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赵逵夫先生,甘肃省西和县人,1942年12月生,1967年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79年,考取了著名声韵学家、古文论专家郭晋稀教授的

  • 标签: 屈原 诗经 赵逵夫 离骚 甘肃省 重大问题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直到21世纪的今天,童庆炳始终活跃在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界的前沿。从“文学审美特征论”的提出、心理美学和文体学丛书的编撰,到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实践、文化诗学的构想,他的思考紧紧追随着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但他从不一味地追踪学术热点,而总是以对话的姿态参加各个时期、各种话题的讨论,既保持开放的立场又有所坚持,从而在丰富、深化自己的学术研究的同时发出属己的独特声音。正因为如此,他每一时期的研究成果都及时在学界引起广泛的反响。

  • 标签: 学术研究 文学研究 童庆炳 审美维度 20世纪80年代初 述评
  • 简介:2011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0周年的纪念日,鲁迅研究也走过了100年的岁月。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始终影响着中国现代的历史进程。因而如何透过百年的风雨,总结与提炼出鲁,

  • 标签: 鲁迅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现代史 述评 反思 历史进程
  • 简介: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原本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感官途径——"听"在文学研究中越来越不受重视,而各种"声音"在诸多文学文本中却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从读图时代的局限、剖析声音的意义和重构"听"在文学研究中的功能三个方面概括、评述国内学者在听觉领域的探索,并得出以下结论:视觉的过度运用严重限制了文学研究特别是外国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必须重拾"听觉"这一重要研究维度,而积极开展听觉研究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摆脱既有理论窠臼,则是推进乃至实现文学研究中的"听觉转向"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文学研究 听觉转向 声音 文化建构
  • 简介:<正>“新启蒙”是近几年最具欺骗性,同时也是最具煽动性和蛊惑性的热门中的热门话题和口号。与四项基本原则尖锐对立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之所以越演越烈,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启蒙”构成了它的核心内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具有机关刊性质的《新启蒙》的问世。《新启蒙》的主编在第1期的《编后》中写道:

  • 标签: 新启蒙 人权 知识分子 述评 反封建 方励之
  • 简介:<正>西方对于《浮士德》的“各种研究著作堆积如山,仅仅开列一个书名目录就要超过本书的容量”。在德国,《浮士德》研究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浮学”,较之中国的“红学”研究还要广泛、深入和持久。在中国,对于《浮士德》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远不如西方那么热烈。但是,在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几十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现了不少歌德及《浮士德》的研究、评论家,发表了一批水平较高的研讨文章。本文试

  • 标签: 研究述评 浮士德精神 评论家 文学史 研究著作 评论者
  • 简介:丁玲以她独特的创作成就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采,站立于急剧变化,纷纭复杂的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原野。她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艰难的艺术探索的旅程,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启示和深沉的思考。她那“一个浪来”“被托上云霄”“一个波去”“又被沉入海底”的离奇浮沉的政治生涯,似乎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走向成熟的艰苦历程的代表。正由于这样,丁玲研究在新时期以来,成了研究者的热点。一、新时期丁玲研究的总体估价

  • 标签: 丁玲创作 研究述评 《在医院中》 研究者 “莎菲型” 独特艺术个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4
  • 简介:制度性腐败的学术环境,而是他个人的学术品德问题,所以腐败与反腐败都是一个体制的问题

  • 标签: 学术体制 学术腐败学术
  • 简介:<正>网络与诗歌的联姻,诗歌借助网络而生存与发展,从而呈现出丰富的情状和活跃的态势,这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新诗创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与此同时,对网络诗歌现象的关注以及对网

  • 标签: 网络诗歌 诗歌理论 中国新诗 现代汉诗 吴思敬 诗歌写作
  • 简介:以翁方纲为核心的肌理派是清代四大诗歌流派之一,影响深远.其论甫出,袁枚等时人的最初批判,使得对肌理派此后迄今的研究一直在承说和反驳中进行.这一研究历程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界为前后两期,梳理对肌理内涵与诗学内容中'理'、'法'、'实'等核心问题的探讨,论析分歧较多的关于肌理派意义和影响的评价形态,总结并厘辨以往研究的得失,当是本课题及清代诗学研究向纵深拓展之不可继续延宕的必要工作.

