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1](P15、14)这种把自由人性看成是完美人性的思想,自由或幸福的人性就在人的天性或感性自然之中,实现人性自由的最有效途径是人的理性

  • 标签: 峰巅西方 美育思想 西方美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10
  • 简介:[1](P15、14)这种把自由人性看成是完美人性的思想,自由或幸福的人性就在人的天性或感性自然之中,追求理性自律的美育与追求感性自然的美育

  • 标签: 峰巅西方 美育思想 西方美育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大国实力地位的下降,它们明确意识到,用军事颠覆、经济封锁或政治遏制方式来瓦解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可能,于是,美国总统布什抛出“超越遏制战略”,以接触代替遏制,发挥美国的相对优势,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和平演变”的方式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政治多元化和经济自由化,最终动摇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基础。

  • 标签: 西方意识形态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转基因 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多元化 攻势
  • 简介:马礼逊的《西游地球闻见略说》对于中文的现代变革来说,代表了一种划分层次的逐层思维,以及在叙述时逻辑论证上的逐层推进,体现了一种现代理性的思维方式;米怜的《张远两友相论》是中文第一部对话体小说,它改变了中国白话章回小说的结构,开创了一种新型的中文小说文体;郭士立的书信体小说,把西方的书信和中国的尺牍相结合,用西方书信体的内容,加上中国尺牍的包装,在中文小说形式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 标签: 欧化 新小说 改造国民性
  • 简介:19世纪末以来,当人们试图强调纯属形式的主观性以对抗生存的悲剧性处境时,西方社会和文化呈现出一种原始的“喜剧性”特征。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定义的悲剧衰亡,现代悲剧在秉持一贯的目的和立意的同时,其形态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表现为:营造情境;超时空的历史凝缩;思想具象化与场景言说;悲剧喜写;语言的本体化等,这些改变反映了西方人对自我生存本质的理解与表述。

  • 标签: 西方 悲剧 现代 形态 “形而上”
  • 简介:将“五四”新文学的研究纳入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的宏观格局,已经若干年了。然而,若干年过去了,可曾有入把这“碰撞”“交汇”的笼统字眼再变成具体、深入的理论解说吗?所谓“五四”时期中西文化的交汇,实质上是西方文化向中

  • 标签: 文化原型 西方文化 中西文化碰撞 创作理论 近代文化 日本近代化
  • 简介:西方现代派”与中国“现代派”文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当代文学界的研究热点,以往多借助比较文学的方法探讨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差异。本文拟转换设问的方向,将1980年代“西方现代派”知识的生产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袁可嘉定义“西方现代派”方式及其内在逻辑的考察,提出作为1980年代中国文坛重要资源的“西方现代派”不能完全等同于Modernism,其知识形态(历史分期、思想特征和艺术观点)需要放置在“文革”后的具体语境中才能得到更清晰的理解;这一清理为进一步认识“西方现代派”与“新时期文学”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可能。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西方现代派 袁可嘉 知识生产
  • 简介:王凯的冷与热军政主官的关系,多是带过兵的军队作家才会去写的题材。最近两年,就我所见,徐贵祥写过,王凯写过,他们都有在连队带兵的经历。军政主官之间矛盾往往都不是大方向上的问题,而是具体的、小处的,没有在连队生活中浸泡过的人,可能感受不人味,写作不出味。

  • 标签: 军队 贴近现实 作家 小说 徐贵祥 军政
  • 简介:意义形态和意象形态的关系不仅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是两个时代的关系。尽管意义形态迄今尚未走出体制格局而成为一种自足的文化,但80年代它以“精英”的面目和寄身体制的存在方式却大出风头。如果把那个时代叫做“精英化时代”的话,那么90年代则风向顿转,意象形态的崛起既在一定程度上消削了作为政治文化的意识形态,同时也顺便把依托意识形态而存在的知识分子文化放逐到一边。精英“下课”了,而歌星、舞星、影星、模星、球星之类的“大众偶像”却开始登台亮相。很明显,大众需要通过对偶像的崇拜来完成自己

  • 标签: 意象形态 大众文化 意识形态 知识分子文化 文化形态 两种文化
  • 简介:摘要军队后勤是连接军事与经济的桥梁,它总是力求以最少的物质消耗,最大限度地满足军队需要,它的原动力在于国民经济可能提供的用于军事目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国家经济活动在军队中的延伸。其活动方式、基本构成、管理手段、运行目标等方面都与经济领域有较多的相通之处。本文提出军队后勤结构的概念,并分析军队后勤结构基础要素。

