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跟骨为不规则骨,具有复杂的立体结构,过往多基于X射线平片进行测量研究,利用螺旋CT成像技术进行跟骨相关解剖测量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与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报道较少。目的:利用螺旋CT重建测量国人跟骨的解剖数据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成人正常跟骨CT扫描数据,男50例,女50例,将其重建后进一步测量跟骨长、宽、高及Bohler’s角及Gissane’s角,将测量数据与西方人数据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中国男性组跟骨长、宽及高分别为(74.60±5.06),(29.71±2.93),(45.23±4.46)mm;女性组为(71.48±5.36),(26.65±3.01),(42.23±4.49)mm,男性组显著大于女性组(P0.05)。男性组Bohler’s角为(35.98±4.34)°,女性组为(38.31±4.43)°,男性组显著小于女性组(P0.05)。提示中国女性成人跟骨长、宽、高较男性小,跟骨Bohler’s角明显大于男性,不同性别间Gissane’s角无明显差异。与西方人相关数据比较,中国成人的跟骨长、宽、高明显偏小,跟骨Bohler’s角及Gissane’s角则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跟骨 螺旋CT 三维成像 数据测量
  • 简介:心室功能测量和评估是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常规项目,准确评价心室功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选择以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传统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室功能的方法多为半定量法,或虽为定量评价但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寻求准确评价心室功能的方法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检查 斑点追踪成像 心血管疾病 心室功能 三维 二维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数字模型测量和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的差异,探讨数字模型测量在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ABO)客观评分系统(OGS)应用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常规正畸治疗后的石膏模型30副,采用3ShapeD810激光扫描仪扫描生成数字化模型,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字模型测量;原石膏模型经修整制作成标准石膏模型,用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测量项目包括ABO客观评分系统中的7项标准,即牙齿排列、边缘嵴、颊舌向倾斜、咬合接触、咬合关系、覆盖和邻接关系.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每项标准的得分及总得分.所有测量均由第一作者本人完成,先进行数字模型测量,2周后重复测量1次,数字测量结束2周后进行石膏模型测量,同样于2周后重复测量1次.用Wilcoxon法检验和比较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结果对于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ABO-OGS总得分及各项标准的得分在两次测量结果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方法可重复性的比较发现,数字模型测量在牙齿排列(Z=-3.158,P=0.002)、颊舌向倾斜(Z=-2.555,P=0.011)和咬合接触(Z=-3.150,P=0.002)项标准的得分及总得分(Z=-2.217,P=0.027)的差值小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发现,数字模型测量在牙齿排列(Z=-3.105,P=0.002)、咬合接触(Z=-2.415,P=0.016)、覆盖(Z=-2.818,P=0.005)项标准的得分和总得分(Z=-4.149,P<0.001)高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结论在ABO客观评分系统应用中,数字模型测量比传统石膏模型测量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数字模型 客观评分系统 可重复性 准确性
  • 简介:目的:探讨医疗领域打印技术的应用现状,确定技术应用重点和趋势。方法:通过分析相关专利数据,研究中国医疗领域打印技术的应用情况。结果:我国医疗领域打印技术增长较快,发展较好,国内专利申请占据数量优势。主要技术研发者以国内申请人为主,重点应用产品领域分别为植入性假体、组织工程支架、组织器官、给药系统、辅助用具及手术策划6个方向。结论:我国医疗领域打印技术应用发展迅速,技术研发者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目前骨科和牙科是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

  • 标签: 三维打印技术 专利 植入体 牙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骨骨折患者应用CT重建与X线平片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鼻骨骨折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曾予以X线平片(对照组)和CT重建(研究组)检查;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可清楚显示鼻骨骨折患者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周围结构关系,且研究组检出率100%高于对照组38.00%,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适用于单纯性鼻骨骨折,而CT重建检查在鼻骨骨折方面的优势更为显著,可用于检测特殊解剖部位变异以及难以区分骨折线者。

  • 标签: X线平片 鼻骨骨折 CT三维重建 应用价值
  • 简介: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是肛肠外科中的常见病[1],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前明确内口位置、瘘管走向及其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是肛瘘手术的关键,特别是要确定支管走向、数量及其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术中发生支管遗漏通常是导致肛瘘手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故术前详细的影像学资料是肛瘘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超声检查因其操作简单、无痛苦、可重复性、准确率高等独特优点已成为临床首选的肛瘘检查方法。

  • 标签: 肛瘘手术 三维超声 成像技术 超声显像 价值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部外伤后行MSCT扫描后患者利用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提供比较全面、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做有力的支持。材料检查设备使用锐科魔卡DR,64排128层MSCT机AquilionTSX-101A(ToshibaMedicalSysterms,日本),麦迪克斯PACS系统。方法收集我科近年来同时进行胸部DR摄片和胸部CT扫描患者50例,且都进行3D后处理,发送到PSCS系统,请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阅片。结果DR总共发现骨折46个,MSCT诊断总共发现骨折73个结论MSCT重建较DR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 标签: 胸部外伤 肋骨骨折 直接数字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后处理 3D重建(VR) 多平面重建(MPR) 最大密度投影(MIP) PAC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DSA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DSA)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主动脉夹层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进行常规DSA和3D-DSA检查,对2D-DSA和3D-DSA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常规DSA和3D-DSA中,分别有37例(70%)阳性病例和50例(95%)阳性病例与周围血管显示清晰。结论3D-DSA能多方位观察病变血管与周围血管关系,提供准确显示病变的参考角度,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

