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丙烯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这两种晶状体各有优缺点,本文综述了它们在本身材料(化学和物理特性)、植入特性、白内障术后效果和并发症(视功能、生物相容性、眼内炎、后囊膜混浊和晶状体钙化、前囊膜收缩和位置变化)、联合手术中的应用(与硅油黏附性、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等方面的比较。

  • 标签: 丙烯酸酯 硅胶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丙烯明胶微球(TAGM)门静脉栓塞(PVE)的安全性以及TAGM联合弹簧圈PVE与完全弹簧圈PVE诱导未来残余肝(FLR)增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连续完成的、因各种肝脏疾病需行大部肝切除21例患者资料。根据栓塞材料不同分为行远侧TAGM+近侧弹簧圈PVE组(TC组)和行远侧+近侧弹簧圈PVE组(CC组)。比较两组患者PVE后并发症、肝功能、血常规、FLR增生度、肝切除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TC组共纳入8例患者,其中男性、女性各4例,年龄(55.3±7.7)岁。CC组共纳入13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52.6±11.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FLR体积、FLR体积比、标准化FLR体积比、手术类型及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肝衰竭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PVE,TC组均实现了FLR有效增长,其中1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未能手术;CC组有4例患者未能最终手术,其中1例患者因出现门静脉左支、主干血栓,1例患者因肿瘤进展,另外2例患者因FLR增长不足。与CC组相比,TC组FLR增生度更高[(9.0±2.8)%比(5.2±3.8)%,P<0.05],增生速度[(11.4±7.1) ml/d比(6.9±5.2) ml/d,P>0.05]、增生率[(33.6±20.1)%比(20.9±15.1)%,P>0.05]有更高的趋势。结论采用TAGM联合弹簧圈行PVE安全有效,比完全弹簧圈PVE能诱导更高的FLR增生度。

  • 标签: 肝疾病 门静脉栓塞 三丙烯酸酯明胶微球 弹簧圈 大部肝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考察肠溶包衣液“甲基丙烯-丙烯共聚水分散体”的用量对阿奇霉素在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筛选出符合肠溶要求的处方及工艺。方法考察各处方包衣液的用量分别为4.4%、8.4%、16.9%制得样品的体外释放度。结果不同处方的体外模拟胃液中的释放度分别为30.5%、10.6%、15.6%,在体外模拟肠液中的释放度分别为10.5%、72.0%、89.8%。结论包衣液处方用量为16.9%时能制得符合肠溶要求的阿奇霉素肠溶制剂。

  • 标签: 阿奇霉素 肠溶包衣液 释放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亲水性丙烯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远期混浊的原因与IOL置换术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诊断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远期亲水性丙烯IOL混浊的患者15例(15只眼)。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其中2片混浊IOL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沉淀的位置和形态,利用能谱分析检测沉淀中的元素成分;分析行IOL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IOL置换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15例患者发现IOL混浊与首次IOL植入间隔时间为(27.3±5.9)个月,均为单眼IOL混浊,其中9例患有高血压病;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10例患者中4例糖化血红蛋白A1c明显超出正常值。混浊IOL在共焦显微镜下可见其表面有大量珊瑚状颗粒沉淀;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颗粒沉淀结晶以多形态聚集,上下交错,富有层次感;能谱分析证实IOL附着的沉积中含钙、磷元素。13例(13只眼)行IOL置换术,术中4例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3例新IOL植入睫状沟内,1例悬韧带断裂;裸眼BCVA(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IOL置换术前为1.03±0.64,IOL置换术后为0.3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水性丙烯IOL植入术后远期混浊为表面钙磷化合沉积所致,IOL置换术能安全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视力。(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12-518)

  • 标签: 晶体,人工 丙烯酸树脂类 晶体植入,眼内 亲水性人工晶状体混浊
  • 简介:该文介绍了α-氰基丙烯医用胶的产品发展,分析了其临床应用的不足之处,以及国内外对α-氰基丙烯的改性研究,最后对α-氰基丙烯医用胶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氰基丙烯酸酯 医用胶 改性 展望
  • 简介:口腔科空气中甲基丙烯的分析陈浩,吕霞,蒋文强(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2)甲基丙烯是合成有机玻璃自凝塑料的单体,在口腔矫正手术中广泛使用。它有极强的挥发性和较强的毒性 ̄[1]。实际操作中采取涂布液体石腊等方法加以防护。病人虽直接...

  • 标签: 甲基丙烯酸 口腔科医生 空气中 甲酯 回收率 甲基丙烯酸甲
  • 简介:摘要医用胶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种类繁多,而医用胶的应用打破了外科传统的缝扎技术,本文就临床常用医用胶在切口粘合中的优势进行综述。

  • 标签: &alpha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医用胶 切口粘合
  • 简介:目的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正丁纳米粒,研究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水平。方法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正丁纳米粒,单因素初选及正交设计分析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比色法测定氯氮平的包封率、载药量。结果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正丁纳米粒质量的因素有:氯氮平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溶液pH值、α-氰基丙烯正丁单体用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结论氯氮平用量、α-氰基丙烯正丁单体用量、介质的pH值、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是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正丁纳米粒质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氯氮平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影响因素 正交设计
  • 简介:并利用乳化聚合法和界面缩聚法制备银杏内酯的新剂型-聚氰基丙烯正丁纳米球,界面缩聚法制备GA-PBCA-NP具有粒径均匀、载药量和包封率高的特点,并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备的GA-PBCA-NP的纳米球表面形态、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稳定性等性质的不同

