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畲族,是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也是潮汕地区的先民,聚居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山区,历史悠久。畲民剽悍,刚强好斗。唐宋以来,屡与新入之民抗争。唐高宗时.畲族首领苗自成、雷万兴、蓝奉高等聚众攻陷城邑。朝廷派兵进剿,陈政、元光父子先后为畲军所戕。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漳州刺吏陈谟平广寇蓝老鸱于揭阳。宋景炎元年(1276),丞相陆秀夫、元帅张世杰辅帝舟南下泉州,

  • 标签: 朝廷 城邑 畲民 首领 元帅 唐高宗
  • 简介:漳州市政协在最近的一次姓氏调查发现,全市共有蓝姓34114人,钟姓24045人,雷姓651人,盘姓23人。此次调查还显示,至今诏安、漳浦、龙海、华安等地还分布着畲族居民,其中蓝姓主要分布在漳浦赤岭、湖西,龙海隆教,华安官畲村等地;钟姓主要分布在诏安美营村、漳州郊区茶铺村、松州村、宏道村及华安安坪村等地,雷姓主要分布在华安、平和、东山等地。闽南这些畲族目前的状况如何?受闽南文化的影响有多大?畲族文化的保护存在什么样的危机等现实问题,应引起畲族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以福建最大的民族村诏安美营畲族村为例,通过对该村畲族文化的调查和挖掘,分析和探讨畲族闽南化的历史、现状,以及在畲族文化保护方面面临的困境。

  • 标签: 畲族文化 闽南文化 福建 文化保护 市政协 研究者
  • 简介:丽水市碧湖镇有一座我省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通济堰。她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迄今已将一千五百年,至今仍发挥巨大的水利功能,是碧湖平原农业的命脉。

  • 标签: 丽水市 通济堰 水利工程 中国 浙江 历史发展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抄杠"活动的历史渊源、活动方式和功能价值进行研究,在分析当前赣南畲族"抄杠"活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如何促进赣南畲族"抄杠"活动的健康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旨在丰富畲族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为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尽微薄之力。

  • 标签: 畲族 抄杠 研究
  • 简介:历史上畲族男女服装多用苎布和棉布缝制。服装颜色多为青黑或蓝色。男装式样和汉装大致相同,女装却与汉装区别较大,但其款式在区内各县大同小异。1949年后,随着社会生活水准的提高,畲族男女青年平时服装的款式、选用布质和汉族无大差别,只在婚礼和节日喜庆活动场合仍穿用传统服装。

  • 标签: 畲族 服饰 发式 中国 民族风俗习惯
  • 简介:在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六保"畲族村,畲民通过选择、失忆、补充、建构等方式,对当地汉族的汤夫人信仰予以采借和再编码,进行自我文化认同重构和社区文化整合。显然,在畲族漫长的历史迁徙和不可避免的畲汉文化涵化中,作为弱势族群和"迟到者"的畲族,往往基于文化适应策略和文化整合目标,对汉文化积极地采借、理性地选择、有目的地删改和补充,重塑族群文化认同。正是这种开放、理性的文化认同意识,构成了畲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和社会经济文化变迁永恒的动力。

  • 标签: 畲族 迁徙 文化认同 “六保” 汤夫人崇拜
  • 简介:福安(县级)市是长溪流域的主要地区,也是闽东的地理中心与重镇。自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建县以来,迄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文化。中原汉族的移入大致始于汉末晋初,畲族的大规模迁徙于此始于明代嘉靖年。由于自然灾害和明末倭患的原因,福安古代建筑遗存大多是明代嘉靖年之后建造或重修的。畲族民居则鲜见明代遗存,多数为清代建造或重修。究其原因,是早期畲族建筑建造质量不高、或是临时住居而体现出建筑不耐久的特征。畲族民居的类型大致有三类:一是临时性的茅棚、竹寮;二是中间过渡类型的当地称之为'孩儿撑伞'住居形式;三是学习福安当地汉族民居形式建造的畲族宅第。这三类建筑形式明显存在着从低级往成熟的宅第演进的关系。

  • 标签: 福安 古代建筑遗存 畲族 居住建筑 类型 演进
  • 简介:绵阳市特色乡镇概况绵阳是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绵阳古称“涪县”“绵州”。据《元和郡县志》《华阳国志》《直隶绵州志》等记载,绵阳最早的县级政区建置为汉高祖六年(前201)设置的涪县,属广汉郡;自此后.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县以上政区建置。从隋代后,政区建置逐渐稳定,形成市境中部以今市区为治地的绵州。民国二年(1913),裁撤绵州,以州治设县,因县城位于绵山之南,按“山南水北”为“阳”的古义,取名绵阳。

  • 标签: 特色乡镇 绵阳市 乡镇志 编纂 《华阳国志》 县级政区
  • 简介:世人动辄以为“民族”是一个最不言自明的单位,它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然而这却是一个很大的错觉。因为,通常被视为一块整体的民族,其内部成员之间往往存在众多地域性的、阶层间的、文化上的差异,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各种“自我认同”意识。

