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关注雕漆风景图像中的菱形地,花卉及其他图像上的菱形地也是本文的讨论对象。由于这些雕漆图像出现于15世纪或更早的一些时候,文中大部分的讨论自然也就集中于这一时期,但本文也对明代之后的菱形地发展进行了相关检视。在描述一些与菱形地设计相关的情况之时,对一些雕漆作品的制作时间也进行了合理范围内的推测。尝试精确地说明哪个时期应用了这些菱形地超出本文的论述范围,但菱形地作为判断雕漆器归属的元素之一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结论部分是带有试探性的,辨识不同时期雕漆的核心问题有赖于这种试探性,在总体上进行梳理与把握,相信对此定会有更进一步的发现。

  • 标签: 雕漆 菱形 锦地 明代 中国
  • 简介:中国的近现代美术教育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留洋美术生的创业史。而近现代以来的国画史,无疑是画家在急剧变化的时代舞台上,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美学思想的碰撞下艰难求索的历史。广东中山人郑正是这段历史中一位绕不过的美术教育家和国画家,其人生的成就与失落,都与时代有莫大关系。然而,相比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广为人知的美术教育家,无论是公众还是专业的美术史研究者,对同一份量的郑,多所知寥寥。作为最早留学日本研习美术的中国人,郑在1914年回国前已取得一定的国际声誉,从其创设国立北平美术专门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并任首任校长达7年的经历考察,他堪称是中国美术高等教育制度的奠基人和设计者。

  • 标签: 郑锦 近现代美术教育 中国画
  • 简介:行业一,在东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发展逻辑与文化内涵。相对来说,行业在西方文化中表达的是一种自治的专业共同体的概念,而在中国文化中,行业最初却是在政府行政权力影响下建立的松散的同业网络。就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这种以世家、流派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同行网络不仅具有强烈的宗族性、地缘性特征,还体现了中国文化差序格局的关系网络特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制度的建设应关注中国行业传承的独特特征,从中国行业传承的文化逻辑出发来建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制度。

  • 标签: 行会 同行网络 行业传承
  • 简介:“茶”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自然之物、人造之物、药物、食蔬、饮品等复杂的角色演变过程,以及各种历史事件对人们的品味与消费的社会性建构。茶叶在帝制中国的财政税收、华夷互动、族群认同、朝贡体系的维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茶是无论在中国的起源,还是近代以来在西方的传播,人们在消费茶的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将其编织进了社会的价值系统和文化实践当中。

  • 标签: 物质文化 朝贡体系 农耕与游牧
  • 简介:"境界"是近代以来影响较大的学理论范畴。王国维《人间词话》参酌中西文、哲理论,倡论"境界"说,在学乃至诗学领域产生极大影响,被"学家奉为圭臬"。不过,近人邵祖平在讲授唐宋词之余,编纂《心笺评》,力倡"心"说,认为王国维所说的境都是心,以"心"论,比"境界"更加"赅当",因而"舍境而论心"。邵氏又在传统诗学、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诗词制作,皆始于感物,终于感人",以"感物"、"感人"为"心"说的理论基石和本质特征,使"心"说成为"境界"说之外又一宗旨明确、体系完密、根基坚实的学理论。

  • 标签: 词心 邵祖平 词学理论 词境 论词 唐宋词
  • 简介:四明南是我国众多说唱音乐中最富有江南特色的一种说唱音乐,它的"文"与"秀"被文人雅士称绝。其音乐创作手法的丰富多彩,特别是用最少的音乐素材变换出多样的音乐曲调及唱腔,可认为是四明南音乐创作的一大特色。

  • 标签: 四明南词 音乐 变化
  • 简介:继今年5月在阿姆斯特丹Keizersgracht324号成功开设临时店铺FrameStore之后,Frame杂志决定在新的位置继续开店。来自i29事务所的室内建筑师再次被邀请设计店铺的陈列环境。

  • 标签: 零售 阿姆斯特丹 室内建筑师 事务所 店铺 陈列
  • 简介:破题的意思,就是把整首的含义在结尾处予以明确揭示。或称在命题扣题的基础上做出答案作为歌词来说,每一件作品都有它各自不同的基本思想和中心内容。全部作品均围绕或通过它来进行和发展。从命题、扣题、破题这三个层次来说,命题是为了确立中心;扣题是为了说明中心;而破题是为了解决中心。

