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是多事之秋的一年,也是有史以来,中国首次向全世界公开展示自己文化形象的一年。在座的各位都是这些事件的亲历者。作为学者,我们没有其他奢望,唯一想做的就是从人类学跨学科的视野将中国文化展示或书写出来。人类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看上去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它应该从苏格拉底开始,其前身是希腊德尔菲神庙中那句古老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尽管国外人类学界不断革新,但中国人类学研究目前基本上还是在沿袭凌纯声、费孝通先生的路数。我们没有资格来评价这些大师,但觉得这种研究范式存在一些问题。

  • 标签: 文学人类学 中国文化 第四届年会 学术总结 符号经济 “认识你自己”
  • 简介:根据沃尔夫冈·伊瑟尔的文学类学,文学虚构诞生于"虚构的"、"想象的"和"现实的"这三类因素间的互动游戏中。前两类因素并非专属于文学作品,也并非现实的对立面,而是暗示着人渴望不断地将其可塑性付诸具形的特质。历史上多样化的文学虚构作品像镜子一样,能使人理解人何以能超越和重塑历史语境中既存的关于人和世界的图景。在新时期早期的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小说《梦月》(1609/1634)中,一贯被视为对立面的现实和虚构既是一个重要主题,同时这两者的对立也遭到了质疑。本论文试图运用伊瑟尔的上述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以考察该文学虚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探究该虚构文学作品何以能重塑新时期早期关于人和世界的图景。

  • 标签: 文学人类学 虚构的 想象的 现实的 人和世界的图景
  • 简介:赏析:威廉·亚瑟·沃德(WilliamArthurWard,1921-1994)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及牧师。沃德在诗中告诉我们,为人要宽宏大量、乐于合作、热心助人、随和开朗,做事要满腔热情、心怀好奇、沉着忍耐、持之以恒。倘若如此,不仅可以帮助、成就他人,也能获得自我内心的愉悦,更能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 标签: 人生真谛 著名作家 社会价值 个人价值 教育家
  • 简介:乏味的人生,就如同用温吞水冲泡的咖啡或香茗,精魄尽失,大煞风景。精美的人生则耐读宜品,可圈可点,惹人欣羡神往。

  • 标签: 人生 生命 生活 做人
  • 简介:记忆与本能一个中文系学生交来她的毕业创作,科幻小说《火星人》(同学们的评语是“想像力非常丰富”)。写一航天工作者在火星上找到一颗血红的钻石,带回地球,发现里面包含着一滴血。科学家用这血克隆了一个人,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婴儿,取名黄海。彼时地球环境已经恶劣到难以生存,到处是热风、沙尘暴。

  • 标签: 唐韧 《科学人文随笔二则》 中国 当代文学作品 随笔
  • 简介:人生的酒盏(一)莱蒙托夫我们紧闭着双眼,饮啜着人生的酒盏,却用自己的泪水沾湿了它的金边;(二)待到蒙眼的遮带,临终前落下眼帘,诱惑过我们的一切,随遮带消逝如烟;(三)这时我们才看清;金盏本是空空,它盛过美酒──幻想,但不归我们享用!一八三一年ЧАЩА...

  • 标签: 翻译说明 莱蒙托夫 生活哲理 一代青年 不断线 临终前
  • 简介:有人说,俗文学是一种消费文学,我承认。有人说,俗文学是不上大雅之堂的,应该站在雅文学的角度去抵制它。那么,我是万万不能赞同的。

  • 标签: 俗文学 雅文学 消费文学
  • 简介:人们常见的“残局”,竟然幻化成了诗的意象。使之幻化,使之具形的,是某种人生经验。“找不到定势的残局”——人生经验的凝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诗的意象的独特。说“某种程度”,是光有人生经验的人,还不能成为诗人,他还必须有诗的

  • 标签: 人生经验 意象 定势 光闪烁 誓言 程度
  • 简介:只有学会在生活中做减法,幸福才能不断增加,这就是极简主义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真谛。其实这也不是他们的独创,诗仙李白一千多年前就已参透人生百味,写下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豪迈诗句——不论外物如何,只要脱去物质和虚名的缠累,回归到真实而丰富的精神家园,就能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幸福与安然。

  • 标签: 美好生活 减法 人生 加法 极简主义 精神家园
  • 简介:俗话说:“人无笑脸不开店。”作为一名宣传干部就更要有亲和力。要学会“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切忌“热起来像火,冷起来像冰”,要始终于平淡中见风格、见真情,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体现出自信、大度和从容。要想让自己时刻保持自信、大度和从容的状态,就缺不了人生的三件宝,它们就是——学习、行动、忠诚。

  • 标签: 演讲稿 应用文写作 语言 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