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遗传学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及其规律;人类对遗传的研究从性状开始的,遗传因子的发现到证明遗传密码的存在并破译遗传密码的过程是人们认识遗传的物质基础并揭示遗传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遗传基因这个抽象的概念在思维上和实质上逐渐接近染色体、DNA;然后科学家们证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从此基因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以后人们又发现性状的表达离不开蛋白质(酶)合成,于是科学家们推测并证明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于是最终孟德尔的假设得到了科学解释。人民对遗传学的研究是实质上揭示基因表达的过程,这是生物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 标签: 性状 基因 基因的表达 启动 结构基因 基因表达的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分型、基因测序和基因表达分析在血液肿瘤患者ABO血型鉴定疑难情况中的应用和发现。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科与输血科在血型鉴定时发现血清法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或凝集不典型的患者3例。分别使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和Sanger测序法鉴定ABO基因型,用转录组测序分析ABO和FUT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例12岁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O.01.02和BA.04基因亚型,对应B(A)血清亚型;ABO基因表达量正常(354.80)。1例41岁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A1.02和B.01基因型,对应A1B血清型;ABO基因表达显著减低(45.70)。1例42岁男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患者为A1.02和A2.05亚型,分别对应A1和A2血清型;ABO基因表达量为0。3例患者FUT1基因表达量均在正常范围。临床根据基因型和对应的血清型制定血制品输注策略,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可因血型基因亚型或基因表达异常导致血清学血型鉴定困难。ABO基因分型和血型基因表达分析可帮助准确判定原因,为血制品输注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 标签: 基因 ABO血型系统 血液肿瘤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基因表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多学科共同起作用的综合过程,美术教学离不开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学科的思想方法和课程资源,都可以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将探讨借鉴和挖掘历史学科中的美术基因对于培育和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高中美术 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
  • 简介:【摘 要】 红色基因是实现中国梦的源头活水。引导少先队员认同和坚守红色基因中蕴含的信仰追求,是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挖掘红色基因的内涵,探索增强少先队员红色教育和文化自信的路径、方式,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红色基因 少先队员 文化自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现状,在红色文化保护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重视红色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党的建设、思想道德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功用。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作为广东红色文化名片的“左联潮州六杰”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日渐被人们遗忘,这样的现状无疑是令人痛心的。因此,加大力度保护、抢救和传承潮籍左翼作家红色文化的脚步刻不容缓。

  • 标签: 潮籍左翼作家 红色文化 传承研究
  • 简介:摘要:历史是令人深思与值得回顾的,中国历史从混乱到统一经历了浴血奋战,太多的人为了国家安危,不顾自己安危。他们的存在是国家拥有希望的保证,他们的鲜血汇成的是一面面的红旗,而他们也成为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它已然成为了一种精神,深藏在我们心中。它是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力量;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熠熠闪烁着的光辉,把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底;它也是人们永存心中的信仰,爱党爱国爱人民。下面我们将讲述如何探寻回顾历史,寻找红色基因

