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按不同比例混合的两株杆菌作为强化接种剂生产熏马。在发酵过程中分别于第0,2,4,7,14,21,28d取样,测定体系的pH值、细菌数量、水分含量、组胺和酪胺生成量。结果表明:两株杆菌在熏马体系中存在交互作用。各比例混合接种的熏马处理组,均在4d后快速生成组胺,且组胺的生成量都在单一接种阴沟杆菌杆菌001的生成量之间。除9∶1处理组微弱抑制组胺的生成外,其余各组均增强组胺的生成能力。酪胺从第2天开始缓慢生成,各处理组酪胺生成量都超过其理论值,其中以5∶5的混合接种组熏马的协同作用最显著(P〈0.05)。

  • 标签: 新疆熏马肠 生物胺 肠杆菌 交互作用
  • 简介:杆菌科细菌分析的需要,应用C++语言,编制了《华顺微生物分析鉴定智能系统》(HUASUN),该系统的V2.0版主要由杆菌科细菌分析组件组成,该组件以伯杰氏细菌分类鉴定手册、美国临床微生物学手册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等为参考基础,编制杆菌科细菌分析鉴定组件(ent15和ent48)。该版本可鉴定分析杆菌科的常见的21个种类,包括了大部分临床上最新的分离菌种。与常用的VITEK、API、ATB及国内开发的常见鉴定系统比较,该系统可鉴定分析的杆菌科细菌最多。生化鉴定项目由常用的15个生化检验项目(ent15)和48个生化检验项目(ent48)两部分组成。在ent48中,可任意选择48个生化中的试验项目和个数,组成鉴定系列,进行鉴定分析,这一智能化特征在VITEK、ATB、API及国内开发的常见鉴定系统中是没有的。该版本对细菌鉴定过程中的异常生化及进一步区分的生化项目可作智能化选择分析。该系统的V2.0版还包括了沙门氏菌血清型分析和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组件。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分析鉴定 应用 软件 人工智能 食品卫生
  • 简介:目的:制备用于特异性分离阪崎杆菌的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以及对阪崎杆菌的捕获效果。方法:采用反向悬浮交联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并对微球的表面进行氨基化修饰。然后与阪崎杆菌多克隆抗体进行偶联,制备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优化磁性壳聚糖微球对阪崎杆菌多克隆抗体的偶联条件,包括偶联时间、磁性壳聚糖微球用量、偶联体系pH,对抗体的饱和偶联量。通过与显色培养基结合的方法研究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对阪崎杆菌的捕获能力。结果: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通过表面修饰能连接上大量的活性氨基。在pH7.4的偶联体系中,10.0min即可完成对阪崎杆菌多克隆抗体的偶联,0.01g磁性壳聚糖微球对抗体的饱和偶联量为25~50μL。当阪崎杆菌浓度较低时,制备的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对阪崎杆菌的捕获率达94.7%,对阪崎杆菌的灵敏度为5cfu/mL。结论:获得阪崎杆菌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该微球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快速富集、分离阪崎杆菌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壳聚糖 免疫磁性微球 阪崎肠杆菌 分离
  • 简介:目的了解市售国产婴幼儿配方粉中阪崎杆菌污染状况,为消费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按2011、2012年版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市场上11家国内生产的32份婴幼儿配方粉进行检测。结果32份样品检出2株阪崎杆菌,检出率为6.25%。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阪崎杆菌检出率4.35%(1/23);婴幼儿谷物食品中阪崎杆菌检出率11.11%(1/9)。结论柳江县市售部分婴幼儿配方粉中存在阪崎杆菌污染,食用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应加强监测力度,预防和控制阪崎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 标签: 婴幼儿配方粉 阪崎肠杆菌 污染监测 食物中毒
  • 简介:建立免疫磁珠分离(ImmunomagneticSeparation,简称“IMS”)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简称“PCR”)快速检测阪崎杆菌的方法。制备以生物素介导偶联的链霉亲和素免疫磁珠,优化偶联和捕获条件。合成阪崎杆菌ITS(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简称“ITS”)靶基因序列的引物和探针,同时构建内参质粒(InternalAmplificationControl,简称“IAC”),建立能够实时监控反应过程的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在1mL体系中添加粒径为80nm的链霉亲和素免疫磁珠0.3mg,孵育30min,可获得80.5%以上的捕获效率。建立的基于内参的荧光PCR体系针对质粒检测时,Ct值(Cyclethreshold,简称“Ct值”)与模板拷贝数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IMS-PCR检测体系对阪崎杆菌菌液的检测灵敏度为33.3CFU/mL,可在3h内完成。针对4株阪崎杆菌标准菌株和5株非阪崎杆菌菌株的检测也显示出较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人工模拟样品的检测结果与采用国标法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可用于快速检测样品中的阪崎杆菌和疾病预防。

