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胃腺的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及癌症相关通路,结合免疫细胞微环境预测胃腺的预后。方法从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TCGA)和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RNA测序数据和临床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343例胃腺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根据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生存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并使用CIBERSORT算法探索免疫相关基因与免疫细胞微环境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中共获得8 20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4 908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3 294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GSE118916中共获得1 7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09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853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最终获得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IRG)共78个,其中47个上调基因、31个下调基因;其中BMP8A、MMP12、NRG4、S100A9和TUBB3证实与胃腺患者的生存显著相关。生存分析表明高风险组预后差,多因素分析显示风险评分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并在TCGA数据集和GEO外部验证集都有良好预测性能。此外,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分析结果表明,该风险评分可以反映肿瘤免疫细胞微环境的状态。结论BMP8A、MMP12、NRG4、S100A9和TUBB3及其构建的风险模型与胃腺患者的预后相关,结合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为胃腺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肿瘤微环境 预后 免疫相关基因 胃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参数成像术前预测胃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经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检查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腺的13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男93例,女37例,年龄37~84(63±9)岁。根据淋巴结转移状态分为淋巴结转移组(104例)和非淋巴结转移组(26例)。测量光谱CT图像上胃癌肿瘤最大径、动静脉期40、50、60、70 keV单能量图像中病灶的 CT值(表示为CT40 keV、CT50 keV、CT60 keV、CT70ke)、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并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及光谱曲线斜率(K(40-70))。比较两组间各光谱参数的差异,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及最佳阈值以衡量每个参数的诊断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各AUC的差异。结果转移淋巴结组在光谱CT上静脉期CT40 keV、CT50 keV、CT60 keV、CT70 keV、IC值、NIC值、Zeff、K(40-70)及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较低、病理T分期较高、癌胚抗原阳性占比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其中代表性参数为静脉期Zeff:8.4(8.2,8.5)比8.2(8.1,8.3);癌胚抗原阳性占比:34.6%(36/104)比7.7%(2/26)](均P<0.05)。由癌胚抗原和静脉期VZeff联合构建的回归模型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高于其他各参数,其中最佳参数回归联合模型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35(0.759~0.894)、83.65%、73.08%。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静脉期各参数及CEA有助于术前预测胃腺淋巴结转移,其中多参数联合模型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横断面研究
  • 简介:腺癌是癌中之王,由于胰腺生长部位特殊,癌变不容易被早期发现。它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病,所以当获得确诊时,十之八九已向周围脏器如肝、胆道、胃等扩散,根治手术的范围相当大。如果已通过淋巴、血液、神经鞘向远处转移,则只能做姑息性治疗,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只有9个月。

  • 标签: 胰腺癌 治疗 临床 疗效
  • 简介:摘要目前,外科手术仍为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基础与临床研究均证实,乳腺癌在临床确诊时50%~60%已有微小转移灶存在,单纯的手术治疗无法将乳腺癌根治。故作为全身治疗的化疗,日益被重视。术前化疗可以促进乳腺局部肿瘤和转移灶的退缩,扩大手术适应证及缩小手术范围;还可降低癌细胞的活性,预防术中肿瘤细胞的播散,控制临床上未发现的微小转移灶,降低乳腺癌的转移;以及提示肿瘤对所用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等。实践证实,术前化疗具有降低分期的优势。欲使化疗顺利进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 标签: 乳腺癌 敏感性 顺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SP细胞分选法分离并鉴定胰腺癌SP细胞符合胰腺癌干细胞特性。方法1)选用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PANC-1、SW1990,采用流式细胞术SP分选法分离出SP细胞;2)采用平板克隆实验、细胞分化实验、裸鼠成瘤实验研究SP细胞亚群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结果1)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PANC-1、SW1990均含有SP细胞亚群,比例(%)分别是0.58±0.02,8.74±0.33,3.92±0.16;2)胰腺癌细胞SP细胞亚群和non-SP细胞亚群克隆形成能力、增殖分化能力有差异(P<0.05),SP细胞具有更强的克隆形成能力和增殖分化能力;SP细胞的裸鼠成瘤能力至少是非non-SP的100倍。结论胰腺癌SP细胞具有胰腺癌干细胞特性,流式细胞术SP分选法是分离胰腺癌干细胞的可靠方法。

