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纵观城市发展,水在城市系统中具有特殊性,对城市肌理生长与城市整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水与城之间的关系也面临挑战。从水网肌理延伸促进水城肌理共构和城市建筑呼应滨水营造两个层面出以,解读水城共构的滨水空间整合策略。一方面从水城共构的系统性、整体性出发,从三个维度分析水城肌理共构的营造特点及其意义;另一方面立足城市局部与整体的互动,指出城市建筑呼应水体的轴线和界面,对城市整合、城市文脉传承、城市意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滨水城市中,以水为核心的空间整合,对城市结构营造及肌理生长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有助于建立起不同性质、功能、特色的区域的整合,推动传统滨水体系的复兴。

  • 标签: 滨水空间 水网 肌理 共构 整合
  • 简介:为了积极呼应“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的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然而由于我国社会、文化的乡土特性,以及对现代化进程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注定我国乡村发展必然不同于西方模式,亟待探索一条既符合我国国情发展,又有历史承载、诗意栖居的乡村发展道路。江西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是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的富集之地,也是传统村落保存较好的省份,通过生态博物馆理念与实践可知,该理念对地域的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与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目标相契合。以生态博物馆的原址保护、开放保护、生态保护和活态保护为原则,结合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规划的政策导向,在学习借鉴外来经验的同时,应充分从国情乡情出发,重新评价我国公有制乡村发展中的制度优势和政府主导下的集体组织、集体经济的宏观统筹机制,以期引导江西传统村落在新形势下既能维护文化特色,又能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造福地域居民的实践对策。

  • 标签: 生态博物馆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生态文明试验区
  • 简介:“兴教寺事件”作为我国遗产保护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由于关涉“丝绸之路”项目申遗和宗教遗产的敏感性,引发了有关遗产保护与管理学理和实践的诸多讨论。本文以遗产保护理念的“全球化”与“地方化”为切入点,分析该事件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主要矛盾,并就遗产领域利益博弈的机制和必要性,世界遗产体系建立伊始的博弈渊源进行讨论。

  • 标签: 遗产保护理念 兴教寺事件 全球化 地方化
  • 简介:在当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尤其是进入新常态以来,社会各界对于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以往常规的国土资源档案人工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国土资源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数字化管理技术逐渐被提上了重要日程。本文结合电子化档案管理的基本内涵,就其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对于改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方法、有效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国土资源 档案管理 数字化
  • 简介:爯簋铭文"[币廾]弈"字当读作"师",可训为"长";比照宗人簋、姬季尊等铭文资料可知,"师倗"一语可视作"厥师曰倗"之省辞,即某组织首领私名曰倗,倗负责遣氏家族采邑逆地"小子"之管理。铭文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为:遣氏夫妇为遣族族长与宗妇;器主爯是遣氏新立分族之首领;以倗为首的31家小子,与分宗立氏的分族组织如遣仲、遣叔者不同,是遣氏宗氏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人身受遣氏宗族尤其是宗妇遣姬之支配。遣氏宗族内宗氏、分族界限清晰,是西周贵族大家族组织层阶化特点的体现。"小子"是"宗氏"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于分族,尤须注意。周代类似遣氏之世家大族,各类家族庶务须由专人管理,家臣员额较多,层层统属,最后统辖于宗妇之手。此类家族管理形式,亦有助于对周代国家行政管理模式的理解。

  • 标签: 爯簋 小子 分族 家族形态 家族管理
  • 简介:文化遗产本身属于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历史文化的再现,属于人类几千年来的物化成果。文物本身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十分宝贵,只有强化其管理,才可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首先从基层文物保护管理的意义入手,同时阐述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最后总结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 标签: 基层文物 保护管理 工作现状 解决对策
  • 简介:云南省作为山地特征较明显的西部省份,山地城市周围的地形地貌条件极其复杂,空间生长不同于平原城市,因而山地城市其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相较于平原城市更难以把控。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多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强烈博弈加剧了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尤其是规划编制较落后、城市建设水平不高的县级城市。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出发,通过对山地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力图从指标控制、竖向设计和生态景观层面入手,对地理环境复杂的山地小城市的规划管理进行思考,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具合理性的管控指导。

  • 标签: 山地小城镇 控制性详细规划 指标控制 竖向设计 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