  • 标签: 百年历史 传承 红色基因
  • 简介:   【 摘 要 】: 基因工程技术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成为目前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医药研发、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生产方面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基因工程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 关键词 】 : 基因工程;生物医药;生态保护;食品生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 ( 2019 ) 231-0145-02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近些年来基因工程发展迅速,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1] 。基因工程能够运用预先设计的重组 DNA 实现改变细胞功能,按照人类意愿获取表达产物。在医药方面,人们将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各种疫苗和药物研发、基因诊断和临床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成效。此外,基因技术还在改良农作物、治理农药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未来的基因工程技术发展需要努力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技术能够成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基因工程技术    1.1 基因工程简介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或 DNA 重组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人为地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另一种受体细胞,并使其在受体细胞内表达,最终获得所需的生物活性产物。基因工程的操作依赖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 连接酶、运载体三大工具。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在特定 DNA 位点切断 DNA 的酶,它可水解目标 DNA 分子骨架的磷酸二酯键,特异地将所需基因切下。 DNA 连接酶是一种能催化 DNA 中相邻的 3’- 羟基和 5’- 磷酸基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并把 DNA 拼接起来的核酸酶。载体作为 DNA 片段的运载工具,能够装载将外源 DNA 片段并送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同时这种工具也是一种 DNA 分子,基因工程技术为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    1.2 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迄今为止,基因工程已经成功应用于细菌、植物和动物的研究领域 [2] 。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工程菌提取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植物使其具有抗病虫害的能力,在农业领域能够显著提高粮食产量;而在动物方面主要是培育转基因动物,将能够表达特定蛋白的基因转入动物体内,从而表达出原来没有的新型性状。近年来,基因工程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    1.3 基因工程技术的优势   基因工程的显著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跨物种性,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限,成功实现了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的遗传信息转移和重组,如在农业领域,提高畜养殖的品质,降低农药对人类的危害。基因工程的另一优势就是可以进行无性扩增,导入宿主细胞的外源 DNA 能够特异性扩增和表达,极大地方便了实验研究和实际应用,如在医药方面,将基因工程技术与工业化生产相结合,高效提取干扰素、疫苗等药物产品。    2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2.1 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许多药品的有效成分(如蛋白药物、疫苗等)其来源受限且造价高昂,需要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微生物组织中提取。微生物在营养充足、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以迅速繁殖、生长,实现大规模培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体外构建含目的基因的重组 DNA 分子,然后导入微生物体内,可利用微生物的规模化培养大量生产所需的药物成分,从而生产降低成本。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必不可少的蛋白类药物,然而过去人们只能从动物(如猪、牛等)的器官中提取,其产量低、高成本限制了该药物的工业化批量生产。而基因工程技术能将合成人胰岛素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使产量大幅提高,同时药品价格降低 30% ~ 50%[3]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制备疫苗,将基因重组后的质粒注入机体,激活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免疫应答,这种疫苗抗原单一,易于制备,被成为 DNA 疫苗(又称核酸疫苗),能够用低廉的代价预防多种疾病,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另外,基因工程还能够制备白细胞介素 -2[3] ,这是一类能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增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的低分子糖蛋白,临床上用于病毒性疾病和多种肿瘤的治疗。因此,基因工程技术对新型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改造基因,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缓解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有某种功能的基因转入患者的靶细胞或个体基因组的某个位置,纠正缺陷基因或代替缺陷基因表达,进而根治疾病 [2] 。基因治疗具有特异性强、靶向性高和治疗效果好等特点。由于基因诊断的灵敏度高、适用性强、诊断范围广,使其在临床诊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 基因工程技术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应用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培养出具有降解功能的基因工程菌,将具有降解乙烷、辛烷、二甲苯和樟腦等功能的质粒转入到同一菌株培养,进而制备出可降解重金属污染的基因工程菌 [4] 。该工程菌具有超快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对石油、重金属等降解速率快,效率高,能在几个小时内降解掉海上石油泄漏产生的多种烃类,而自然条件下利用自然菌降解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此外,重金属污染在环境中随食物链会最终会进入人体内,造成严重机体的伤害,如镉大米等实例已经层出不穷。目前人们开发并培养具有对重金属具有降解能力的细菌,经过基因工程技术培养扩增,将这些细菌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与此同时,人们还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植物对重金属的抵抗能力。首先人们从能够脱汞的细菌中得到目的基因 [4] ,然后将构建的重组 DNA 分子整合到植物中,经过脱汞基因的扩大表达后,该植株获就得了对重金属汞的抗性,使其能够在土壤中吸收汞或甲基汞,并以气体汞的形式从叶子表面排入到大气当中,目前烟草类植物和拟南芥均已通过 DNA 重组技术获得了重金属汞的抗性基因。    2.3 基因工程技術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以下将重点介绍对植物源食品、动物源食品两个方面的应用情况。基因工程技术为植物源食品原料品质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大豆、玉米、油菜、番茄、马铃薯等农作物经过基因工程的改造后均具有优良的性状和富含更加丰富的营养成分。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麻酸)是油菜籽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人们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硬脂酰 COA 脱氢饱和酶基因导入油菜籽中改变农作物的性状,有效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农作物的营养价值 [5] 。在动物源食品中,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利用的转基因手段对鱼类和家畜等进行定向的改造。如利用基因工程制备携带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的运载体,用显微注射法将其注入奶牛的受精卵中,培育的转基因奶牛的乳汁中含有生长激素。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还能生产一些特殊食品如基因工程疫苗——食品疫苗。食品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些致病微生物相关的抗原基因导入植物的受体细胞,并能够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使受体植物成为具备抵抗某种疾病的疫苗,同时该疫苗能够保持重组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3 基因工程面临的挑战   虽然目前基因工程为人类的生存和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未来的发展依然面临挑战。由于基因的随机整合性,基因工程技术的临床应用有可能导致原癌基因突变,或钝化抑癌基因,从而导致细胞的癌变,而且使用的导入载体多为病毒载体,其在人体内有潜在的危险性,导致基因工程治疗策略的发展依然受到了限制 [2] 。转基因生物具有自然状态下不存在的性状,进入到自然环境中有可能打破生态环境中的营养结构,破坏生态平衡。水稻、大豆等转基因食物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食物中新接入的基因在原理上并没有危害,但人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繁多复杂,是否真的对人类没有影响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2] 。    4 结论   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衡量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农业、食品生产等方面应用价值的重要标准,需要相关研发、监管机构严密跟踪监测。尽管基因工程还存在许多不足,但这是一项正在不断发展完善的技术,随 CRISPR/Cas9 系统(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研究突破和碱基编辑器的开发 [6] ,基因工程的技术也在日益发展,将会对人类生活来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毅 . 基因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 20 ( 35 ): 146-147.    [2] 张军梅 .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J]. 北京农业, 2011 ( 36 ): 11-12.    [3] 赵煜 . 基因工程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7 , 4 ( 46 ): 9103-9105.    [4] 牛炳晔 . 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 [J]. 环境工程, 2010 , 28 ( S1 ): 407-409.    [5] 申梦雅,张永清,王德国,等 . 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J]. 广东化工, 2016 , 43 ( 10 ): 99-100.    [6] 王皓毅,李劲松,李伟 . 基于 CRISPR-Cas9 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研究 [J]. 生命科学, 2016 , 28 ( 8 ): 867-870.

