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WHTC排放测试循环的背景,以一台3.8L柴油机为试验样机,对其运行WHTC循环以及现行国标GBl7691-2005中的欧洲瞬态排放测试循环(ETC)的试验工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测试工况的转速、扭矩分布状况,后处理排气温度分析,来为排放控制策略的制定探索可行的方向。本文基于试验样机对进气节流、排气节流,从进排气的方面措施对发动机排气温度的影响进行分析。

  • 标签: 柴油机 WHTC循环 排气温度 NOx SCR 催化转化器
  • 简介:本文以某增压车型产品开发为出发点,进行车辆热管理方法的研究,首先进行三维CFD分析获得前端模块进风量数据和水套流阻特性,然后以发动机台架热平衡试验数据及三维分析结果为边界,搭建整车冷却系统换热分析模型,进行冷却系统热耦合计算,确定系统温度分布情况,最后通过热环境风洞试验验证分析精度,确定热管理方法在产品开发中的意义。

  • 标签: 一维 热管理 CFD 增压 风洞试验
  • 简介:热管在采油中的应用,主要应用在井筒中.井筒重力热管是利用热管将油藏自身能量即井底热量传递到井筒上部,在无需外加动力条件下实现对井筒近井口流体加热,改善井口流体温度分布,防止近井口结蜡和絮凝,从而降低采油成本.为了研究井筒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和工作过程,进而改进和优化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运用visualbasic进行模拟计算.基于理论研究,证明热管起到了均衡流体温度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原油与地层传热系数反应了原油向地层散热的能力,该系数与井口油温基本呈线性关系;原油与热管传热系数对原有温度的降低有一定局限性;对于长径比较大的热管,热流密度不大的情况下,会出现携带极限,可通过计算得到验证.

  • 标签: 热虹吸管 传热系数 传热损失 VB程序
  • 简介:热管元件应用于油田火筒式加热炉必须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传热学原理,给出了控制热管工作温度的工程实用技术;针对油田加热炉改造问题,提出以热管流动阻力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一种优化设计思想,用以限制烟气的流动阻力.通过40余台加热炉的改造实践证明,改造后加热炉的热效率平均提高8%左右,热管温度控制及烟气阻力控制是改造设计的关键.

  • 标签: 热管 加热炉 工作温度 流动阻力 控制技术
  • 简介:对使用三种水基纳米流体作为工质的铜丝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的纳米流体分别是平均粒径20nm的cu纳米颗粒、平均粒径50nm的cu纳米颗粒和平均粒径50nm的cuo纳米颗粒的水基悬浮液(简称水基20nmcu、50nmcu、50nmcuo纳米流体),着重分析了纳米流体种类,纳米颗粒质量分数、运行温度或工作压力对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可以显著提高热管的传热特性;在不同运行温度条件下,不同的纳米流体均在质量分数1.0%时具有最佳传热效果;纳米流体是一种适用于铜丝平板热管的新型工质.

  • 标签: 纳米流体 平板热管 传热强化
  • 简介:本文介绍了利用镍基渗层钢管内加扰流片新型传热管设计的汽-水热交换器,这种热交换器具有传热效果好,体积小,重量轻,凝结水品质好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各种汽-水热交换设备,尤其对大型换热站采用这种热网加热器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该型热网加热器(JRN系列镍基渗层管热网加热器)已在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的评审会上通过评议,与会领导和专家给予肯定和好评。

  • 标签: 传热管 热交换器 钢管
  • 简介:结合环路热管系统的优点与太阳能的广泛利用前景,设计并搭建了以太阳能利用为背景的新型毛细芯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采用泡沫镍为毛细芯、乙醇为工质,实验研究了系统的启动运行特性,以及不同的工质充灌率对环路热管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环路热管热源功率在300~1600W时具有良好的启动运行特性,55%的充灌率为最佳充灌率,具有更短的启动时间,相对更低的蒸发器温度与热阻。

  • 标签: 泡沫镍 平板蒸发器 环路热管 充灌率 启动时间
  • 简介:实验选用外径为4mm、内径为2mm的铜质脉动热管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以去离子水和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为工质的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分别采用加有少量氧化石墨烯的去离子水溶液(简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简称氧化石墨烯乙醇溶液),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均为0.03%。实验发现:氧化石墨烯对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具有强化作用,对以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为工质的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较差,但都和脉动热管的加热功率密切相关。对于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脉动热管,在加热功率低于20W时,氧化石墨烯对脉动热管的强化作用较弱;当加热功率在30-60W时,氧化石墨烯对脉动热管的强化作用较强,达3.71%-11.33%,且强化作用随加热功率的增大呈逐渐增强趋势;但随着功率继续增大,氧化石墨烯的强化作用逐渐减弱,当加热功率达到80W后,热管传热性能减弱,原因可能是氧化石墨烯颗粒出现了沉降现象。

