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新《行政诉讼法》在颁布之际率先响应、临时修改,增加规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新《行政诉讼法》在颁布之际率先响应、临时修改,增加规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 标签: 《行政诉讼法》 立案登记制 立案审查 案件受理 人民法院 当事人诉权
  • 简介:摘要现行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与1979年刑法的相关规定相比,在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范围的问题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上述关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显现出较大缺陷,没有达到相对负刑事责任立法形式的立法要求,导致立法与司法实践严重脱节。在学理上和司法实务中产生了重大的分歧。

  • 标签: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责任标准 刑事责任
  • 简介:环保部4月14日通报,2014年全国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万余件,罚款数额达31亿余元,广东和浙江行政处罚案件数均超过万件。2014年,各地积极推进环保公安联动执法,全力打击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总计2180件,超过2013年的3倍,公安机关受理2080件,

  • 标签: 环境违法案件 立案查处 公安机关 环保部门 环境污染 罚款数额
  • 简介:摘要刑事和解主体的定位,应当从实践应用刑事和解制度参与人的利益和效用出发,以主体性要素为基准,包括基础性要素和必要性要素。刑事和解中的主体应当包括加害人、被害人和公权力机关三方,其中公权力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刑事和解三方主体的关系应属典型的公法契约关系,其关系模式应定位为平等关系。

  • 标签: 刑事和解主体要素 加害人 被害人 公权力机关
  • 简介:摘要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刑事拘留作为一种应付紧急情形的临时性强制措施,其内涵决定了由它产生的羁押状态除了拥有一般羁押强制性、法定性的特点外,还拥有紧急性、暂时性的特点。但在实践中侦查机关对刑事拘留的使用已经背离了刑事诉讼法立法目的,本文就从该问题的成因分析,提出了几条改革的意见。

  • 标签: 拘留 现状 问题 完善
  • 简介:摘要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赫伯特.帕卡提出诉讼价值的观念,之后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刑事诉讼的价值理论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关于刑事诉讼价值的基本理论,试图从多种理论的较量中探索平衡我国的刑事诉讼的价值。

  • 标签: 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价值 价值选择
  • 简介:摘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本文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及其在刑事审判中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 简介:摘要:刑事缺席审判的适用条件是贪会路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等相关的犯罪活动,根据我们国家《刑事诉讼法》第291条当中规定,对于贪污贿赂犯罪类型以及需要及时进行审判,经过最高检察院核准的恐怖类型犯罪活动,符合缺席审理的条件,应当开庭审判。而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针对刑事缺席审判中的律师辩护,做出具体探讨与深入剖析。

  • 标签: 刑事缺席审判 律师辩护
  • 简介:  企业破产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有益作用,但同时在破产程序中也出现了大量恶意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破产欺诈行为,欺诈破产之风,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严重影响了社会信誉及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严惩破产欺诈犯罪成为当务之急.……

  • 标签: 中的破产 破产欺诈 视野中的
  • 简介:刑事实是合理、准确量刑的基础,传统的证明理论主要围绕定罪活动进行,对于量刑事实的研究较少,因此在量刑程序改革背景下来讨论关于量刑事实的讨论显得意义重大,量

  • 标签: 事实界 量刑事实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治建设也不断进步和完善。然而近几年媒体曝光了多起典型案件,不难看出我国的司法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不少地方需要完善。比如如何发挥律师、法官、检察官在预防冤假错案中的作用,如何防止刑讯逼供,我国的相关立法是否不够细致等。这引起了全社会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冤假错案的发生,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国情,分析我国发生冤假错案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实现司法公正,维护法治和社会秩序。

  • 标签: 冤假错案 刑讯逼供 疑案从无
  • 简介:摘要刑事和解理论的产生正顺应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了这一要求,它的研究及运用既能节省司法成本、提高刑罚效益,又能最大限度保护加害人及被害人的合法利益、实现加害人的再社会化,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刑事和解 可行性论证 前景展望
  • 简介:摘要《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言下之意,除“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应判处死刑外,其他犯罪人均不适用死刑。“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是我国的基本死刑政策。

  • 标签: 慎用 死刑 醒悟悔罪 缓期 毒品犯罪
  • 简介:摘要这次对刑事诉讼目的的修改,既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重视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人权事业从理论到行动的深刻进步,更将进一步推动人权保障意识在全社会的普及与发扬。

  • 标签: 人文精神 人权 刑事诉讼目的
  • 简介:众所周知,当前的反腐工作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特有的证据及司法体制,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现代反腐机制的两把利剑,其在实践中的证据互认及衔接问题日显突出,而两者的证据衔接机制顺畅与否将直接影响反腐斗争的力度及成效。因此,本文意在通过论述两者的内涵及转化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两者转化的理论途径。

  • 标签: 纪检监察 刑事诉讼 证据转化转化 机制研究
  • 简介: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以及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来到发达地区暂居发展,导致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化,违法犯罪事件日益增多,犯罪手段多样化。而且随着人均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大多数肇事者都拥有部分的反侦察能力和伪造现场的能力,使得公安工作遇到了困难。在此情况下,刑事科学技术就显得日益重要。刑事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刑事科学技术的工作人员在犯罪现场的现场勘查中所收集到的证据、线索等,在捉拿犯罪嫌疑人时都会给予公安工作者极大的方便,是公安工作快速、高效的有力保障。时至今日,刑事科学技术为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技术支持!

  • 标签: 公安工作 现场勘查 检验鉴定 痕迹检验 微量物证
  • 简介:本文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情况,参考各国关于卫未成年犯罪非刑事处罚方式,提出了我国关于未成年犯罪非刑事处罚方式的设想,旨在促进我国未成年犯罪刑事处罚的改革、完善和补充。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非刑罚处罚 保安处分 收容教养
  • 简介:摘要2012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改了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这是我国刑事司法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其中将尊重与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写入了新法更是一大亮点。本文基于此,对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被告人以及嫌疑人的人权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更好的理解新刑事诉讼法中尊重与保障人权的精神。

  • 标签: 刑事诉讼法修改 宪法 尊重与保障人权
  • 简介:摘要《刑事诉讼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1979年7月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1980年元旦实施。之后与1996年进行了一次修订,2011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最终,新的《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元旦开始实施。原来的《刑事诉讼法》主要关注于犯罪嫌疑人的判决,而对财产方面的规定很少。这造成了在实际司法过程中,对各种贪污及其他犯罪行为惩处力度不足的现象,因而在新的《刑事诉讼法》中,出现了财产没收程序的相关法律法规。本文首先分析了了《刑法》中财产没收制度的分类,并根据制度分类探讨了判决前的财产没收程序问题,最后判决前财产没收程序的立法意义和不同立法方式。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判决前 财产没收程序
  • 简介:一、刑事判决书(79)五法字第54号本院于一九五八年十月三十日以(58)法刑字第332号刑事判决书,判处反革命犯王竹心有期徒刑陆年。院

  • 标签: 判决书决定 右派问题 改正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