  • 标签:
  • 简介:摘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历经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磨炼筛选,不断孕育积淀升华的决定中国共产党人本质特征的特有品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需要从教育、制度、文化、实践、领导等方面多元用力。本文围绕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探究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该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加以传承和弘扬。

  • 标签: 红色基因 地方红色资源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 简介:摘要:生物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由来以及发展的历程,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在文章的介绍中以初中《生物学》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旨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提供有效的方法,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 标签: 初中生物 教学设计 重难点突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载体,伴随华夏文明一路相行,承载了中华民族对世界与生活的感知与理念,是民族心、传统美、生活情的高度凝炼,作为深植于我国民间的艺术,其丰富的艺术形式、精致的艺术语言、逼真的艺术形象为大学艺术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与财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备受关注的21世纪,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运用美术教学手段,挖掘好、利用好、拓展好、传承并拓展剪纸艺术的“非遗”基因,使青少年逐步担当起保护和传承的重任。是新时代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美学创作的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

  • 标签: 剪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摘要】红色基因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决定其政治本质和基本政治特性的因子,主要包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爱国强国的责任担当、忠诚为民的人民情怀、坚贞勇毅的优良品质等四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它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必须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和创新红色教育。本文通过分析红色基因传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究如何将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思政课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使各行各业都面临经营危机,打乱了企业发展的脚步。在IVD行业中,华大基因却在这场疫情危机中找到突破的方法。本文通过若干财务指标分析华大基因转“危”为“机”的具体表现,并从其研发能力、战略布局、企业竞争优势、业务布局和获现能力五个方面总结归纳了企业应对危机的一般规律,对IVD行业和其他企业具有较深远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新冠疫情 IVD行业 危机应对 竞争优势
  • 简介:【摘 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内在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在幼儿园活动中利用红色资源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红色基因为教育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培养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红色基因得到了丰富的展现与拓展,引导着中国未来向正确道路发展。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全国上下也展开着轰轰烈烈的“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作为大学生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培养的是未来中国的支柱人才,更有必要在大学生走出校门前夯实其政治根基。据有关调查分析,红色基因教育地位还不够突出;一线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不是很高,了解红色基因的大学生比例还不太大。所以,要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目标,迫切需要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本文基于红色基因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运用研究展开论述。

  • 标签: 红色基因 高校学生党建 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