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昆虫,是地球上最大生物家族,从4亿年前开始出现,伴随着地球演变,至今已知物种超过100万种,在中国种类也超过了8万种之多。哪怕一种大家熟知鞘翅目天牛科甲虫(2200种)都远超目前中国鸟类(1640种)总数。如此庞大生物种群,丰富多彩,形态多样,为整个地球生命世界循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也同样建立了不解之缘,作用也是随着科学发展和运用不可估量

  • 标签: 昆虫 生物种群 中国鸟类 生命世界 地球 天牛科
  • 简介:2019到了,最为期待电影《阿凡达2》和美剧《权力游戏》最终季也将在今年面世。两部片子最吸引我地方并非都是因为战争题材,而是片中以自然生物造型为原形所创造出来铠甲和武器,哪怕是《阿凡达》这样科幻电影中非冷兵器创意武装、舰艇、飞行器、场景物种设计都离不开地球自然环境和生物原形。这其中所用最多就是昆虫中最吸引人,也是昆虫中种类最多鞘翅目甲虫。

  • 标签: 昆虫 战士 连载 生物造型 科幻电影 自然环境
  • 简介:农田中灌木树篱为许多有趣昆虫提供了一个庇护所。特别是在钟复,当灌木哈哈一正值旺盛生长时节,如果你在草丛和野花中搜寻,会发现3种最常见昆虫。蝠蛉是一种懒散、行动缓慢昆虫,头部下垂,仿佛鸟类喙。椎性蝎蛉腹部尾端像蝎子尾巴一互相间向上翘起,不过这是它们特殊交配行为需要,而不是进攻武器。这种常见动物以昆虫尸体为食,吸取花蜜及蚜虫留下干燥蜜汁。

  • 标签: 昆虫 交配行为 庇护所 灌木 蝎子 农田
  • 简介:利用FDS模拟某酒店火灾发展过程,获得火灾增长过程、烟气蔓延规律及相关参数,分析人体极限温度、CO致死体积分数及极限O2体积分数3项致死因素,验证酒店火灾致死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酒店火灾发生360s时,夹层火势达到全盛时期;477s时,各楼层客房内均有烟气进入。最后验证了导致酒店人员死亡最主要原因是CO中毒,其次为高温灼伤。离火源位置越近,致死原因越有可能是高温灼伤;离火源位置越远,致死原因越有可能是CO中毒。

  • 标签: 安全工程 酒店火灾 数值模拟 致死原因 火灾调查
  • 简介:采用夜间网捕、无味胶粘、固定捕网等方法对黄花忍冬夜间访花昆虫进行调查,根据对所收集标本分类得出该夜间访花昆虫基本类群组成主要有夜蛾科占54%、螟蛾科占20%、卷蛾科占20%、豆象科占3%、叶蝉占3%等,其中以螟蛾科和夜蛾科所收集到数量最多,分别是9只和19只.其活动时间分析表明,在夜间19∶00-23∶00时间段内各种类活跃程度较高,对植物到访较为频繁图1,表2,参12.

  • 标签: 黄花忍冬 夜间访花昆虫 种类和数量
  • 简介: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信息释放模式方面有较大差异。有的是逐步释放式,有的是急速倾泻式。信息释放模式差异会导致公众对事件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本文提出:危机状态下,在准确及时地传递相关危机信息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因信息释放模式不科学给公众造成不必要负面影响。构建基于公众需求危机信息整合释放模式对于提高危机信息释放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危机信息 危机管理 信息释放
  • 简介:近期,德国哥廷根大学古生物学家AlexanderSchmidt和他领导一个研究小组在发掘恐龙时代非洲古森林时发现了30个琥珀化石,这也是迄今为止科学家在非洲发现第一批琥珀化石。这些史前昆虫和植物孢子在距今大约9500万年前封存于位于如今埃塞俄比亚中部森林黏稠树脂中。

  • 标签: 化石 琥珀 昆虫 SCHMIDT 古生物学家 埃塞俄比亚
  • 简介:去年黄金周期间.贵阳铁路警方组织1300余名铁警维持安保工作.在贵州铁路境内查处携带各种危险物品案件近两万起。(据2012年10月9日《贵阳晚报》)

