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河伯无论死,生亦难论。河伯的性别,有一个从女到男的演化过程。河伯善恶兼具的两现神形象,单从河水于人有利弊两面不易透解,还须从神话的传说演化中进行探索

  • 标签: 河伯 考索
  • 简介:1.夏日傍晚,繁花似锦的草原。一条银光闪闪、蜿蜒曲折的河流静静地流淌在草原上。远处天边湛蓝的天空里隐隐露出一座巍峨的淡青色的雪山。晚霞辉映在草原上。河面上跳荡着万点金波。响起战马的鼻息声。

  • 标签: 《魂归索南河》 李晓白 白建国 文学作品 戏剧文学 中国
  • 简介:<正>林红玉,即通常所称的小红。这里强调她的本名,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其本名似比“小红”更合乎作者本意;二是其本名似隐喻有某些特殊的意义。《红楼梦》里的人名,常有隐喻、双关、象征等作用,或暗示人物的性格、人品和命运,或点明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所有古典小说中,《红楼梦》在这方面无疑是最讲

  • 标签: 红玉 红楼梦 宝玉 庚辰本 索隐 林黛玉
  • 简介:“乞科马———夫!乞科马———夫!”人们隔着河岔向他喊着,“乞科马———夫!!!”人们喊得声嘶力竭,嗓子都快喊哑了,“乞科马……”乞科马夫没有回答。有时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也磕磕绊绊地走到岸边,抬起手掌遮着阳光,用昏花的老眼寻找着对岸的小船。...

  • 标签: 俄罗斯 农庄 退休金 临时住所 区中心 柏油路
  • 简介:一九九五年六月二日下午,旅美诗人贝岭、徐兰婷在袁书菲(SophirVolpp)小姐的帮助下,在哈佛大学和正在这里担任访问教授的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沃·因卡博士进行了交谈。对话在因卡先生办公室用英语进行。因卡先生是一九八六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最近他正在英国伦敦指导他的戏剧上演。此对话的英文由徐兰婷小姐根据录音整理。由黄灿然、胡兴、荣伟译成中文,并由贝岭、徐兰婷予以最后的校阅。此中文稿未经因卡先生过目。

  • 标签: 尼日利亚 索因卡 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 对话 英语
  • 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生于俄国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托尔斯泰1岁半丧母,9岁丧父,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永远无法弥合的创伤。小列夫·托尔斯泰很不安分,对学校的纪律无法忍受。他渴求知识,对一切都饶有兴趣,自个儿不停地去学习,去发现。他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大自然使他留连忘情,春天使他春潮澎湃,心花怒放。此外,他还是个爱慕虚荣、生性忌妒的人。但在他的身上,占主要地位的是,他爱心永驻。他好似一颗情种,深爱他所遇见的所有女子。因此,与其说他爱的是女人,倒不如说他是在追求爱情本身。

  • 标签: 索菲娅 性忌妒 利亚纳 维奇 谢尼耶 安娜·卡列尼娜
  • 简介:<正>《人民日报》87年11月26日刘纲纪《美与“”》中说:美的是有“”的,这“”,首先是肯定着我们的生命的存在和向上发展的“”。这种生命的“”,不是单纯动物性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历史的漫长实践中被“人化”了的。纯粹动物性的“”的表现,在人身上的表现是丑恶的,不会有美。他说:这“”,不但是生命的,同时还是一种人格的、道德的、精神的“”。刘勰倡导的“风骨”包含着这两种“”的表现,同时又以后者为主要方

  • 标签: 种生命 刘纲纪 人格 动物性 社会历史 人民日报
  • 简介:<正>在以流派众多、标新立异闻名的当代美国文坛,尔·贝洛(1915—)的地位是十分突出的。早在六十年代,贝洛就以其杰作《赫尔格》(1964)确立了自已在当代美国作家中的代表性地位。进入七十年代后,他仍然以旺盛的精力孜孜不倦地从事创作,按连发表了长篇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等作品。1976年,他以其作品“对当代文化赋予人性的理解和精妙分析”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他又发表了新作《院长的十二月》(1982)和中短篇小说集《失言的人》(1984)。今天,在谈到当代美国文学时,评论家们总是不