  • 标签:
  • 简介:2015年1月16日,知名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致多器官衰竭病逝,年仅33岁。前几年,还有“林黛玉”陈晓旭、台湾歌手阿桑、复旦大学海归女博士于娟等不少红颜佳丽,均被乳腺癌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 标签: 乳腺癌 诱因 “林黛玉” 复旦大学 陈晓旭 女博士
  • 简介:1病案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癌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7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索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人全部经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癌的43例不能确诊或诊为良性肿瘤的29例,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仍有2例漏诊及1例假阳性。结论应提高临床对甲状腺癌的重视和警惕,术前明确诊断并根据肿瘤的特性、部位及大小采取不同的个体化的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癌 手术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定量直方图参数在鉴别直肠黏液腺癌(MC)和普通腺癌(A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磁共振成像(MRI)及DKI结果完整的110例患者资料,其中MC组16例,AC组94例;两名医师分别在b=1 000 s/mm2的DKI图上勾画感兴趣区域(ROI),并获取DKI定量参数,包括非高斯分布的扩散系数(D值)、峰度系数(K值),通过图像配准获得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直方图分析,分别获得上述各参数的平均值、25%位数、50%位数、75%位数、偏度和峰度。评价直肠MC组和AC组各定量直方图参数分析结果的差异,筛选主要指标及多变量综合分析指标,并评价与组织病理学分型相关的定量直方图参数鉴别诊断直肠MC与AC的效能。结果患者性别、年龄、病灶位置、T分期和N分期在MC组和AC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变量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D50%位数和K25%位数为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均P<0.05),二者联合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85,但采用DeLong法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测得的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结果一致性好,组内相关系数范围0.880~0.981。结论DKI双指数模型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有助于直肠MC和AC的鉴别,其中D50%位数和K25%位数具有鉴别诊断意义,且优于单指数模型的ADC值。

  • 标签: 直肠肿瘤 黏液腺癌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澳大利亚《悉尼时报》报道,人体缺硒会导致人体机能下降,感染高致病性病毒性疾病的危险明显增大,因此多吃富含硒的芝麻、大蒜可使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降低63%。美国科学家指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一种叫弓浆虫的寄生虫有很大的关系,并指出目前全世界有一半左右的人口已经感染了弓浆虫。

  • 标签: 大蒜 人体机能 精神分裂症 澳大利亚 高致病性 科学家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5例胆囊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诊治方式及预后,发现胆囊黏液腺癌临床特点与胆囊恶性肿瘤极为相似,较难鉴别。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活检可在术前明确诊断。手术仍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因腹腔镜手术较开腹优势明显,推荐优先采用。若肿瘤处于T2分期以下且无侵犯转移,其预后一般较好。

  • 标签: 胆囊黏液腺癌 诊治 预后
  • 简介:摘要原发性膀胱腺癌占膀胱恶性肿瘤的0.5%~2.0%,其中脐尿管腺癌占膀胱恶性肿瘤的0.01%~0.70%。原发性膀胱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多数对放化疗不敏感,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总体预后差。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易出现误诊、误治。为推动原发性膀胱腺癌的规范化诊治,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指南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中国泌尿系统遗传及罕见病联盟以及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组织专家根据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类及组织学来源、病因与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等方面编写此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膀胱肿瘤,原发性 诊断 治疗 共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白俊文1刘彩霞2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白俊文1刘彩霞2(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最佳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56例患者均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内分泌治疗,少数患者加131I照射治疗。结果全组乳头状癌53例(94.64%),滤泡状癌2例(3.57%),髓样癌1例(1.79%)。颈部淋巴结转移47例(83.93%),其中双侧甲状腺癌并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13例(23.21%)。肺转移3例(5.36%);骨转移2例(3.57%);术后复发2例(3.57%)。本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双侧甲状腺受侵犯伴双颈淋巴结转移率、肺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同期成年人。37例获10年以上随访,10年生存率97.30%(36/37)。结论青少年甲状腺癌颈部肿块临床表现大多数无特异性,难以与其他颈部肿块鉴别,易误诊,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既使已有肺转移,手术加131I内照射的综合治疗仍能获得较满意疗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