  • 标签: 词心 首词 起句 曹火星 云南民歌 龚爱书
  • 简介:内容松散令人烦,主题集中受人赞。写和做文章一样,讲究命题、扣题、破题。在命题确定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狠抓立意、紧扣主题的事了。扣题,也叫解题,顾名思义,就是如何把这首的中心内容通过比较具体的描写把它表现出来。做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要像凤头那样靓丽引人;内容要像猪肚那样丰富多姿;结束要像豹尾那样干脆有力。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中心内容—猪肚。好的作品仅用短短几句词就击中了要害、阐明了内容,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标签: 词心 凤头 首词 一幅画 听像 句词
  • 简介:"唐卡"一大家都熟悉,但对于唐卡的概念和来源问题一直以来众说风云,大致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针对唐卡这种绘画形式的表象来认定唐卡为卷轴画,传自中原;另一种观点认为唐卡相似于印度布画,传自印度。以上两种说法十分一致地抛开了唐卡艺术产生于本土的可能性,即本土元素。因此,其说服力是有限的。本文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来进行简要分析藏文唐卡()一的词源含义和文化特征,阐释"唐卡"这一藏族美术专用术语的实际含义。

  • 标签: 藏族 唐卡 文化 概念 种类
  • 简介:蔡孟珍教授《声腔说考辨》一文提出:"《牡丹亭》之声腔实与弋阳、宜黄等腔无涉,而是由体局静好的海盐腔,逐步往音乐、行腔更为精致细腻的昆山腔发展","《牡丹亭》由海盐腔过渡到昆山腔之历程尤其明显"。[1]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急切想要了解的是,从《牡丹亭》中如何可以看出海盐腔逐渐过渡到昆山腔的"历程",即所谓海盐腔"昆化历程"。但蔡文并未在这个焦点问题上充分举证,予以详论。其主要精

  • 标签: 宜黄 《牡丹亭》 昆山腔 弋阳 孟珍 临川四梦
  • 简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在"博雅大学堂·艺术"丛书中出版了傅谨先生的学术新著《中国戏剧史》(以下称"傅氏戏剧史")。自上个世纪以来,有关中国戏剧发展历史的著作虽然不少,但相比较,傅氏戏剧史的叙述角度却极为特殊。本体、本土、草根,是傅氏戏剧史表述中的三个重要关键。本体戏剧的本体特征是演剧艺术,任何对戏剧史的描述都不能忽视戏剧的这一基本属性。然而,

  • 标签: 《中国戏剧史》 本体特征 关键词 傅谨 草根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简介:曲艺音乐又称说唱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类别,亦是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唱词、唱腔、声乐、伴奏四部分构成,艺人在唱故事的过程中将这四个部分糅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以叙事为特征的音乐。这里我们对其中的几个主要构成要件关系加以探讨,试述曲艺叙事性特征的美学表现。

  • 标签: 曲艺音乐 叙事性 曲艺艺术 音乐属性 民族民间音乐 曲情
  • 简介:关于韩雪同志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的事,最早我是从广播中获悉的,当时并没有听清楚施救者的名字,只是感叹近年以来“最美的人”屡屡涌现,真是国家、民族之幸!当第二天从报纸上看到消息,见义勇为者竟是韩雪,我不由倍感惊喜!

  • 标签: 词品 人品 歌词 文坛 见义勇为者
  • 简介:近年来,歌坛上词曲失衡的现象相当常见,广泛流行的热门歌曲,往往缺少好词,传唱一时,难成经典;反之,大量优秀歌词谱曲率很低,只能躺在歌词刊物中束之高阁。究其原因比较复杂,有市场经营,社会需求,审美时尚等多方面,但主要在于曲作者和词作家对于歌词的音乐性和文学性关系的处理。

  • 标签: 文学性 音乐性 歌词 杨涛 舞蹈 天平
  • 简介:20世纪中西文化碰撞语境下,中国文论建构出以"人"为大观念的系列关键。但学界对"人"系列关键的语用及解诠,表现出近"西"而远"中"的倾向,故因其单向溯源而导致理论盲区。轴心期中国文化元典对"人"的建构与拆解、诂训及语用,作为"人"之文论大观念的语义根性,从知识谱系、文化心理乃至文化无意识等多重层面,制约、规训、启发和引导20世纪中国文论"人"系列关键的赓续与新变。"人"之汉语语义的原生、沿生与再生,既构成一部20世纪中国文论的观念史和思想史,又构成21世纪中西文论对话的话语依据和通约前提。

  • 标签: 中国文论 中西文论 元典 中西文化碰撞 诂训 汉语语义
  • 简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居住莱比锡时期,共计创作了近300首宗教康塔塔作品,借助于对康塔塔作品《主慰吾灵》的一系列分析,着重分析作品中所展示出的一系列德意志宗教康塔塔作品“共性特征”以及在其间显露出的一系列巴赫的“独到之处”。

  • 标签: 宗教康塔塔 《主慰吾灵》 巴洛克 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