  • 标签: 免疫磁珠 荧光定量PCR 内参 阪崎肠杆菌 快速检测
  • 简介:1水晶制品受青睐水晶类制品,在西欧尤其是德国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欢迎,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1.1增加了类制品的花色品种水晶制品大约有15个不同的品种可供消费者选择。其胶冻中的主要原料可以是牛肉、猪肉、火鸡肉等;除此之外,水果、蔬菜、腌黄瓜等也可作为水晶主要基料之一。此类产品风味偏酸,由基料添加香辛料和醋调制而成。另外因产品的规格、肉的品种以及添

  • 标签: 水晶 明胶 香辛料 添加物 牛肉 肠类制品
  • 简介:以牛乳为培养基,分别接种双歧杆菌工作发酵剂、乳酸工作发酵剂,进行单一发酵,而后将其混合,以1:1的比例添加牛乳、脱脂奶粉、奶油、鲜鸡蛋、增稠剂等,经混合、老化、硬化、制得含有双岐杆菌活菌的保健冰淇淋。

  • 标签: 双歧杆菌 乳酸菌 活菌 冰淇淋 保健 生产工艺
  • 简介:以豆浆为培养基,分别接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工作发酵剂,分别培养,然后按质量比为1:1:0.5进行混合发酵,再将富含活性双歧杆菌的发酵豆乳,按比例替代冰淇淋中的乳制品,经过老化、凝冻、速冻成形、冷藏制成具有营养、保健、消暑3大功效的保健型发酵豆乳冰淇淋。

  • 标签: 双歧杆菌 乳酸菌 发酵豆乳 冰淇淋 保健食品 生产工艺
  • 简介:为了提高干酪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在冻干食品中的活力及其贮藏稳定性,以乳清分离蛋白(WPI)-低聚果糖(FOS)复合物为壁材,通过乳化法制作益生菌微胶囊,以香蕉作为微胶囊载体,将微胶囊混入香蕉泥中冻干成粉。测定微胶囊的包埋率,对包埋益生菌香蕉粉的理化性质,在模拟胃肠道中的活性及贮藏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WPI-FOS壁材包埋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包埋率分别为98%和95%,与WPI壁材相比分别提高8.89%和10.47%(P〈0.05)。WPI-FOS包埋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微胶囊益生菌香蕉粉较未包埋的益生菌香蕉粉缓冲能力分别提高28.83%和73.75%(P〈0.05),总水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28.28%和80.95%(P〈0.05)。经模拟胃肠液处理90min,WPI-FOS包埋益生菌的香蕉粉中活菌数达到(7.05±0.1)lgcfu/g,而未经WPI-FOS包埋益生菌的香蕉粉在模拟肠液中无菌存活。WPI-FOS包埋益生菌的香蕉粉经4℃、30d贮藏后活菌数≥8.57lgcfu/g。以上结果表明:经WPI-FOS壁材包埋益生菌的冻干香蕉粉在不利条件及长时间贮存时,可保持较高的菌活力和较好的贮藏稳定性。

  • 标签: 干酪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乳清分离蛋白-低聚果糖 微胶囊 菌活力
  • 简介:目前,双歧杆菌饮料及发酵乳品在市场颇为流行。但是双歧杆菌由于严格厌氧性,所以按传统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检测起来比较繁琐。血清学检测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本试验以用于发酵乳制品的长双歧杆菌(B.longum)和两歧双歧杆菌(B.bifidum)为材料,制备出来源两种动物(家兔及小鼠)的免疫血清,并利用它们对双歧杆菌发酵乳品中双歧杆菌进行双夹心ELISA法检测最低浓度可达10^7cfu/ml,仅耗时8h。发酵乳