  • 标签: 危险品 隐患 安全 违法 危险物品 铁路
  • 简介: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鱼类细菌性疾病治疗。为探讨诺氟沙星对海洋生物毒性作用,选择海月水母螅状体为受试生物,考察了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和不同暴露时间对GTP结合蛋白(GTPbindingprotein)、氧化应激蛋白(oxidativestressprotein)和热休克70kDa蛋白(heatshock70kDaprotein,Hsp70)表达量影响。结果表明,NFLX对海月水母螅状体48h致死浓度(48h-LC_(50))是415.1mg·L^-1,NFLX对海月水母螅状体毒性属于低毒。随着NFLX浓度升高和培养时间延长,Hsp70基因在第7天浓度300mg·L^-1时表达量受到显著性诱导(P〈0.05),较对照组升高9.1倍;GTP结合蛋白基因和氧化应激蛋白基因表达量都呈现先急剧升高后降低趋势。2个基因均在第1天受到显著性诱导(P〈0.05),分别在NFLX浓度100mg·L^-1和300mg·L^-1时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升高10.15倍和50.5倍。Hsp70基因、GTP结合蛋白基因和氧化应激蛋白基因在实验期间都对NFLX表现出较好响应。

  • 标签: 诺氟沙星 海月水母螅状体 HSP70基因 GTP结合蛋白基因 氧化应激蛋白基因 基因表达
  • 简介: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重组人雌激素受体基因酵母,用以检测类,抗雌激素化合物和环境样品类,抗雌激素活性.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人雌激素受体(hER)基因,构建诱饵质粒pGBKT7-ERLBD;分别提取并纯化两种含有ER共激活因子基因靶质粒pGADg24-GRIP1和pGAD424-SRC1;诱饵质粒和靶质粒同时转染酵母细胞Y187,于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Leu)上筛选阳性菌落,分别构建两种ER双杂交酵母ER+GRIP1和ER+SRC1.考察双杂交酵母与不同激素:17β-雌二醇(E2)、二氢睾酮(DHT)、孕酮(PG)以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结合情况,并考察了雌激素受体拮抗剂4-羟基他莫昔芬(4-OHT)与酵母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R+GRIP1和ER+SRC1酵母均能够专一性和E2结合,并存在显著剂量-效应关系,E2对ER+GRIP1和ER+SRC1酵母β-半乳糖苷酶活性诱导EC50值分别为7.3×10^-11mol·L^-1和1.5×10^-10mol·L^-1,其中ER+GRIP1酵母细胞诱导产生酶活性值明显高于ER+SRC1-酵母细胞.4-OHT能够抑制E2诱导ER+GRIP1酵母细胞产生酶活性,并存在显著剂量-效应关系,IC50值为1.0×10^-7mol·L^-1.表明重组人雌激素受体基因酵母可以用于检测化合物和环境样品类,抗雌激素活性.

  • 标签: 酵母双杂交 人雌激素受体 重组基因酵母 抗雌激素活性
  • 简介:以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为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供体研究了NO对海洋微藻生长影响.对不同浓度SNP在海水介质中释放NO过程进行了监测;对所培养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进行藻密度测定,观测NO对微藻生长影响.结果表明:5、10和100μmol·L-1SNP释放NO浓度大约分别为6×10-9、9×10-9和2×10-7mol·L-1左右,而释放时间分别为4、5.5和7.5h.研究表明,NO对不同微藻有明显不同作用规律:NO持续作用下,对亚心形扁藻最佳作用浓度在10-8mol·L-1数量级;对赤潮藻中肋骨条藻最佳作用浓度在10-9mol·L-1数量级;赤潮藻对NO响应比非赤潮藻更灵敏,NO可能是海洋生态系中微藻生长重要调节因子.

  • 标签: 一氧化氮 微藻 硝普钠 荧光法
  • 简介:圣经提到审判,往往是收割自己所撒下种子。审判是得到自己行事结果,这是自然法则。由于转基因问题,会出现许多非常严重后果,因此人类会遭到自己酿成结果和审判。

