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8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班公错班公湖又称错木昂拉红波,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城西北约12公里处。班公错地处干旱草原地带,湖周可放养藏绵羊、山羊、骡、马,置身于班公湖的蓝天绿水和湖光山色中,你会感受到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人间绝景。

  • 标签: 阿里地区 和谐相处 班公错 摄影作品 乌奇萨要塞 城市
  • 简介:武侯祠古柏,首见杜甫诗,次见段文昌文和李商隐诗,又次才见卢求《成都记》和田况的《古柏记》及《儒林公议》。卢、田都说相传为武侯手植;古柏恰在武侯祠,亦人无异词。遗憾是未得唐以前记载。但可讲的,古柏为蜀汉物无疑,当即植于起惠陵时。人们爱戴武侯,因爱上这株古柏,在古柏下为武侯立祠。惠陵武侯祠或者就是

  • 标签: 李商隐诗 杜甫诗 成都记 次见 段文昌 惠陵
  • 简介:本文在前人考证《山海·东山》地理方位的基础上,修正了其中误考的部分,补释了部分山水。修正后的《东山》地域和战国时齐国盛期的疆域吻合。本文认为,如同《山海·山》其他各部分一样,《东山》和战国政治形势有关,其原始作者可能是齐国政府,《东山》4篇的地域划分与选择也和齐国的政治地理有关。

  • 标签: 山海经 东山经 齐国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考证《山海.西山》部分内容的地理位置,还进一步解释了《山》作者的信息来源以及《山》作者选择这些地理实体记载的原因。《西次二》分为东西不相连两段,这两段和《西次四》、《西山》首篇刚好连为一个围绕关中平原的山环,正好是秦国的边疆天险。依据《西次三》能详细、准确地描写出一直到帕米尔高原的西域地理,因为秦人很早就征服了西北诸民族,所以熟悉西域地理。

  • 标签: 《山海经》 《西山经》 秦国
  • 简介:我于1915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1918年毕业。于1928年到清华当教授兼行政职务,一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又回北大当教授。北大和清华这两个大学,在解放的中国教育界,各自代表一种风格;在解放学术界也各自代表一种流派。

  • 标签: 北大 “五四” 行政职务 院系调整 解放前 哲学系
  • 简介:《旅行社行业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发布国家标准委近日发布《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这是我国旅行社行业首个行业,等级划分与评定的国家标准,填补了我国旅行社行业等级标准的空白。

  • 标签: 旅行社行业 国家标准委 情报 旅游 等级划分 标准发布
  • 简介:北风萧萧,乌云满天。我不顾深冬的寒冷,来到许昌西北苏桥镇西南石梁河畔,瞻仰华伦墓。只见平地有一冢丘,高4米,占地500平方米,六角形青砖花墙环绕,墓地苍松翠柏掩映,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墓的碑楼内嵌一石碑,上刻楷书“汉神医华公墓”。此碑为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许昌地方名医捐款刊立。墓还有一石碑,上刻“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伦之墓”。这碑是1985年4月,中华全国医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华伦学术研究会”时,与会人员所立。古今两座墓碑,表达了人们对这位神医的崇敬之情。也许是天气寒冷的缘故,墓地没有游人,只有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拿着一个袋子,在墓拣烟头、纸片、塑料袋等杂物。他大大的眼睛,圆圆的

  • 标签: 曹操 华佗 许昌 河南舞钢市 医学家 神医
  • 简介:敦煌帙方广锠,许培铃帙,即用来包裹经卷的用品。一般称为“帙”、“帙皮”、“帙子”。也称为、“书衣”,喻其如书之衣裳。帙的形制有的如囊,但大多如包裹皮。后者又有种种形态,有的缀有系带,有的无带。有带的帙皮,其带子的数量及部位又互有不同。从帙质料...

  • 标签: 敦煌藏经洞 敦煌遗书 博物馆 佛教大藏经 报恩寺 完全相同
  • 简介:《山海·五藏山·南山》(以下简称南山)排列在《山海·五藏山》之首,说明其地位的重要性。若以《山海》的“大荒”四来研究,解开“南山”也就找到了通往“大荒”的通途了。“南山”确实很难解,古今研究者们,都先后做过许多努力。若仅以某一山或某一条河流的地望解释,所说可以成立。但以“南山”一条道路全部经由的地望相辖通,似乎欠妥。笔者32年的潜心研究,九焚其稿,最后方知道《山海》是说解《山海图》的解说词。