  • 标签: 丁酯纳米 丙烯酸正 内酯聚
  • 简介:碳纤维复合聚甲基丙烯人工颅骨板是一种新型的人体颅骨修复材料。为评价该人工颅骨板的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国家指定的实验室参照国外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对该材抖进行了有关生物相容性检测试验。其结果表明该人工颅骨板对机体无毒性,对组织、皮肤无刺激性,无热原、溶血,对皮肤无致敏性,无致突变性,植入皮肤及组织内反应轻微,因而是一种对机体无毒性和不良反应的较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其性能已达到临床要求。

  • 标签: 碳纤维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人工颅骨板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甲基丙烯异丁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于2019年7至10月,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甲基丙烯异丁采用活性炭管采集,以二硫化碳解吸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该方法测定甲基丙烯异丁在0~800 μg/ml浓度范围呈线性关系,r=0.999 93;检出限为0.35 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12 mg/m3;批内精密度为2.06%~2.72%,批间精密度为3.03%~3.83%;平均解吸效率为96.7%;穿透容量大于14.46 mg,采样效率达100%;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7 d。结论甲基丙烯异丁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精密度好,能准确测定空气中的甲基丙烯异丁

  • 标签: 工作场所 空气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色谱法,气相
  • 简介: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微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发展,脑动静畸形经血管内治疗的指征不断被拓展,α-基丙烯正丁(NBCA)经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脑AVM的成熟方法之一。作者就近5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NBCA栓塞治疗32例脑AVM的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丙烯酸正丁酯 血管内栓塞 临床疗效 疗效分析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通过查阅近年来聚合胶束的研究文献,对其材料、制备方法、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聚合物胶束 应用 进展
  • 简介:丙烯基骨水泥固定植入假体仍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较差,与骨组织界面不能形成良好的生物结合而导致假体松动等,究其原因可能是单体的聚合热、残余单体的细胞毒性及固化后的结构缺陷等所致。文章简要分析了目前骨水泥的研究应用现状,包括丙烯单体的改性、助剂的功能化及其固化方式的优选等。在改善生物相容性方面,目前的研究热点是磷酸钙盐的复合或掺杂等。

  • 标签: 骨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人工假体 植入材料 组织相容性
  • 简介:摘要氰基丙烯类组织粘合剂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医用粘胶。近年来,氰基丙烯类组织粘合剂被用作静脉通路的固定装置。本文围绕氰基丙烯类组织粘合剂的发展与性能,对静脉通路失败率、皮肤损伤、敷贴更换时间和次数、护患满意度、经济效益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氰基丙烯类组织粘合剂的临床应用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 标签: 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粘合剂 静脉通路设备 固定
  • 简介:摘要氰基丙烯类组织粘合剂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医用粘胶。近年来,氰基丙烯类组织粘合剂被用作静脉通路的固定装置。本文围绕氰基丙烯类组织粘合剂的发展与性能,对静脉通路失败率、皮肤损伤、敷贴更换时间和次数、护患满意度、经济效益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氰基丙烯类组织粘合剂的临床应用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 标签: 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粘合剂 静脉通路设备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博来霉素灌洗联合氰基丙烯异丁胶栓塞术治疗眼眶血管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眼眶病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眼眶血管畸形并接受博来霉素灌洗联合氰基丙烯异丁胶栓塞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有无体位性眼球突出分为扩张型组和非扩张型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和随访时间、病程、博来霉素及氰基丙烯异丁胶的用量、术前与术后视力、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结果和缓解率。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纳入患者58例(58只眼),其中男性22例(37.9%),女性36例(62.1%);扩张型组19例(32.8%),非扩张型组39例(67.2%)。扩张型组年龄大于非扩张型组[39.0(28.0,54.5)和14.0(5.7,26.5)岁,Z=-3.96,P<0.001)],两组性别、眼别、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扩张型组病程长于非扩张型组[120(12,240)和12(1,90)个月,Z=-2.50,P=0.013]。术中博来霉素用量:扩张型组1.5(1.4,1.5)万U,非扩张型组1.5(0.9,1.6)万U;氰基丙烯异丁胶用量:扩张型组2.8(1.0,3.0)ml,非扩张型组1.7(1.0,2.2)ml。两组博来霉素和氰基丙烯异丁胶的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0,P=0.944;Z=-1.11,P=0.268)。两组均未发生视力下降或丧失,非扩张型组视力提高5例。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扩张型组治疗前后畸形血管最大面积分别为384.0(329.0,458.0)和330.5(271.6,356.7)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6,P=0.208)。非扩张型组治疗前后畸形血管最大面积分别为960.8(822.1,1058.3)和311.6(164.6,361.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扩张型组获得组织标本15例,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符合血管畸形;非扩张型组获得组织标本39例,其中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血管畸形41.0%(16/39),符合脉管畸形59.0%(23/39)。手术治疗后39例完全缓解(67.2%),19例部分缓解(32.8%),有效率达到100%。结论采用博来霉素灌洗联合氰基丙烯异丁胶栓塞术治疗眼眶血管畸形疗效较好。

  • 标签: 眶疾病 血管畸形 博来霉素 恩布酯 胶剂 灌洗疗法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优选制备口蹄疫DNA疫苗聚氰基丙烯正丁纳米粒(DNA-PBCA-NP)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聚氰基丙烯正丁为载体,用乳液聚合二步法制备不同配方的DNA-PBCA-NP,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以包封率为指标,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确定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在pH值为3的条件下制备聚氰基丙烯正丁空白纳米粒,以2mL·min-1的速度将1份口蹄疫DNA疫苗溶液滴入到5份空白纳米球乳液中,继续搅拌8h.运用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78.12±16.5)nm,分布范围为30~150nm,平均包封率为51.25%±3.92%.体外缓释试验表明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规律.结论所确定的制备口蹄疫DNA疫苗聚氰基丙烯正丁纳米粒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 标签: 口蹄疫DNA疫苗纳米粒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正交实验设计 制备工艺 体外释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