  • 标签: 转基因种子 自然法则 粮食危机 审判 收割
  • 简介: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技术加入了外来基因或去除原有基因食品。许多人担心,吃了转基因食品动植物基因会转移到人体中。这是由于不丁解基因作用原理而产生一种误解。几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论基因来源如何,构成基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进人人体后,都会被酶分解破坏成小分子,不可能将外来遗传信息带到人基因组里。从这个角度上说,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并没有差别。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食品安全 脱氧核糖核酸 外来基因 基因技术 作用原理
  • 简介: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β-carotene-15,15'-momoxygenase1,bco1)是β-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过程中关键酶,bco1与bco1l是编码此酶主要基因。本实验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斑马鱼与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编码相关基因bco1与bco1l,以便深入开展对斑马鱼bco1功能研究。分别在斑马鱼bco1与bco1l基因2号外显子选取sgRNA识别位点,体外转录制备sgRNA并与Cas9mRNA混合对斑马鱼Ⅰ细胞期受精卵进行显微注射,24h后收集部分胚胎进行PCR检测并将PCR产物进行单克隆测序确定sgRNA有效性,构建首建鱼,并在此基础上通过PCR检测、凝胶电泳及测序筛选可遗传突变体。本研究分别获得了bco1基因突变与bco1l基因突变,分析表明这些缺失和插入均可导致编码序列移码,为研究鱼类胡萝卜素代谢及相关发育过程等后续研究提供了材料。

  • 标签: β-胡萝卜素-15 15'-加氧酶 斑马鱼 CRISPR/Cas9技术 基因敲除
  • 简介:大量缺乏毒性信息化学品最终进入环境水体,对人类及生态生物产生潜在危害与风险。提高化学品生物毒性测试与评估技术通量和效率,是实现毒害化学物质环境与生态健康风险防控关键。作为一种可以实现高通量测试脊椎动物模型,斑马鱼胚胎测试在化学品毒性评估中应用广泛。随着组学技术发展,毒理基因组学可有效提取毒害化学品致毒过程中干扰生物学通路信息。这些机制信息可用于对单物质或复合污染物生物毒性筛选和预测。本文综述了不同斑马鱼胚胎测试技术在化学品毒性筛选评估管理与水环境复合污染毒性监测中发展和应用,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斑马鱼胚胎简化转录组学技术方法流程和优势,并探讨了综合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行为分析和组学等不同测试技术在化学品毒性测试、环境监测与评价中应用前景。

  • 标签: 复合污染 斑马鱼 毒性测试 毒性预测 转录组学 生物学通路
  • 简介:基因作物潜在健康和环境风险一直以来颇受争议,转基因作物加工成动物饲料后可能会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应激反应,影响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等。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代表,已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监测,但目前转基因作物对鱼类饲用安全性研究还相对较少。文章基于转基因作物作为鱼饲料原料对鱼类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现状,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鱼生长表现、生理生化、脏器功能及发育、组织病理以及行为活动等方面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问题,并对今后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转基因作物 鱼类 生态毒理学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
  • 简介:细胞凋亡是调控机体发育和维护内环境稳定重要机制。在克隆了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rus)肝脏组织中凋亡相关bcl-2、apaf-1、caspase-3和caspase-9基因部分cDNA片段之后,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aspase-3和caspase-9基因片段与唐鱼(Tanichthysalbonubes)相对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而bcl-2、apaf-1基因片段则分别与鮈鱼(Gobiogobio)和鲤鱼(Cyprinuscarpio)相对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和89%。基于稀有鮈鲫和已知物种caspase-3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稀有鮈鲫与唐鱼、斑马鱼(Daniorerio)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金头鲷(Sparusaurata)、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bripes)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外源性化学物质对鱼类毒理学机制及其生态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数据,同时也为稀有鮈鲫在鲤科鱼类分类及进化地位研究提供分子水平重要参考。

  • 标签: 稀有鮈鲫 基因克隆 同源性分析 系统发育树
  • 简介:为揭示浑河流域水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水生态潜在风险,利用兼并引物扩增获得鲫鱼卵黄蛋白原(Vtg)和核糖体蛋白L-7(RPL-7)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分别为825和450bp),建立以RPL-7为内参基因、定量鲫鱼Vtg基因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定量浑河野生鲫鱼肝组织Vtg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上游对照点(S1)相比,7月下游各点(S4~S8)雄鱼、S4和S6点雌鱼肝组织VtgmRNA表达水平皆显著升高(P〈0.05);11月在雄鱼中未检出VtgmRNA有效表达,雌鱼也仅在S2和S3点表达水平升高(P〈0.05)。研究表明,浑河流域野生鲫鱼尤其是在7月明显受到了环境雌激素类物质影响。另外,qRT-PCR方法能够灵敏检测出鲫鱼Vtg基因表达时空差异。

  • 标签: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卵黄蛋白原 实时定量PCR 浑河 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