  • 标签: 少数民族 畲族 客家 边界 汉族 东南
  • 简介:看到《山西省乡镇简志》这套大书,眼前一亮,惊喜数重。笔者长期从事出版工作,多年前也曾责编过十余年县志,深知志书工作之不易,尤其是一部总志产生之不易。拜读之后,更是感概有余,于是缀辞此文,以飨读者。

  • 标签: 山西省 乡镇 出版工作 不易 读者
  • 简介:乡镇村志古已有之,遍及全国。江苏泰州《西溪镇志》成书于明代,纪事至万历年问。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市)《颜神镇志》创修于清顺治18年。安徽池州(今池州市)《杏花村志》也是清代编修。上海于清嘉庆18年编修的《法华镇志》当时未能刻印,到民国11年胡人凤

  • 标签: 乡镇村志 清代 体例结构 编修方法 真实性
  • 简介:在客家人的口语中,一般把乡镇称为墟,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墟日"。墟日文化丰富多彩,它成为客家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乡镇的墟日有不同的日子,一般是分为"一四七"墟、"二五八"墟、"三六九"墟。两个相邻的墟镇,它们的墟日总是相邻一天而不会重复,这样就能让买卖双方都有较多的交易机会。旧时有些小商贩来往于附近墟镇做生意。

  • 标签: 交易机会 服装类 松源 习惯形成 布行 黄墟
  • 简介:<正>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辽宁省岫岩搁族自治县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北京市)怀柔县喇叭沟门满族乡怀柔县七道河满族乡密云县擅营满族蒙古族乡宽城县东川满族乡宽城县东大地满族乡宽城县下河西满族乡宽城县桲罗台满族乡宽城县大字沟门满族乡宽城县苇子沟满族乡宽城县偏崖子满族乡平泉县黑山口满族乡平泉县平房满族乡

  • 标签: 满族 宽城县 自治县 辽宁省 怀柔县 喇叭沟门
  • 简介:洪焕椿先生编著的《浙江方志考》于1984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所列乡镇志共118部,其中乌程、归安两县(今属湖州市)有32部,占其118部总数的27.11%。洪所列乡镇志还不包括清同治《晟舍镇志》、清同治《练溪文选》和张和孚《南浔小志》这三部。湖州是方志之乡,也是丝绸之府,南浔、双林、菱湖等镇志,对境内丝绸贸易的记述甚详。生产发展需要市场,市场发展又为生产服务,湖州的乡镇志忠实反映了桑叶、湖丝、丝织品等各类专业市场。

  • 标签: 乡镇志 方志 记述 湖州市 丝绸贸易 丝织品
  • 简介:乡镇志是以一乡一镇为记述范围的志书,现存最早的镇志是宋代常棠编修的《澉水志》。到明清时期,乡镇志数量大增,并主要分布在江南沿海各省。这一现象与南宋以来,江南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村镇勃兴有关,正如清嘉庆学者洪亮吉在论及黎里镇应修镇志时说:“黎里为吴江一镇,今其土壤之富庶,民居之稠密,于西北可比大县,于东南则中、下县或有不及焉。民居户籍既繁,则风气亦开,文采亦盛,人物轩晃遂擅于东南,推之老而园亭、祠宇、艺文、金石皆可各立一门,此而不及今条记之,则目后何考焉?”今天,中国的乡镇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的日趋深入,特别是从90年代以来,

  • 标签: 乡镇志 东南 江南 志书 风气 金石
  • 简介: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党今后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社会长期处于二元结构甚至三元结构的现实,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居于基础地位的乡镇工作是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成体和平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乡镇建设显得任重而道远。

  • 标签: 乡镇 城乡协调发展 和谐社会
  • 简介:从松山区乡镇企业发展特点看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趋势——赤峰市松山区乡镇企业调查(下)●潘乃谷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总第20期)五、松山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地区差异1982年9月至1983年7月松山区对全区乡镇企业和自然资源进行了调查,按照资源分...

  • 标签: 西部乡镇企业 西部地区 山区乡镇 发展特点 发展趋势 赤峰市
  • 简介:年鉴框架结构是全书的纲目,是全书内容的总体设计,是承载各种信息资料的基本架构。科学、合理的框架结构是年鉴编纂出版质量的基本保证。在年鉴编纂出版过程中,框架设计是基础性工作。本文依据广东省内已经出版的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为样本,从年鉴的体裁和结构入手,对每一部分进行比较分析,力求形成层次和类目划分的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框架设计方案。

  • 标签: 乡镇(街道) 村(社区)年鉴 框架设计 体例
  • 简介:乡镇志属方志类别中的乡村志范畴。乡镇志顾名思义,即以乡镇为记述范围,系统记述和反映乡镇区域内的政治经济,自然地理,文化习俗等内容和特点的志书。在我国,乡镇志的编纂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方志较为成型的宋代,就已有人着手乡镇志的编写。至今还保存完好的由宋朝宋常棠所撰修的浙江海盐县《谢水志》,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乡镇志。

  • 标签: 乡镇志 方志 志书 编纂 记述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