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古儿科因其难治,有“哑科”之称,而钱经过四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成为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

  • 标签: 儿科 钱乙 医学史
  • 简介:是北宋年间的儿科名医,从医40余年,学术造诣精湛,他善于将中医理论与儿科临床实际相结合,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与发明,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标签: 中医儿科学 钱乙 儿科临床 中医理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枕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单侧枕状窦后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听神经瘤71例,其中17例采用内窥镜辅助小骨窗(3.0cm×3.5cm)手术。结果肿瘤镜全切除63例(88.7%),次全切除8例(11.3%)。面神经解剖保留54例(76.1%),功能保留37例(52.1%),有效听力保留2例(2.8%),无手术死亡。结论经枕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能获得对听神经瘤及桥小脑角的良好显露,手术效果满意。

  • 标签: 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改良枕状窦后入路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单侧枕乳突后小"∫”形皮肤切口,切除听神经瘤30例,并保留骨瓣.结果全部病例均采用小"∫”形切口,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改良枕状窦后入路是一种微创手术入路.

  • 标签: 手术入路 听神经瘤 治疗 枕下乙状窦后开颅技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听神经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有几种不同的手术入路,但枕状窦后入路应用最为广泛。本研究探讨经枕状窦后入路治疗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均经枕状窦后入路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显露横窦和状窦,放出枕大池脑脊液.再行显微镜分离及切除肿瘤.分析显微手术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无1例患者死亡,肿瘤总体全切率90.0%(27/30),次全切除3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33%,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66.7%。结论:掌握桥小脑角区的解剖学特征、显微手术技巧以及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和颅神经功能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腈急性中毒病例急救诊疗经过,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0名腈气体急性职业中毒病例的诊疗经过,总结临床治疗经验。结果经各专科全力抢救与配合,所有中毒患者病情迅速改善,均痊愈出院。结论腈中毒治疗早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是关键,同时不可忽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与企业监管。

  • 标签: 乙腈类 职业中毒 急诊 硫代硫酸钠
  • 简介:目的:观测经枕状窦后入路手术路径中,显微镜磨除内听道后壁所涉及的重要解剖结构及相关解剖学参数,以指导术中安全磨除内听道后壁。方法模拟枕状窦后入路,对6具(12侧)国人湿性头颅标本显微镜下行磨除内听道后壁,以内听道内口后缘中点(P点)作为参照点,分别测量P点至弓状隐窝、后半规管、共脚、内听道底、前庭导水管外口、颈静脉孔的最短距离,对这些结构拍照记录,所得测量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内听道后壁作为参照平面,测得内听道干与后壁平面所呈夹角为47.3°±17.2°。以P点作为参照点,测得P点至弓状隐窝的最短距离(4.10±0.60)mm,P点至后半规管最短距离(7.39±0.44)mm,P点至共脚的最短距离(8.09±0.47)mm,P点至内听道底距离(9.08±0.59)mm,P点至前庭导水管外口(10.44±0.73)mm,P点至颈静脉孔最短距离(7.35±1.09)mm。结论枕状窦后入路磨除内听道后壁,其磨除长度不应超过7mm,可减少半规管及共脚的损伤概率。熟悉磨除内听道后壁过程中容易损伤的结构,可避免损伤半规管、颈静脉球、前庭导水管外口及内淋巴囊等重要解剖结构。

  • 标签: 内耳 内听道 神经瘤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内听道后壁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枕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大型(≥3.0cm)听神经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术中打开岩裂-桥脑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1月经枕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31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打开岩裂-桥脑裂。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29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术中未能解剖保留,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按H~B标准:Ⅱ级14例,Ⅲ级7例,Ⅳ级8例,Ⅵ级2例。术后并发呛咳4例及吞咽困难1例。31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平均30.5月;肿瘤无复发;术后半年后恢复至B级3例,C级5例,无改善11例,未能保留听力12例。结论枕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切口及小骨窗,利用小脑自然间隙,在不牵拉或少牵拉脑组织的情况,达到手术操作所需的空间,降低脑组织、神经、血管的牵拉损伤风险,治疗大型听神经瘤效果良好。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乙状窦后入路 锁孔手术 岩裂 小脑桥脑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枕状窦后-颌下联合入路显微切除5例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术中证实,术后病理确诊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5例肿瘤中,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枕状窦后-颌下联合人路能良好显露、安全切除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颈静脉孔 哑铃型神经鞘瘤 手术入路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听神经瘤的切除过程中使用枕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听神经瘤患者, 以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枕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术, 对照组使用常规开颅手术,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面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面神经功能优秀率分别为96.67%、3.33%、53.33%, 均优于对照组的73.33%、26.67%、23.3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听神经瘤的切除过程中使用枕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治疗的效果显著, 在保持手术肿瘤切除程度的前提下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升面神经功能保留有积极性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听神经瘤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显微外科切除 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 面神经 
  • 简介:摘要左拉西坦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主要用于部分性癫痫和全面性癫痫的单药治疗或辅助治疗。报道左拉西坦导致低钾血症1例,旨在提供低钾血症的病因分析、诊断、治疗经验,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 标签: 低钾血症 癫痫 左乙拉西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