  • 标签: 历史考古 地望 南山 古今 《山海经》 努力
  • 简介:《山海·西山》(以下简称:西山)在《五藏山》的五篇文章之中,排列在“南山”之后“北山”之前,列为《山海·五藏山》的第二篇。“西山”小结说:“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今将华山、钤山、崇吾和阴山等4条道路里程相加后为18012里,道路总长度多了495里。所经过的原始城镇共78处:包括今西南、西北两地区的四川省12处、西藏藏族自治区2处和陕西省29处、甘肃省18处、青海省10处、宁夏回族自治区2处、内蒙古自治区2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3处,共4省4区大部份的古老城镇。“西山”的区域,包括了《书·

  • 标签: 西山 历史考古 山海经 藏族 西南 西北
  • 简介:本文考证了《山海》关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和民族的一些记载,通过文物考古资料、民族史资料、语言文字学知识证明《山海》的记载还是有很多可信之处。只不过其中有些记载受当时的交流条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被扭曲;还有一些记载因为后世传抄讹误,需要重新校勘。

  • 标签: 《山海经》 西南部 考释 中国西南地区 文物考古资料 语言文字学
  • 简介:前几年,笔者在成都市古玩市场购得一长卷书法作品,虫蛀很凶,细看为清代黄绫精裱,细辨此件过去曾补过或重裱过.古玩铺的老板告诉我,这是集旧拓泰山中的四个字"即身说法"而成的一幅作品,整卷长3米以上.展卷而观,字大如斗,字体古朴,每字高约50CM,当时要价也不贵,就买下了.

  • 标签: 《金刚经》 泰山 经石峪 作者 艺术风格 “北齐人”
  • 简介:关于《山》所反映的时代,地域及其成书时代,任乃强先生认为《山》是采用了夏、商、周、秦、汉大约1500年中巫师、方士的记述;蒙文通先生认为《山》以巴蜀荆楚为天下之中,且详记岷江中上游,应是接纳了巴蜀文化的楚国作品;谭其骧先生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根据不同地区记述详尽准确程度,“肯定顾颉刚的《山》作者为周秦河汉问人说,否定蒙文通、袁珂的《山》系楚人作品说”;常征先生则认为《山》是“周官书”。

  • 标签: 方士 历史地理学 顾颉刚 蒙文通 楚国 记述
  • 简介:有一些佛经原典不止一次地被翻译成汉语,于是便形成了不同的译本,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同异译'。有不同时代的异译,也有同一时代不同译者的异译。由于初译本与后译本各自'译出的年代不同,译者不同,语言就会带上各自时代的特征和个人言语特征。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比勘,不但能够帮助确定某些疑难词语的含义,而且可以从中发现语言演变的轨迹',~①因此充分运用汉译佛经的同异译经进行比较也是一种研究

  • 标签: 大明研究 般若经大明 道行般若经
  • 简介:在纪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历史性日子里,广西文史研究馆迎来了五五华诞。五十五年,半个多世纪的文史馆之路尽管经历坎坷曲折,毕竟倚仗社会前进规律的不可移易和文史馆自身拥有的存在价值与生命力顽强地走过来了。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文史研究馆 书画 馆员 改革开放 史馆
  • 简介: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境内多山,耕地面积小.沿海有“以海为田”的习惯.从事渔业和海上贸易。在绵延2000余里的海岸线上,有厦门、泉州、福州、三都澳等历史上著名港口。泉州在宋元时期即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美誉,万贾云集,商通四海,盛极一时。宋元韦占二年(1087年),朝廷在泉州设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这是福建省最早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标志着福建对外贸易置于国家管理之下。此后,受朝代更迭和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以及国内其他大港的竞争,市舶司机构曾几度罢而复置。

  • 标签: 福建海关 对外贸易 管理机制 清朝 民国时期 税收制度
  • 简介:从报上看到姚雪垠姚老的骨灰,已于11月18日安放到北京西郊福田公墓,便特意选了这个晴朗的冬日,去到香山脚下的福田公墓,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从第二条墓道向南走到尽头,终于在一座小亭子旁边,寻到姚老的墓地。墓碑,围栏的立柱,都是黑色大理石的。从碑文上可以知道,这是姚老同他发妻王梅彩的合葬墓。姚老姓名后面镌刻生卒年代:1910—1999。他老伴的姓名却是镂空的,后面也只有生年:1913。“他呀,干什么都是急性子,就是写东西常常‘磨洋工’,枯坐半天不见写一个字……”姚老,您又忙什么急事,独自急匆匆走了。墓园静静的,只有风轻摇着光秃秃的桃枝。碑

  • 标签: 《李自成》 卡片柜 鲁迅先生 明末农民起义 作家 《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