  • 标签: 脉动热管 氧化石墨烯 强化传热 沉降
  • 简介:假设热量全部通过蒸发扩展液膜区传递,联立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考虑了脱离压力和粘性力的影响,建立了热管微槽蒸发器槽道侧壁面上薄液膜蒸发的径向干点位置的解析解。讨论了接触角、加热热流密度、运行温度、槽道几何对干点位置的影响。分析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薄液膜蒸发理论和高效率热管的设计。

  • 标签: 热管 微槽蒸发器 薄液膜蒸发 径向干点 解析解
  • 简介:对稠油集输伴热管道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伴热管道轴向温度计算物理及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伴热效率的定义,分析了相关因素对温度分布及伴热效率的影响,为稠油集输伴热管道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保温层对伴热效果影响最大,当聚氨酯保温层厚度从10增加到40mm时,油管介质出口温度增加了15.6℃,伴热效率增加了7.2%;其次是伴热热水流量,当热水流量达到油质流量的4.5倍时,油管介质出口温度增加7.6℃,伴热效率增加1.5%,进一步增加流量,影响非常小。不利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伴热管道结水垢,随着水垢厚度的增加,油出口温度及伴热效率都降低;其次是油管结蜡,随着油管结蜡厚度的增加,油出口温度有所增加,但伴热效率降低。

  • 标签: 伴热 稠油 集输 管道 温度 效果
  • 简介:设计一种使用简化CPC(非追踪式复合抛物线聚光板)集热板和新型开放式热管组合的全真空玻璃集热管中温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每个集热单元包括一个简化CPC集热板,一根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在玻璃集热管内安装一个铜管和外部的一个蒸汽包连接构成一个开放式热管结构。蒸汽包内安装螺旋换热管加热通过换热管的流动空气工质。分别使用水和CuO纳米流体作为热管工质,以空气作为集热工质,对热管式中温空气集热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工作压力、不同工质及纳米流体质量分数对热管集热传热特性的影响,详细比较了热管水工质和纳米流体工质在集热传热性能上的优劣。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只使用2根玻璃集热管构成集热器,空气最大出口温度在夏天可达到200℃,在冬天可接近160℃,系统平均集热效率达到0.4以上,整个系统表现了良好的中温集热特性。以纳米流体为工质的热管热阻比以水为工质时平均降低了20%左右

  • 标签: 太阳能 热管 空气集热器 纳米流体
  • 简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一种应用于半导体制冷片热端散热的翅片式热管散热器进行模拟,探究自然对流条件下不同翅片参数对散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合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以影响散热器散热的两个主要参数——翅片表面传热系数和肋面效率为优化目标,对散热器整体做出综合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提出了翅片端优化原则。结果表明,肋面效率对散热器性能的影响有限,提高表面传热系数可显著降低散热器总热阻;与未优化方案相比,所选优化方案可使基板热端面温度下降3.5K,散热器热阻降低18.22%。

  • 标签: 热管散热器 自然对流 翅片散热 多目标优化 半导体制冷片
  • 简介:对一种新型简化cpc(非追踪式复合抛物线聚光板)式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太阳能高温空气集热系统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实验数据对该传热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该系统由多个集热单元组成,每个集热单元包括一个简化cpc集热板,一根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在玻璃集热管内安装一个u形铜管.流动空气在各级u形铜管内被逐级加热.计算研究表明:系统空气最大出口温度可达到200℃,系统平均集热效率达到0.3以上,整个系统表现了良好的高温集热特性.同时,计算也表明当系统工质流量增加时,只要系统增加更多的集热管以增加系统总功率即可满足工质温度达到200℃的设计要求.研究提出的新型简化cpc式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太阳能高温空气集热系统是一种有工业实用前途的太阳能集热器;研究提出的传热模型模拟效果也可以满足一般性工程计算需求.

  • 标签: 太阳能 高温集热器 数值模拟 传热模型
  • 简介:<正>固特异首次采用生物异戊二烯技术制造出概念轮胎2009年12月7日,世界上采用生物异戊二烯技术第一款概念验证的轮胎问世,这种突破性的替代方案,采用可再生生物质替代制造合成橡胶时需由石化途径生产的原料,这一成果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亮

  • 标签: 技术在线 固特异 异戊二烯 技术制造 技术第一 杰能科
  • 简介:随着世界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和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能源开发途径,以便作为未来能耗的补充。现在除正在使用的煤碳、石油、核裂变核聚变发电外,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发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磁流发电、水力发电等,此外,科学家们又另辟蹊径,研究和开发更广泛的发电技术

  • 标签: 发电技术 能源开发 核聚变发电 太阳能发电 科学家 能源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