  • 标签: 肌理派 翁方纲 肌理说 研究综述 诗歌 文学评论
  • 简介:本文拟对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的张承志小说研究作出简要的梳理和评论.分两个方面:一是对张承志小说文学意义的阐释.研究者在这方面挖掘深入,成果丰富,从中也可看出对张承志小说的研究伴随着新时期文学观念的变化和批评方法的不断出新.二是对张承志小说的价值评判.研究者由最初的以赞赏为主,到九十年代以来产生较大争议.人们开始对张承志精神探求的最终选择和方式姿态产生质疑.

  • 标签: 张承志小说研究 文学阐释 价值评判
  • 简介:国外赛义德研究大致包括三个主题:后殖民研究、知识分子研究、批评思想研究。这些研究梳理了赛义德学说的发展脉络和内在矛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动态,但往往忽视三个主题之间的有机联系,在赛义德的身份定位与批评理论的关系及其思想传承方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所欠缺。批判性地借鉴国外赛义德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国内赛义德研究。

  • 标签: 赛义德 后殖民研究 知识分子 批评思想
  • 简介:曹雪芹祖籍论争述评张庆善在《红楼梦》研究中有很多争论不休的问题,曹雪芹祖籍问题,即是历年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尽管曹雪芹祖籍在辽阳的文献史料证据很多,红学界绝大多数学者均取“辽阳说”,但坚持“丰润说”的学者却毫不退步,尤其近两年来争论渐趋激烈,以致祖籍...

  • 标签: 曹雪芹祖籍 丰润说 周汝昌 《五庆堂谱》 辽阳说 《红楼梦》
  • 简介:2010年10月16至17日,由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包括我院教师在内的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在会上数十位专家介绍了自己潜心研究的课题,就古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讨论十分热烈。

  • 标签: 学术动态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新闻传播学院 2010年 学术研讨会 山东大学
  • 简介:编辑先生:读贵刊2009年12期《与鲁迅同行的民族教育家伍仲文》一文,受益良多。但该文云“1913年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视学规程》”,这说法不妥,当时并没有国民政府。

  • 标签: 书简 学术 国民政府 2009年 教育家 教育部
  • 简介:2017年10月10-14日,“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杜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众多高等院校及学术机构的8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杜甫研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术讨论与交流。本次会议由中国杜甫研究会主办,安徽大学文学院承办。开幕式上,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怀东教授致欢迎辞,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

  • 标签: 学术动态 国际学术研讨会 杜甫研究 安徽大学 第八届年会 专家学者
  • 简介:2009年8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和湘潭大学联合主办,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的第七届明代文学年会暨明代湖南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大学举行。来自日本金泽大学、神奈川大学,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 标签: 学术信息 国际学术研讨会 明代文学 湘潭大学 湖南文学 新闻学院
  • 简介:辛亥革命前一年,苏州吴江费家的一个孩子出世了,他出世的这一天是农历十月一日,民间的鬼节。鬼节里出生并长大的孩子,叫费孝通。八十多年后,费孝通回忆少年经历时不无幽默写道:"我从小性情恶劣,经常寻事哭闹,曾经从堂户满地滚过天井,后来成了我在家属圈子里

  • 标签: 费孝通 学术道路 中国社会人类学 学术生命 马林诺斯基 学术生涯
  • 简介:<正>八十年代的鲁迅研究在鲁迅研究史上无疑是一场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对传统思维模式、研究方法的革新,同时也在于对作为有“意味”的文的“形式”的发掘。传统研究习惯于以历史的真实看待文本,因而在对作品的分析中形成了“历史背景——作家评论——艺术分析”的模式。这一研究模式发制于历史,受制于历史,以这一模式研究鲁迅作品,更多地

  • 标签: 小说叙事 鲁迅小说 鲁迅研究 研究述评 传统思维模式 鲁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