  • 标签: 双歧杆菌 快速检测 免疫血清 血清学检测 夹心ELISA法 小鼠
  • 简介:俄罗斯科学院法沃尔斯基化学研究所的专家最近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能够促使双歧杆菌生长的物质,这些物质还能够促进双歧杆菌制造维生素。双歧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一种微生物,其数量占内微生物总量的比例超过80%。这种细菌有助于帮助人体消化系统消化食物,而且能够产生人体

  • 标签: 双歧杆菌 人体 发现 消化系统 肠内微生物 食物
  • 简介:以牛乳和豆乳为原料,对嗜酸乳杆菌G2的乳酸发酵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经G2菌发酵后,牛乳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了3倍,在4℃下冷藏24h,氨基酸的含量可增加20.15%.在实验中添加植酸,结果表明,当植酸的添加量为0.20%时,发酵24h后植酸的降解率为55%.在豆乳中乳糖的添加对发酵产酸没有明显影响,利用嗜酸乳杆菌G2和嗜热链球菌F01对豆乳进行混合发酵8h,可得出满意的酸度(pH为4.2~4.3),因此植物蛋白乳可用来制备乳酸饮料.

  • 标签: 嗜酸乳杆菌 牛乳 豆乳 发酵 乳酸饮料
  • 简介:为获得生长活力较好,可以满足菌种水解玉米蛋白粉生产玉米肽的需要,以OD600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菌种生长适宜的培养基成分,即:葡萄糖2%(碳源)、大豆蛋白胨4%(氮源)、MgSO40.15%、K2HPO40.2%、KH2PO40.2%。以单因素试验菌种生长适宜的培养基成分作为二次旋转正交试验的零水平,以菌种生长14h的OD600为指标,确定培养基成分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2%、大豆蛋白胨3.6%、MgSO40.16%、K2HPO40.28%、KH2PO40.28%。在此条件下菌种培养14h,其OD600由0.900上升到1.869,菌株生长量提高了1倍。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培养基 二次旋转正交实验
  • 简介:木聚糖酶来源广泛,目前发现的产酶菌株大部分来源于陆地,而对海洋微生物的研究较少。从福建平潭海域筛选到1株产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B659菌株,经16SrDNA鉴定为同温层芽胞杆菌。对B659菌株进行产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优化的产酶液体培养基是:麸皮6%,豆饼粉1%,K2HP0410mmol/L,初始pH6.0。经培养基优化的木聚糖酶活力提高了1.6倍。优化的发酵条件是:温度30℃,摇床转速230r/min,装液量25mL/250mL,接种量8%(体积分数)。酶活力较优化前提高了0.7倍。经产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木聚糖酶活力达到2838U/mL.提高了3-4倍。发酵周期由72h缩短至30h。

  • 标签: 海洋微生物 芽孢杆菌 木聚糖酶 培养基成分 发酵条件 优化
  • 简介:目的:筛选高抗氧化活性双歧杆菌优良菌株,为双歧杆菌抗氧化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吐鲁番地区长寿老人源的16株双歧杆菌为出发菌株,以超氧阴离子清除率、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抗脂质过氧化率和还原能力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菌株及部位的抗氧化能力,筛选优良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API20A生化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菌株不同部位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无细胞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DPPH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能力最强,菌体细胞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最高,发酵上清液的还原能力强于其他部位。综合比较不同待测菌株的各项抗氧化指标,发现菌株BF-10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且全面,为筛选到的高抗氧化优良菌株。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动物双歧杆菌。结论:获得高抗氧化活性动物双歧杆菌BF-10。

  • 标签: 双歧杆菌 抗氧化 筛选 鉴定
  • 简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是指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肠炎的一群大肠埃希氏菌,以O157:H7血清型菌株为主,还包括O157:NM,O26:H11,O111:H8,O125:NM,O121:H19,O4:N...

  • 标签: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流行趋势 大肠埃希氏菌 暴发流行 食品卫生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