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6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地铁换乘换乘方式适配性评价难题,提出总体技术方案并构建设施平均密度、能力饱和度、平均疏散时间等量化评价指标,以典型十字换乘——沈阳地铁青年大街为例,重点分析换乘方式能力适配性问题。通过车站客流仿真及指标计算评价,发现站台能力不足及换乘设施客流冲突等问题突出。因此,从行车组织及车站结构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其中压缩行车间隔仅能提升车站运能,但难以解决换乘节点客流冲击问题;而优化车站结构仅能减缓换乘设施压力,若同时实施,则能彻底解决能力不足和冲击性问题。建议大客流换乘不采用十字节点换乘,应结合工程条件优先考虑T型或L型换乘

  • 标签: 地铁换乘站 换乘方式 行人仿真 方案评价 能力饱和度
  • 简介:地铁南京是地铁1号线、3号线的换乘,客流量大,换乘客流多,如何做好南京的大客流组织工作是南京地铁1号线客运组织的重点工作。本文以1号线南京为例,根据南京站在线网中的位置和客流特点,对南京地铁进入网络化运营时期后的大客流控制措施进行一定的探讨。

  • 标签: 地铁 网络化运营 大客流控制
  • 简介: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令轨道客流逐年攀升,换乘站点已成为城市大规模客流的主要集散地,由此带来了客流拥塞的安全隐患.本文旨在研究轨道换乘客流拥塞风险的识别方法.基于实时回传的AFC数据,提取轨道换乘客流,并在时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将客流划分为3类:进站客流、出站客流和换乘客流,将对应的客流量选取为客流拥塞风险评价指标.将轨道的运营时间(05:00—23:00)以15min为最小单元细分为72个时段,基于灰色聚类构建轨道换乘客流拥塞风险评价模型,实现对轨道换乘不同时段客流拥塞风险等级的识别.应用该方法对北京市东直门轨道换乘的客流拥塞风险进行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城市轨道交通 AFC数据 客流拥塞风险 灰色聚类
  • 简介:以长沙市轨道交通分期建设的1、3号线共用换乘车站侯家塘为例,从接口划分原则、设计和施工范围、工程预留接口等方面,对车站土建、机电系统和装修专业的设计接口及施工接口进行分析,梳理出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减少分期建设的两条线路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最后给出换乘车站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标签: 城市轨道交通 共用站厅 换乘车站 接口
  • 简介:主要讨论各种形式换乘的特点以及对专用通信系统的需求,并据此提出换乘专用通信系统的终端布置方案及各相关子系统的建议方案。

  • 标签: 换乘站 专用通信系统 方案
  • 简介:以天津地铁红旗南路为例,根据车站试运营期间客流数据预测远期换乘客流,并在换乘通道型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车站不同时期不同客流情况下对应的客流组织方案,给出对应的评价,选择最优方案并提出改进组织措施,为地铁运营管理人员进行换乘不同时期客流组织工作提供思路.

  • 标签: 城市轨道交通 换乘站 客流组织 方案
  • 简介:针对南昆线通过能力饱和,运能紧张的状况,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取消八渡换乘,百色-威舍间实行一班值乘的乘务方式,挖掘潜能,优化运输方案,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和区段通过能力.

  • 标签: 铁路运输 南昆线 机车运用 乘务方式 运用效率
  • 简介:以深圳地铁4、6号线并行段为例,探讨地铁线路并行段换乘接驳问题.深圳地铁4、6号线并行段预留了三两区间的换乘条件,基于规划条件及客流预测,对并行段的换乘方式提出两个比选方案,包括一次同向同台换乘方案、两次同台换乘方案(一次同向、一次反向).综合考虑客流需求、工程实施难度以及对4号线运营的影响程度,推荐采用一次同向同台换乘方案.同时研究同台换乘的接驳改造问题,分析相关系统的改造方案及实施风险.结合项目后期的设计方案,建议类似线路在前期规划时,应以人为本、注重乘客换乘效率,并不断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

  • 标签: 城市轨道交通 深圳地铁 换乘接驳 方案研究
  • 简介:枢纽内部换乘设施规划布局主要依据设施设计通行能力.选取国铁换乘地铁系统中换乘通道、安检机、售票设施、检票设施、楼扶梯等设施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其实际通行能力.分析各设施通行能力影响因素,确定设施通行能力测算模型.采集北京西站国铁换乘地铁客流及换乘设施数据,测算各换乘设施实际通行能力.将换乘设施实际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对比分析标明:《地铁设计规范》中并无安检机设计通行能力且各换乘设施设计通行能力均偏大,特别是人工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以及扶梯的实际通行能力均远远小于设计通行能力.

