期年降水量的19.9%,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强降水日数和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显著减少,但极端降水频率与强度总体上保持稳定。1961~2010年期间,黄河三角洲湿地区气候以年平均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减少为主要特征;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下垫面变化是其重要的驱动因素;暖干化气候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变化特征 黄河三角洲湿地
  • 简介:利用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3省)42站1960~2005年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并详细分析了该区域年(季、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的线性变化趋势、突变性及周期性特征。结果发现:1)华中区域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最显著。2)平均最高气温在春、秋、冬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冬季变化显著;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夏、冬季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其中以冬季降幅最大。3)全年有4个月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8月最为显著;平均最低气温在冬、春季为明显上升趋势,其他月变化趋势不显著;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冬、夏季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1月最为显著。4)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次由冷变暖的明显突变;四季中,平均最高气温春、冬季突变显著,平均最低气温春、夏季突变显著。5)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显著的2~4a周期变化。

  • 标签: 华中区域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平均气温日较差 变化趋势 突变
  • 简介:杂谈“气温”许敏华大气温度是指距离地面1.5米处的自由大气的温度。气象部门规定把温度表放在一只既能通风又不能被太阳直射的白色百叶箱内进行气温测定。人们实际感觉到的温度叫体感温度。体感温度与大气温度不同,它不仅取决于大气温度的高低,还与空气的湿度等其他...

  • 标签: 体感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大气温度 水蒸气含量 蒸发速度 干燥空气
  • 简介: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即: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不一定相等.题1汽车在长lOOkm的公路上行驶,前50km的速度为20m/s,后50k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OOk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 标签: 平均速度 运动过程 平均值 公路 汽车
  • 简介:放学的路上,小明和几个同学争论他们遇到的一道数学题:某人骑摩托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逆风,每小时行20千米。问他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王飞说道:“这道题太容易了。这个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不就是每小时(30+20)÷2=25千米吗?”好几个同学也都附和说:“对,平均速度就是每小时25千米,这没有什么可争的。”

  • 标签: 平均速度 速度平均 摩托车 数学题 同学
  • 简介:平均分”是把一个数或一些物体等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每份得到的同样多。例如把8本《数学童话》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得4本书,这个“4本”是每个小朋友实际分得的书的本数。

  • 标签: 平均分 平均数 小朋友 个数 数学
  • 简介:平均分”是除法的一种分法(也叫“等分除法”)。这种分法就是把物品分成若干份,使每份的物品数量一样多。例题:把下面8片同样的树叶平均分成几份,使每份的树叶片数同样多,有几种分法?

  • 标签: 平均分 除法 物品
  • 简介:<正>某次数学考试,小明解一道题时写出了一个特解(要求是写通解),结果没有得分.小明去找老师理论:“写出一个就应该给一个的分嘛!”老师也毫不含糊:“是呀,这题有无穷多个解,你写了一个,我给的就是平均分啊!”

  • 标签: 数学考试 毫不含糊 阴去
  • 简介:排列、组合一章中涉及的平均分组和分组后的分配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题,有的甚至陷入误区,百思不得其解,现举例分析二者的差异及计算方法.

  • 标签: 平均分配 举例分析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