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为了促进汽车、燃料和润滑油等相关应用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链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10月11日—10月13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主办,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承办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一届年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汽车、发动机制造厂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相关科研机构、添加剂公司等共15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年会。

  • 标签: 合作 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 厂商 杭州 相关产业 发动机制造
  • 简介:涠12-1油田的发现说明,北部盆地有很大的潜力,涠洲组是一个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本文从研究含油气系统入手,分析了涠12-1油田的成藏条件,提出了北部盆地东北部可划分成涠西南及乌石两个含油气系统,并指出涠西南凹陷2号断裂带,涠11-4E构造及企西隆起东部成藏条件优越,是寻找具有商业价值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 标签: 北部湾盆地东北部 含油气系统 油气勘探方向
  • 简介:台北凹陷柯柯亚构造八道组砂岩是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一套富含火山物质的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及X衍射资料分析,对八道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八道组砂岩现处于晚成岩A2期,经历的成岩作用有机械压实、绿泥石形成、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析出、胶结作用及长石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则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特别是长石的溶蚀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

  • 标签: 砂岩 成岩作用 八道湾组 柯柯亚构造 台北凹陷
  • 简介:不同油质的油藏录井特征差异较大,评价方法也有较大差异。莱州凹陷混源成藏特征明显,加之次生作用程度的不同,导致油质类型多样。通过对莱州凹陷12口已试油井的现场地化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适用于该地区油质类型的定性和定量识别方法,其中前者为热解气相色谱形态法,后者为(S0+S1)/S2、∑C21-/∑C22+及主峰碳数3参数交会图板法,即通过建立相应的油质类型判别标准进行判别。应用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判断油质类型,莱州凹陷随层位由浅至深,油质逐渐由重变轻,具体表现为明化镇组和馆陶组上部多为浅层生物降解重质油,馆陶组下部至沙二段多为中质油,沙三段以下地层则多为中质-轻质油。

  • 标签: 油质类型 重质油 中质油 轻质油 主峰碳 地化
  • 简介:泰国盆地柬埔寨海域D区块属低勘探新区,邻区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较为深入,认识比较成熟,但是研究区内尚缺乏系统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此次研究以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边缘的一口钻井资料,分别进行了单井层序划分和地震层序划分,得到综合层序划分方案,最终划分出6套沉积层序,建立起了该区首套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之后,以层序为单元,分析了地震相的剖面特征和平面展布。文中所用方法为海上低勘探地区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 标签: 层序地层学 地震相 泰国湾盆地 柬埔寨海域
  • 简介:用GC/MS分析辽东地区下第三系烃源岩及原油样品,检测出丰富的C30甲藻甾烷和C28-304-甲基甾烷。根据色谱保留时间、质谱特征及与文献对比,确认出4α、23,24(R)-三甲基胆甾烷(20R)与4β,23,24(R)-三甲基胆甾烷(20R)结构及6个相应的C30甲藻甾烷异构件。研究表明,甲藻甾烷不仅是海相环境的生物标志物,而且也是湖相咸水~半咸水沉积环境的生物标志物,在研究有机质的生源、沉积环境及油源对比中有特殊意义。

  • 标签: 地质意义 辽东湾地区 生油岩 下第三系 甲藻甾烷 半咸水湖相沉积
  • 简介:根据对辽中北洼钻井的分析,认为本区东营组二、三段具异常高压,属于同一套异常压力欠压实系统,其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推测下伏沙河街组属于另一套异常高压系统。受2套异常压力系统的控制,纵向上可望形成3个油气聚集带。指出位于欠压实顶附近的油气聚集带为首要勘探目标。

  • 标签: 渤海辽东湾 辽中北洼 欠压实特征 裂缝带 油气勘探
  • 简介:杭州林达化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与宁夏宝塔联合化工有限公司签约,自主研发60万t/a大型甲醇合成塔,并开始准备参加中国神华位于呼伦贝尔的100万t/a甲醇项目的招标。

  • 标签: 甲醇合成塔 工程 杭州 制造 化工技术 自主研发
  • 简介:通过大量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部分地震资料,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辽东盆地古近系划分为2个超长期、6个长期、18个中期和数10个短期旋回层序。在综合长期层序界面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选择长期旋回的上升和下降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得出了长期旋回的古地理演化规律为:在LSC2和LSC3时期,以发育浅湖和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LSC4时期以发育三角洲和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到LSC5和LSC6时期以发育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为主,自下而上形成浅湖→湖底扇→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和砂体展布规律。从而为有利储集砂体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层序-岩相古地理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古近系 辽东湾盆地
  • 简介: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基础,采用地震线描法,建立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八道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SQ1,SQ2和SQ3等3个三级层序,并分析了各个层序的地层格架特征,同时建立了层序地层模式,指出了在该模式下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八道组在层序结构上低位体系域普遍不太发育,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沉积体系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湖泊沉积体系为主,沉积分布主要受盆地形态的控制。

  • 标签: 地震线描法 层序地层格架 层序地层模式 博湖坳陷
  • 简介:堡子耿43井区长4+5段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部分油井产能下降较快、水淹严重、注采井网不完善和局部无井网控制等问题。为了有效控制产能下降,完善注采井网,通过对本区块的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得出综合治理对象是剩余油富集区和层系。因此对开发层系、井网分布、加密新井等作出了相应调整,并提出了最优方案:对位于各层可动剩余储量较高、油层有效厚度较厚的部位的部分井进行补孔和堵孔;转注低产高含水油井;在剩余油密集区钻探加密井。对方案效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最优方案下预测产油量显著上升。

  • 标签: 超低渗透油藏 数值模拟 开发调整 加密井网 堡子湾地区
  • 简介:浙江省石油学会、上海市石油学会联合于1988年11月7日~12日在杭州石油科技交流中心召开,参加者有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黄海石油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浙江省石油地质研究所、以及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同济大学等20多个单位的80名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教授和学者。会上宣读了29篇论文,主要内容是:①区域构造和基底性质,②地质和沉积相,③生油及地球化学研究,④含油气远景评价,⑤区域勘探方法研究等。专家们展示了近年来研究成果、交流了各自的学术观点,并就共同关心的地质问题及找油气的方向进行了讨论。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四大海域中唯一尚未对外开放的一个海域。它具有:①盆地面积大、沉积巨厚、沉积岩体积大。②既有河湖相沉积、又有海相沉积,有四套生油气层系。③

  • 标签: 东海陆架盆地石油地质学术研讨会 学术会议 浙江省石油学会 上海市石油学会 1988年11月 杭州石油科技交流中心
  • 简介: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技术的3000t/a一步法聚合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装置已经稳定运行两个月,产品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 标签: 杭州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投产 项目 稳定运行 PBS
  • 简介:本文较系统地讨论辽东下第三系砂岩成岩特征,分析五种主要的成岩作用,并综合多种成岩标志,划分出四个成岩阶段,同时探讨成岩作用对砂岩储集性的影响。根据成岩机理与油气分布关系的分析,提出成熟阶段A是有利的成岩带;三角洲分流河道、水下河道、河口坝,以及水下扇辫状水道是有利的沉积相带。将二者叠合,预测了有利的储集区带。

  • 标签: 辽东湾 下第三系 砂岩 成岩特征 储集区带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