  • 标签: 欲望 小说创作 当代现实主义 当代美国 现代主义作家 意识
  • 简介:<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文坛,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尔·贝娄(SaulBellow,1915—)的名字特别引人注目。早在六十年代,当贝娄的长篇小说《赫尔格》(1964)发表时,著名的文学史家坎利夫就称他为“当代仍活着的最优秀作家”。到了七十年代,贝娄又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和《洪堡的礼物》(1975)等作品。一九七六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为表彰他“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授

  • 标签: 索尔·贝娄 中篇小说 现实主义作家 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 现代主义
  • 简介:鹞鹰我藐视法律的、骄傲的鹞鹰——翱翔在高高的天上。你们的嘴脸在仰视苍穹,我却俯首朝你们张望。我藐视法律的、灰色的鹞鹰——在你们头上盘旋。站在地上看我的人啊,我要向你们发言。你们说我同法律无关,可你们完全弄错:在你们的法律之外,存在更严的地球的法则。是地球的法则、自然的法则,万物必须和谐持平。你们为梭鱼和猫头鹰唱颂歌吧,歌颂那天上的飞鹰!你们赞美狼獾,赞美山猫吧,赞美灰狼和黄鼬!……可为什么竟把我们一古脑儿都叫做有害的鸟兽?说我们杀生、只不知怜悯,说我们只会行凶……难道我们生来就干的行业,当真那么轻松?狮子何必去追逐猎物,为什么又得咬又得扑?草根、树叶吃得更省心,干吗要去抓野鹿?我是只猛禽,有

  • 标签: 山猫 法则 射击 藐视法律 地球 地上
  • 简介:<正>偶然翻开1996年5月一张杂碎小报,一个惊魂骇目的标题指向瞳孔:《诗人阿橹沦为死囚》。文章自然是加上花边的。文章的天平一端,罗列着阿橹其人的煌煌"成就",天平的又一端,则写述他与另一罪犯(当非所谓诗人,否则,加"冠"进爵矣)联手杀人越货的案例。他们上下其手,前后

  • 标签: 文章标题 小报 顾城 罪犯 天平 杀人犯
  • 简介:<正>十九世纪俄国诗歌在涅克拉夫去世之后进入了八十年代的低潮,可以说是人去楼空,后继乏人。这一点,纳德松痛切地感受到了:我在昏睡,人人都在可耻地昏睡……我们做了什么?哪儿有我们的劳动?难道我们说过铮铮有声的话?……不,你还是不要呼唤我们前进……后退吧!那里的生活更加沸腾,那里,致命的怀疑的压迫不会把神圣的事业断送!然而,正象潮汐现象一样。一次退潮,往往意味着又一个高潮的到来,俄国诗歌中象征主义的出现恰好应验了这一点。从这个意

  • 标签: 象征主义理论 八十年代 俄国文学 现实主义 法国象征主义 领袖
  • 简介:地里的芭蕉总比我长得快。硕大无比的芭蕉开始从上而下由青转黄的时候,我才上小学四年级。于的最大愿望,除了要找一个四肢齐全的女人外,就是我永久性地毕业。开学几周后,校长阿富第三次催我要学费。我不耐烦地说,向于要去,他是我叔叔,我的吃喝拉撒甚至生老病死,一概由他负责。这是我父亲被派出所推上警车时说的。那时我才七岁,但

  • 标签: 芭蕉 精神病人 校长 父亲 母亲 派出所
  • 简介:这是中俄朝三国界邻的丘陵地带。一般的地图上找不着,除非卫星进行特殊目的侦察才能发现。一条河岔子叫毛钦纳尔河。大概是鄂伦春语。相传年代久远而含义不清,那有三坡两沟的山,也就随之叫了毛钦纳尔山。此地没事儿的时候“三不管”;一旦有事儿三国“齐抓共管”,不是出动多国部队,而是多国出动部队。三国加上地方有互让互联协议,因为国界历来未定,疆土不甚清晰,都不愿为这卵球大的洪荒不毛之地弄出什么国际纠纷来,烧香引鬼,派来一批贝雷帽进行维和就不是一般的麻烦了,所以,一直相安无事。这里杂居着几十户混血人,成立了管委会,推选出主任叫乌绪,可谓一方之主,具有半自治的性

  • 标签: 鄂伦春语 国际纠纷 齐抓共管 管委会 部队 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