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对伊朗实施能源+金融制裁,不但来势凶猛,而且波及范围很广,甚至扩大到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也危及到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在伊朗石油供应来源中断与美国切断金融管道之间,中国面临两难抉择。本文认为,保障中国在美金融机构的继续存在对中国更加有利。中国不可能全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但应该逐步减少对伊朗石油的依赖,从而确保中国金融机构在美国市场合法经营的权益。

  • 标签: 中美关系 制裁伊朗 石油政治 中国海外利益
  • 简介:伊朗核问题白热化以来,美国对伊朗制裁层层加码,从小规模禁运逐步发展为金融、贸易、能源和人员等多领域制裁,并施以网络攻击、军事威慑、意识形态宣传等各种手段,以期阻止伊朗开发核武器及支持恐怖主义、甚至改变伊朗政权性质。目前看,美国对伊朗制裁达到了最低目标,即迫使伊朗回到谈判桌、认真参与对话,但难以实现“防扩散”的中级目标和“政权更迭”的高级目标。在奥巴马任期内,动武选项已基本被排除,除制裁外美国并没有迫使伊朗在核问题上改弦更张的更好手段。因而即使效果有限,美国仍将继续依赖制裁手段对伊朗施压。

  • 标签: 伊朗核问题美国外交 制裁有效性
  • 简介:国际经济制裁是国际社会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目的而针对特定对象施加的直接或间接限制或禁止其经济活动、资产利益的强制措施.联合国、欧盟、美国均对伊朗实施了经济制裁,涉及贸易、航运领域,相关制裁规则的制定及执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海上保险的提供、理赔等环节均产生了诸多障碍.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际经济制裁的影响,欲维持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中国可在制裁规则的框架内或突破制裁规则予以应对.

  • 标签: 国际经济制裁 伊朗制裁 海上保险
  • 简介:伊朗是中东地区主要的贸易国之一,也是中国在中东重要贸易伙伴之一.然而由于伊朗违反联合国有关不扩散核武器的有关公约之规定,联合国、中国两岸四地、欧盟、美国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立法对伊朗实施制裁.在研究伊朗制裁相关法律的基础上,从法律分析和实务的角度,对一些与伊朗贸易有关的实际问题加以探讨.

  • 标签: 伊朗制裁 航运业 禁令
  • 简介:<正>法律保护什么,反对什么,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凡违反我国法律的行为,都要负相应的法律后果,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种依据法律对违法者采取的惩罚措施,叫做法律制裁。根据违反不同的部门法律应受的制裁,一般可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三类。刑事制裁,就是违反刑法或具有刑法效力的有关法规,构成犯罪,并受到公安、司法机关的依法追究,承担刑事法律规定的责任,受到管制或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或者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 标签: 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 刑事制裁 我国法律 行政制裁 民事制裁
  • 简介:伊朗核危机爆发后,以色列同伊朗上演了激烈对抗的一幕,以伊关系呈现出类似而又不同于美苏冷战的战略对抗关系——军事上的遏制与反遏制,政治上的讹诈与反讹诈、经济上的制裁与反制裁、外交上的围堵与反围堵。以伊这种关系折射出维持现状的以色列与挑战现状的伊朗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地缘政治争夺、伊朗核问题和围绕“大屠杀”的历史争论是两国关系陷入僵局的根源。以伊对抗关系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以色列同伊斯兰激进势力的矛盾取代阿以矛盾,成为当前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并使大国在中东的关系更趋复杂。

  • 标签: 伊朗核问题 战略对抗 以色列与伊朗 中东安全
  • 简介:美伊交恶已久,近来因伊朗核开发问题更是剑拔弩张。然而,伊朗核问题和平解决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其中有美国中东政策的重点是否转移、伊朗利用核能的界限是否突破、国际社会的牵制作用以及美伊仍有互相妥协的余地等因素。但如果伊朗不能适时调整强硬政策,美国对伊动武的可能就会增大。

  • 标签: 美国 伊朗 伊朗核问题 国际局势 美国战略
  • 简介:国际经济制裁一般是指一国或多国对另一国或多国所实行的经济惩罚。有时联合国也以通过某项决议的形式迫使会员国参与制裁行动。西方书报宣传'经济制裁'是推行外交政策的'一种强有力工具'。一、国际经济制裁的实质与形式国际经济制裁的实质就是企图通过采取强制性手段

  • 标签: 国际经济制裁 强制性手段 军事手段 国内政治 国内事务 西方国家
  • 简介:<正>目次第一节反垄断法制裁手段的范围一、问题的提出二、反垄断法制裁手段与反垄断法法律责任三、反垄断法制裁手段与反垄断法执行手段四、反垄断法制裁体系的构成及其主要类型五、有关反垄断法制裁手段的立法体例第二节反垄断法的实施维度与反垄断法制裁手段的运用一、反垄断法介入的三个阶位二、制裁手段的选择三、私人实施与公共实施:依靠损害赔偿制度实现平衡第三节我国反垄断法制裁手段的选择一、建立双倍损害赔偿制度,提高私人实施反垄断法的积极性二、我国反垄断法应当非刑事化三、奉行行政罚款中心主义