  • 标签: DSA 三维重建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胎儿前腹壁缺陷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行超声检查的1200例怀孕18~39周的孕妇,分别采用二超声与超声对孕妇实施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在诊断胎儿前腹壁缺陷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二超声对胎儿前腹壁检查的总显示率为98.3%,超声对胎儿前腹壁检查的总显示率为88.3%。两种检查方式对比,超声显示率明显低于二超声显示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超声检查出胎儿前腹壁缺陷的例数占据胎儿前腹壁缺陷总数的95.0%,确诊率为90.0%。超声检查出胎儿前腹壁缺陷的例数占据胎儿前腹壁缺陷总数的100%,确诊率为95.0%。两种检测方式诊出率与确诊率对比,超声检查更具优越性,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在胎儿前腹壁缺陷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与二超声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可有效提高胎儿前腹壁缺陷诊断准确率。

  • 标签: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胎儿 前腹壁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TOFMRA作血管扫描,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方法利用西门子1.5T磁共振TOFMRA特殊扫描技术,经过后处理,以清楚地显示脑动脉,并加以分析应用。结果脑动脉与静止组织之间形成较好的对比,从而清楚的显示正常和异常的血管;结论MRA检查技术具有无创、简便、费用低、一般无需对比剂即可清楚显示血管等优点,可以作为常规检查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三维TOF MRA技术 应用 分析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诊断小乳癌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是发现小乳癌的重要方法,现综述超声联合二超声在小乳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自适应退火模拟算法优化窦房结动脉CT重建,并进行其定量资料测量。方法收集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无冠心病患者,domCT影像数据输入Mimics10.01重建软件进行立体可视化模型构建,并利用自实行退火模拟算法公式对所得图像(血管骨架)进行优化,记录其窦房结动脉形态及各项参数。结果8例单支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1例左旋支。右侧窦房结动脉自右冠状动脉起源后,向右后方走行于升主动脉根部与右心耳之间,终止于上腔静脉右心房开口周围。左侧窦房结动脉自左旋支起源后,沿左心耳、左心房与升主动脉根部之间向右走行,至右心房附近上行终止于上腔静脉右心房开口周围。分析不同性别窦房结动脉个距离参数发现,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适应退火算法计算后,最大程度的优化了误差,使得成像更符合血管的实际解剖位置。同时自适应模拟退火优化效率高,应用方便,可为临床窦房结应用解剖提供重要的正常数据。

  • 标签: 窦房结动脉 三维CT 自适应退火模拟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颅脑肿瘤适形放疗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收集近年来我院96例颅脑肿瘤进行适形放疗的病人,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实验组病人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结果上述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对照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出现率高于实验组,且病人满意程度低于实验组,对比发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让颅脑肿瘤病人接受全面不间断性的护理,对顺利完成放疗与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肿瘤 三维适形放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唇腭裂(cleftlipandpalate,CLP)是最常见的胎儿颜面部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种族和人群有所不同。据统计,我国活产儿中平均发病率为16.63/10000,由于唇腭裂与多种遗传综合征有关,造成患儿容貌畸形,还可能直接影响患儿吸吮、吞咽、语言及面部发育等功能

  • 标签: 唇腭裂 成像方法 三维超声 胎儿 面部先天性畸形 平均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臂超声成像对甲状腺腺瘤囊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自由臂超声成像方法对16例患者的20个甲状腺腺瘤囊性变结节进行了图像重建。结果甲状腺囊腺瘤囊性变的液性区内表面形态均可立体显示。结论自由臂超声对甲状腺腺瘤囊性变的成像是可行的,可提供二超声图像不能提供的形态学信息。

  • 标签: 三维超声 甲状腺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1例临床初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与宫腔镜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3D-TV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31例,88例被病理结果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正确率为67%。宫腔镜和经阴道超声二者结合提高对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结论经阴道超声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为简单、易行、准确率高、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筛查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阴道三维超声 子宫内膜息肉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适形放射治疗78例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先行全脑放疗,然后行适形放射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后临床效果、随访结果及放射治疗急性反应。结果78例患者中,27例完全缓解,46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2例进展,有效率达93.58%。随访率100%,生存期最长为26个月,最短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9个月,死亡病例多源于肿瘤进展。78例患者中,1例出现明显记忆力减退,1例因精神症状的加重而停止治疗,3例发生出血和脑水肿现象,经对症降颅压治疗后获得好转,其它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但可以耐受放射治疗,未出现明显的放射性脑损伤。结论适形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于脑部病变复发比例,还可提高患者中位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 三维适形放射 临床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5-01
  • 简介:目的研发一种专用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时的导航器。方法选取颈干角为(135±5)°,并且股骨大转子顶点基本与股骨头中心等高的人体股骨骨骼的干标本32例,其中左侧16例,右侧16例。通过股骨头中心、平行于股骨干、垂直于股骨干与股骨颈所在的平面用钢锯将股骨标本的股骨头进行截骨;在股骨大粗隆顶端开口向股骨近端髓腔内插入PFNA主钉,主钉钉尾与股骨头中心点在同一高度上。在本课题所研发的股骨近端髓内钉导航器的导引下向股骨头颈部打入动力钉导引针,测量动力钉导引针在股骨头截骨面上的出针点与经股骨头中心点直线的垂直距离作为偏离值。结果利用本课题所研制的立体导航器在32例股骨骨骼的干标本上置入导引针,其中14例偏离值为0(占43.75%),最大偏离值为2mm,仅3例(占9.375%),平均误差只有0.69mm。结论本课题所研制的导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定位精确,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研究应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三维 导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