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天黑了?天怎么会黑呢?方才还骄阳似火,这一眨眼的工夫,它就黑了呢?"日食?"他问同行人。那人也是一个名落孙山的读书人。"太阳这么大,哪儿来的什么日食?""这么黑的天,你说太阳还大?""你是不是病了?"难道我失明了?他面朝上,再朝上面,那高处无疑是天空。大太阳在哪里?没有哇。我真的看不见了?失明?最初的恐怖瞬间消失了,他心里涌上一股欣喜。这种喜悦是有毒的。这种毒非世间一般的毒药能比。

  • 标签: 皇帝 科举考试 宰相 退位 失明 十七年
  • 简介:二00九年下半年的诗歌创作,整体看仍是在汶川地震和奥运会强化的“及物”之路上行进。其中最显在的表现,莫过于各家刊物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隆重献礼。《诗刊》第九、十期下半月刊分别以高于平素五十多个页码的篇幅,推出“一九四九一二00九诗歌名篇珍藏版”、“一九四九一二00九诗歌新作珍藏版”,十一期上半月刊持续开辟“六十年,献给祖国的歌”专栏;《诗潮》第十期出版“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专号;《诗选刊》第十期为“新中国六十年经典诗歌作品纪念专号”;《星星》第十期则以“十月华章”的专辑形式庆贺。

  • 标签: 及物 新中国成立 诗歌创作 《诗刊》 诗歌作品 《星星》
  • 简介:当代文坛虽然自九十年代以来就一直被裹挟在由小资、中产、新富人等所织成的“新意识形态”的罗网中,但毕竟没有完全失声。尤其是近几年,很是出现了一批描写农民工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的风格各有不同,水平也参差不齐,但它们大都显示出一种眼光向下、极力去逼近真相的冲动。葛亮的小说《阿霞》,就属于其中颇受瞩目的一篇。

  • 标签: 书写 道德 新意识形态 九十年代 当代文坛 《阿霞》
  • 简介:那年冬天,青岛很冷,风很大,租的公寓里没有暖气。一整天我都蜷缩在被窝里,间或扭亮台灯,小心翼翼伸出一只手,拿起书,借着桔红色的光,匆匆忙忙扫过几行文字,又不由自主地跌进睡梦里。

  • 标签: 台灯 文字 扫过 天空 朋友 青岛
  • 简介:‘山寨’是主流消费文化的延伸和模仿,但研究山寨文化的形态,文化也为山寨文化的出现提供了文化的资源

  • 标签: 山寨活力 活力限度
  • 简介:1983年7月21日,南极东方站的气温曾达到-89.2℃,那是目前观测到的地球最低气温的纪录。东方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也是最靠近南极点的一个。研究者认为,在最极端的气候条件下,那儿的气温甚至可能降至-96℃。

  • 标签: 最低气温 地球 南极考察站 气候条件 东方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我需要极其专注于思想学术本身,思想学术的工作将影响深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风格

  • 标签: 性质限度 认识性质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18
  • 简介:摘要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确定劳动者工资的底线。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有关我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在实行的20多年中存在的立法不足、监管缺失和适用范围上等存在的漏洞,对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存在的不足和改善建议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研究。

  • 标签: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问题 完善建议
  • 简介:在国内文坛,聂鑫森并不是一位特别显眼却是很有分量的作家,他似乎不属于新时期以来的任何一种文学思潮中的弄潮儿,从年龄层次上来说,他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的几批作家相差不多,但他的作品很难被纳入这些占据新时期文坛的思潮之中。

  • 标签: 反思文学 寻根文学 年龄层次 小说叙事 文学思潮 花城出版社
  • 简介:当前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正面临着重重困境,困境之一便是作为"问题式"的"理论之后"的发生。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伊格尔顿的相关论述为考察中心,通过对其思想脉络的清理与问题意识的把握来探明文化理论真正的限度所在及其超克的可能。本文认为伊格尔顿视域中文化理论的限度实际上包括了文化理论自身的限度与后现代主义的限度两个维度,伊格尔顿对二者的批判是合二为一的,不能分开来看。"理论之后"的超克则在于要以否定之否定的方式重返宏大叙事/马克思主义以及要为文化理论寻找到它的伦理学基础。

  • 标签: 文化理论 理论之后/后理论 伊格尔顿
  • 简介:众所周知,长篇小说是一种极具“难度”的文体,是对作家才华、能力、经验、思想、精神、技术、身体、耐力等的综合考验。正因为这样,曹雪芹写《红楼梦》才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在当下,我们却看到许多作家把长篇写作看得极其容易和简单。

  • 标签: 长篇小说 作家 曹雪芹 《红楼梦》 文体 才华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国作家在语言本体论方面的探索是“五四”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探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然而有些作家错误地理解了语言本体论的含义,以为语言可以作为文学的目的,作家通过语言的开掘就可以代替对生活的开掘,

  • 标签: 语言本体论 小说语言 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 中国作家 “五四”
  • 简介:摘要个案研究是当前农村问题研究的常用方法。一方面,既因其实证性而广受青睐,另一方面,又因其结论的普遍性而屡遭诘难。本文在厘清其概念、缘起与应用的基础上,试图探析此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剖析个案研究的价值与限度。最后,针对个案研究结论外推的效度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见解。

  • 标签: 个案研究 农村问题研究 价值 限度
  • 简介: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与所有艺术一样,戏剧使人不断寻回自我生命本体,张扬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实现精神解放。而戏剧精神是健全的民族对其精神品格的关怀与守护,戏剧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艺术实践,并经由剧场传递着精神。对于健全的民族和社会来说,这种精神至关重要。本文以人与精神为切入点,考察并分析中国当代话剧对人类精神的守护及其迂回的发展进程;重点阐释1980年代话剧在精神寻求中的三个阶段:在政治诉求中对解放的乌托邦幻想及其精神困境、在艺术探索中寻求精神解脱之路、在文化反思中回归精神主体与生命本体,以及1990年代后中国话剧在多元发展中戏剧精神的坚守及其限度

  • 标签: 精神 守护 限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我国人口众多,而大部分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仍有部门地区、部分村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为了保障农村村民的基本生活,我国在农村设立了医疗制度、养老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期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现状。然而,单就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看,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立法方面、政策规定方面、保障对象范围方面、保障标准偏低、保障资金的使用方面以及社会对该制度的认识等都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位将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绵薄之力。

  • 标签: 关键字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立法 政策 保障资金
  • 简介:据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样的“陈腐”观念在当今时代早已速朽,“好货还得常吆喝”正大行其道。近期,在文坛上吆喝得嗓门最大的当推张俊彪的《幻化》三部曲(包括《尘世间》、《日环食》、《生与死》三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3月23日《文学报》第一版说“长篇小说《幻化》获得好评”;3月25日《文艺报》第一版又有“长篇小说《幻化》座谈会在京召开”的报道,并称这部作品“卷帙浩繁”的篇幅、“纵横捭阖”的笔法和“纷繁多变”的人物命运,“交织成重叠交错的时空和境遇,从而形成一种审视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历史和命运的多维的艺术视点”。

  • 标签: 长篇小说 人物命运 三部曲 文艺 文坛 境遇
  • 简介:用叙述来关注社会问题是小说的题中应有之意.而在有限的叙事篇幅之内尽可能展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叙事者孜孜以求的创作诉求。然而.实际的情形是。作家自身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决定了作品的最初形态:而叙事角度的选择、情节安排等创作技巧则会影响到作家创作初衷的传达.进而影响到对社会问题的探究程度。

  • 标签: 社会问题 小说 话题 作家创作 社会现象 叙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