  • 标签: 损害赔偿制度 执行手段 刑事制裁 限制竞争行为 反托拉斯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 简介:2002年5月9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RichardBoucher宣布,依据2000年《伊朗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包括8家中国公司/个人在内的12家公司/个人由于‘向伊朗出售与武器有关的货物’,将被实施为期2年的经济制载。两个月之后,即2002

  • 标签: 美国 经济制裁措施 被制裁公司 国际贸易 中国
  • 简介:伊朗是中东最重要的地区大国之一,国土面积居中东第四位,人口居中东第二位,油气产量居世界第四位,GDP总值排中东第三、世界第二十五位;扼守霍尔木兹海峡,横跨海湾与里海两大产油区,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布热津斯基称其为“地缘支轴国家”。正确评估中国在伊朗的利益,显得极有必要。

  • 标签: 伊朗 评估 利益 中国 霍尔木兹海峡 GDP总值
  • 简介:内贾德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立场趋于强硬,其动因可从伊国内政治变化、“自主”核目标、构筑“核谈”新平台的动机等国内因素,以及核不扩散机制、大国博弈、国际形势等国际因素诸方面考察。综合国际大局以及伊朗的权力体系、外交传统、新总统的个人特点,可以推知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主要是一种策略,而非根本政策。伊朗“核外交”政策不会一味强硬下去。

  • 标签: 伊朗 内贾德 核外交
  • 简介:9月15日,在纽约出席联合国首脑会议的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发出“惊人之语”:伊朗不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准备根据其他伊斯兰国家的需要,向他们转让核技术!此前,美国一直称伊朗借和平发展核能为由秘密发展核武器,内贾德当选总统后即表示伊朗决不放弃核计划。上台后,他不顾美国的制裁成胁.宣布伊朗正式恢复铀转化活动。

  • 标签: 伊朗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玄机 外交 伊斯兰国家 首脑会议
  • 简介:根据伊朗宪法规定,最高领袖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这是伊朗政治体制的核心。专家委员会负责伊朗最高领袖的选举和罢免,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负责监督新旧两任最高领袖之间的权力交接,二者在伊朗最高领袖的换代问题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宪法监护委员会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也对最高领袖换代问题具有影响。传统保守派、新保守派、务实保守派、务实派和改革派等不同政治派系在伊朗政治格局中实力对比和相互关系的变化,决定着最高领袖制度未来的前景。

  • 标签: 地区与国别政治 伊朗 最高领袖 政治体制
  • 简介: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伊朗与中国正经历着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及地区间合作三个方面分析了中伊在双边关系上的合作前景,倡导双方应抓住机遇,共同打造双赢局面.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伊关系 战略伙伴
  • 简介:<正>众所周知,在证券市场上,证券价格举足轻重,而由供需关系形成价格升落是正常的。另外,由于证券作为金融商品进入市场实际上是虚拟资本,其价值取决于发行公司的盈利状况和市场利率的变化等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操纵证券市场行为因人为地扭曲证券市场的正常价格,扰乱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必然损害众多投资者利益,甚至可能引起社会的震荡,其社会危害性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就上海和深圳两地证券市场建立后所出现的几次大的价格波动分析而言,尽

  • 标签: 操纵证券市场 证券操纵行为 证券投资 行为人 操纵市场行为 证券价格下跌
  • 简介:在中国的刑事诉讼中,程序违法现象极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是一部缺乏制裁机制即违反之后没有法律后果的“软”法。刑事诉讼法基本上已经丧失了作为法律所应当具有的约束力,甚至沦落为规则的宣示或告诫。欲使刑事诉讼法成为“真正”的法律,就必须为其注入“制裁”这一法律规范的应有要素。而为刑事诉讼法注入“制裁”要素,应走“以程序制裁为中心”的道路,这是由程序制裁的独特优势所决定的。

  • 标签: 刑事诉讼 程序制裁 实体制裁 程序违法
  • 简介: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双方军事行动持续不断,但仍保持了一定的克制,未来三个月之内,爆发直接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自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伊朗就开始向该国部署伊斯兰革命卫队人员,并为叙利亚政府提供军事装备、军事顾问以及资金支持等。有报道称,伊朗招募了数以千计的武装人员,与叙利亚政府军一道打击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 标签: 以色列 伊朗 局势 伊斯兰革命 武装冲突 叙利亚
  • 简介:2015年7月14日,在经历了20多个月的艰苦谈判后,伊朗与六国最终在维也纳达成全面核协议,由此持续了12年的伊核问题首次出现“软着陆”迹象。伊核问题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来龙去脉?美国与伊朗为何最终达成妥协?核协议达成后的前景如何?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伊朗核问题 协议 伊核问题 “软着陆” 维也纳 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