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社”是在1928年12月初成立的。这是一个文艺性社团。领导者是魯迅,其骨干力量是柔石,此外还有崔真吾、王方仁等人。成立这个社团的目的是为了“介紹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面”,“扶植一点剛健质朴的文艺。”(鲁迅:“为了忘却的紀念”)“社”组成后,創办了“周刊”,共出20期。1929年6月1日改为旬刊,又出12期。內容除创作外,都是翻譯外因的小说、诗歌、随笔和文艺理論。1929年编”艺苑华”。“介紹国外木刻版面,也选印中国过去被人忘却的还能复生的图案,有时是重提旧事而今日可以利用的遺产,有时是发掘現在中国时行艺术家的祖坟。其中“蕗谷虹兒画选”是“为了扫蕩上海滩上的

  • 标签: 木刻版画 外国 苏联 王明 柔石 文艺性
  • 简介:龙年正是龙腾时。上海首届曲艺艺术隆重开幕了.这是上海广大曲艺工作者的一次盛会,也是上海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我们向与会的上海曲艺艺术家表示热烈祝贺.向远道而来参加演出和观摩的国内外各地区的曲艺艺术家和曲艺爱好者表示热烈欢迎.植根于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底蕴丰厚、形式生动、活泼、多样的中国曲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历来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之风劲吹,曲坛又发生了深刻变化。遵照陈云同志“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指示,广大曲艺工作者辛勤耕耘,使

  • 标签: 曲艺演员 中国曲艺 曲艺艺术家 陈云同志 人民文化生活 筱丹桂
  • 简介:乾隆四十五年(1780)冬,《四库全书》纂修接近尾声.此际,清高宗谕令各地督抚,将民间剧曲亦一并纳入违碍书籍审查中来.其中,特别委托两淮盐政、苏州织造专门办理扬州、苏州地区的剧曲查勘.由此,自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中旬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秋,扬州地区访搜、查勘剧曲,历经伊龄阿(?-1795)、图明阿(?-1782)①两任盐政主办,苏州地区则一直由织造部堂全德(1732-1802)负责搜罗、审查,并汇送扬州办理剧曲中心——“词曲局”覆核,最后会同扬州所得呈送京师,等候钦定.

  • 标签: 乾隆扬州 兼谈 剧曲史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湖北省首届黄梅戏艺术于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在湖北省武穴市隆重举行。这届黄梅戏艺术是湖北省黄梅戏剧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对湖北省近几年来“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振兴湖北黄梅戏工作的检阅。艺术历时八天,参加演出的湖北省八个黄梅戏剧团,演出了八台剧(节目)。

  • 标签: 黄梅戏艺术 湖北黄梅 音乐唱腔 音乐设计 戏曲观众 一九
  • 简介:2001年10月中旬,第十届金鸡百电影在风景秀美的古城、改革开放的前沿--宁波举行.适逢新世纪的开端,又是建党80周年的喜庆,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在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影注重弘扬主旋律,突出电影的新人新作,大力普及电影文化,共推出了14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影人的精神风貌.

  • 标签: 电影节 民族电影 电影文化 主旋律 新人 风景
  • 简介:2007年1月15日,祖国内地大部分河山已然白雪皑皑,寒气袭人,可是在香港,却还是绿意盎然,暖风习习。两年一度的华文戏剧“第六届华文戏剧学术研讨会”今天在香港举行,两岸四地的华丈戏剧家在此共聚一堂。放眼看去,大街小巷紫荆依然盛开。

  • 标签: 戏剧节 紫荆花 香港 华文 学术研讨会 两岸四地
  • 简介:为弘扬中西文化艺术,加强黔中文化交流,展示黔中文化魅力.实现高雅艺术与通俗文化、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发掘优秀人才,繁荣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二届贵阳“溪之夏”艺术组委会将于2006年8月25日-31日,在贵阳溪举办青少年古筝、钢琴比赛,力求通过音乐的举办,使我省音乐艺术影响和辐射西部,并逐步走向全国。

  • 标签: 青少年 比赛 古筝 钢琴 花溪区 贵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文化魅力之一,也在于它拥有繁荣且高质量的音乐生活。上海之春国际音乐的""为艺术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充分体现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的宗旨,展示高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另一方面,""也是面向市民的公益平台,营造出音乐与城市交相辉映、人才与城市共同繁荣的浓郁文化氛围。音乐生活的繁荣程度是考量一座城市精神文明高度的重要参考。

  • 标签: 音乐会 艺术展示 音乐学院 民族歌剧 表演实践 艺术基金
  • 简介:新视野艺术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定位截然不同的两者都呈现了一些有效的策展思路,两地经验可以互补不足以供日后的艺术筹办者参考,但二者各属中型和大型艺术,受规模限制,不太可能直接将对方的策略搬到两地实施。

  • 标签: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可视性
  • 简介: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然而,由于汉族封建统治者种种政治偏见.长期以来没有对金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所起的作用引起重视.连金是中国正统皇朝的举世皆知的历史事实也视有若无.使金与南宋并存120年中的大量书法史料散落民间不被人知。金书法是中国书法史链中不可短缺的环节,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地位和作用必须给予充分肯定。《金书法史论》通过对金朝南北交融的汉化政策、金货币、金碑刻、金铜镜、金印章、金书法家与作品、金墓志的考证研究,论述了金文字演变的背景、书法发展的沿革、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文化中的地位。其中特别是通过金文物对其书法艺术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解剖,从而比较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金书法的概貌。笔者有幸出生在金故都黑龙江省阿城市。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和那里的旧城墙、午门、斩将台、宫殿废墟等都是我儿时玩耍的去处。金的简史也曾是我中学时学习的“乡土教材”。从事书法专业以后,特别是试对金书法进行研究的十几年来,更加注意考察、搜集、整理散落在祖国各地的金书法史料。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深入挖掘金代书法艺术的真谛,以弘扬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艺术。

  • 标签: 金朝 中国 书法史 民族文化 汉化政策 书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