  • 标签: 综合客运枢纽 换乘设施 通行能力
  • 简介:北京地铁6号线是北京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东西干线,通过对该线换乘车站方案的思路和实践的论述,介绍不同换乘车站方案的研究情况,重点分析如何兼顾以人为本和适应现场条件进行地铁车站设计,从而提出平衡的设计方案,为今后换乘车站的设计提供借鉴。

  • 标签: 北京地铁6号线 换乘车站 平衡的设计方案
  • 简介:旅客始发候车与中转换乘时间是构造列车运行网络和进行网络配流的重要参数。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列车均匀分布情况下,对旅客固定车次和不固定车次出行时的候车时间、中转换乘时间进行研究,为采用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技术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提供重要参数,确保网络配流和网络优化最终适用的实现。

  • 标签: 铁路旅客 候车时间 换乘时间 固定车次 均匀分布
  • 简介:通过对广州地铁体育西路的客流仿真模拟,分析其车站方案的适应性。利用现状调研数据对客流仿真软件参数进行标定,对体育西路车站现状客流组织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车站优化方案,对比优化方案及现状方案在仿真模拟结果上的差异.最后总结优化方案达到的效果。

  • 标签: 地铁 换乘车站 客流仿真
  • 简介:为了提高旅客在出行中的换乘效率,在分析影响铁路客运枢纽换乘若干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其内在特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相应指标进行量化的综合评价,通过算例予以说明。验证该方法可为相关企业部门合理设计换乘途径及规则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 标签: 模糊层次分析法 铁路客运枢纽 换乘评价
  • 简介:2013年8月9日,北京市质监局公布了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该规范规定:未来北京市地铁换乘时间不宜超过3min,列车运行最小间隔在2.5min内,地铁疏散撤离时间不得超过4min,新车站出口不再设轮椅升降机,而是用无障碍电梯代替。

  • 标签: 北京地铁 换乘时间 交通规范 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 地方标准
  • 简介:北京地铁4号线宣武门需要下穿既有2号线宣武门车站,形成十字交叉,需修建换乘结构,换乘通道垂直下穿既有,然后顺着既有底板开洞后接站台板,施工过程需保证既有线的正常运营。对既有线的保护标准、下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的辅助措施和步序、拆除底板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施工效果和监控量测结果等进行研究,使4号线宣武门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营,并实现了最短距离换乘

  • 标签: 城市轨道交通 下穿 既有运营车站 施工换乘通道 北京地铁4号线宣武门站
  • 简介:1概述地铁车站一体化设计主要针对换乘车站,由于轨道交通在网络化形成之前多采用单设计,车站各个设备专业也采用单标准配套设计.进入网络化阶段,随着换乘车站比例的迅速提高,原单标准设计原则造成设计接口不统一、设备重复建设,土建规模偏大等问题不断出现,因此换乘车站一体化设计(简称一体化)逐渐成为主流.

  • 标签: 一体化设计 原则要点 地铁换乘
  • 简介:青藏铁路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于2006年建成,全长1956km,全部在海拔3000m以上,最高路段达到海拔5000多米,气候条件和施工环境十分恶劣,从设计到建成历时近半个世纪。青藏铁路具有多项世界之最,开通十年来,青藏铁路在不断扩能和进行技术改造,成为一条现代化的铁路。青藏铁路的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青藏铁路上的两个重要车站——西宁、格尔木经过现代化技术改造后,已成为青藏铁路的交通枢纽,为青藏铁路的客货运输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 标签: 青藏铁路 西藏 青海 铁路 现代化
  • 简介:结合2010年举办世博会的有关要求.上海对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目前考虑到2010年。依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本着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应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总体规划目标相协调;发挥既有网络的综合效益;有序建设中心城轨道交通: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加快推进建设市域轨道交通,为郊区重点发展地区提供保证.有计划地建设大型换乘枢纽,逐步锚固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等原则,2010年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总长度将达到510km,

  • 标签: 轨道交通网络 上海市 换乘车站 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建设 共线
  • 简介:新线下穿既有线问题对广州地铁在建线路的土建安全、投资、工期和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广州地铁6、2号线海珠广场换乘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中,控制了6号线下穿2号线工程过程中的土建施工风险。

  • 标签: 地铁 下穿既有线 有限元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