  • 标签: 军队后勤后勤结构
  • 简介:《东方—西方》摄于1999年,获2000年第7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获2000年恺撒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提名。该片导演雷吉·瓦尔尼耶是法国电影肥皂剧之王,他的《印度支那》曾获得199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殊荣,1994年的《一个法国女人》讲述了军人婚姻生活的故事。他两部得到奥斯卡青睐的影片有一些相似之处:故事都发生在异国,《印度支那》在印度,而《东方—西方》讲的是前苏联;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印度支那》讲的是法国殖民地的故事,《东方-西方》讲的是四十年代斯大林执政的苏联。本片的编剧是俄国的谢尔盖·巴德罗夫、鲁斯达姆·伊布拉基姆别科夫、鲁伊·加尔杰利和雷吉·瓦尔尼耶。剧本并非取材于真实的故事,而是想象出来的。卡特琳娜·德诺芙在《印度支那》有过出色表演,《东方—西方》就是为她(本片扮演法国女演员加布里埃尔·杰维里)和很讨人喜欢的奥列格·缅什科夫(本片扮演医生阿列克赛·戈洛文)量身订做的。谢尔盖·巴德罗夫在1984年前就创作过约30部电影剧本,之后与人合作做导演,他导演的影片有1984年的《草地上的美梦》,1987年的《外行》,1989年的《自由是天堂》。苏联解体后,他居住在美国,曾与人合作写了剧本《要爱的人

  • 标签: 东方—— 方——西方
  • 简介:摘要装饰主义ArtDeco即放射状的太阳光与喷泉形式象征了新时代的黎明曙光;摩天大楼退缩轮廓的线条二十世纪的象征物;速度、力量与飞行的象征物交通运输上的新发展;几何图形象征了机械与科技解决了我们的问题;新女人的形体透露了女人赢得了社会上的自由权利;打破常规的形式取材自爵士、短裙与短发、震撼的舞蹈等等;古老文化的形式对埃及与中美洲等古老文明的想象;.明亮对比的色彩。

  • 标签: 西方现代美术 装饰主义 运用 风格
  • 简介:卡门可能是世界文学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女性形象。170年来,她平均每年出现在一部新的改编中,但各种体裁改编大都平浅了原小说的复杂性。本文回到梅里美小说的文本进行细读,指出小说中的卡门,是作者精心编织的一个东方女性的他者神话,背后蕴藏了欧洲现代化进程中,西方文化对"内部的他者"既向往又恐惧的复杂文化心态。20世纪下半期,卡门出现在东方艺术作品中,在当代东方,卡门所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她成了西方文化观念的表征。从中国作家李冯的中篇小说"卡门"中,可以看到现代化进程中的东方社会拒绝卡门形象体现的异类价值,却又难以完全排除"卡门精神"中的某些成分。

  • 标签: 卡门 神话 形象 现代化
  • 简介:人是有层次之别的。从阶级论的角度讲,有剥削和被剥削阶级:从物质占有的角度讲,有富有和贫穷;从身体状况的角度讲,有健康和病弱;从灵智开发的角度讲,有开悟和蒙昧;从精神境界的角度讲,有高贵、平庸以至卑劣。而文学,说它是写实也是虚构,其实这写实和虚构都要通过心灵之象得以呈示,所以,文学在某个意义上说,

  • 标签: 阿拉伯树胶 新写实小说 启蒙主义 多余人 新写实主义 写作形态
  • 简介:1902年由梁启超发动的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兴起之后,与南方以上海的"海派京剧"为代表的新形态剧种创造相对应的,是北方以成兆才、月明珠和"警世戏社"为代表的评剧新形态剧种的创造。他们以自己非凡的创造力,为戏剧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近代性戏剧的到来,贡献了卓越的智慧和才华。评剧的创造是中国近代戏剧史上重要的篇章,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篇章。

  • 标签: 戏剧改良 近代性 剧种 形态 警世 中国戏剧史
  • 简介: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Duras,1914-1996)是法国当代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剧作家。1984年,小说《情人》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从此获得世界性声誉。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过程中,她写下了30多部小说,10多部戏剧作品,指导参与了20多部电影的拍摄完成。

  • 标签: 当代小说 玛格丽特·杜拉斯 龚古尔文学奖 《情人》 电影剧作 戏剧作品
  • 简介:<正>一、近代小说的分期和发展(一)近代小说的分期问题:1949年以前出版的有关文学史或论著中,由于把自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之间的文学称为“近代文学”的文学史断代思想在当时还未形成,“近代文学”只是作为“清代文学”或“近

  • 标签: 资产阶级改良派 五四运动 革命派 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近代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