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50岁,因"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近3个月头晕"入院。查体: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术前视力右眼0.8、左眼0.6;右眼视野下方及上方暗点,左眼配合不佳。垂体MR平扫及增强(图1):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区见类圆形异常信号,约1.8cm×1.4cm×2.0cm,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及等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程度低于正常垂体.

  • 标签: 节细胞胶质瘤 鞍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伤椎手术与跨伤椎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短段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单段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00%,对照组为14.00%(P<0.05);两组患者术前Cobb角、伤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差异不显著,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运用经伤椎单段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优,患者伤椎的矫正和维持治疗效果更好,且术后并发症率低。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跨伤椎手术 经伤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探讨分析LETM的临床特征和病因分析。方法对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长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病程形式,将100例长段横贯性脊髓炎患者分为单相病程脊髓炎(m-LETM)56例和复发性长段横贯性脊髓炎(r-LETM)44例。r-LETM组发病年龄大于m-LETM组,m-LETM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而r-LETM组患者多以中年女性为主(79.55%)。发病诱因为感冒等呼吸道感染(56.25%)、不明原因的发热(27.08%)、情绪波动(10.42%)、腹泻(6.25%);发病形式为亚急性起病最多见(54.17%)、慢性起病(20.83%)、急性起病(25.00%)。在r-LETM患者中AQP4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m-LETM患者。两组患者在颈髓、胸髓、腰髓和延髓等部位呈现不同程度受累。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且EDSS评分下降1-4分。结论长段横贯性脊髓炎发病原因复杂、病程形式多样,尽管长段横贯性脊髓炎是由不同原因导致,且他们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但他们的治疗方法并不相同,根据调查资料对重点患者进行随访,对于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 脊髓炎 横贯性 病因
  • 简介:目的依据颈椎侧位数字摄影(DR)资料,探讨下颌角(MDA)是否可作为颈椎段体表定位的恒定参考。方法选取57例男性和66例女性的颈椎闭口标准侧位(中立位)及过伸过屈位的DR资料(照射野含下颌骨全部),半定量测量不同体位下MDA与颈椎段的对应关系。设定C2/C3水平为0,每上升半个椎体或一个椎间隙,数字减1,反之加1。定量测量不同体位下上颈椎角(AUCS)与全颈椎角(ACS)及其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性别比较,各体位下MDA对应的颈椎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过屈位及中立位MDA对应的颈椎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位时女性MDA对应的颈椎段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各体位下AUCS及A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性别比较,各体位下AUCS及A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屈位向中立位及过伸位变换过程中,AUCS和ACS逐渐增大,过屈位到中立位的角度变化均小于中立位到过伸位的角度变化。结论中立位时MDA并非恒定对应于C2/C3水平,颈椎屈伸时MDA与颈椎段的对应关系发生变化,且不局限于1个椎体高度,MDA不能作为颈椎体表定位的恒定参考。

  • 标签: 颈椎 下颌骨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无神经细胞大鼠模型,为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提供可用的动物模型。方法取新生1周龄乳鼠16窝,每窝中随机取4只肛门灌注生理盐水为对照组,4只肛门灌注1%的苯扎氯铵(BAC)作为实验组,灌注后2、4、6、8周观察两组灌注后表现(饮食、活动、腹部及排便等情况)以及直肠形态;HE染色、HuD免疫荧光(IF)染色观察肠神经形态,并计算各组大鼠肠肌间神经的数量;qRT—PCR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以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灌注后2、4周,两组大鼠无明显异常,6周后实验组出现轻微腹胀,排便减少,至8周时腹胀明显,不排大便,伴精神萎靡,对照组大鼠无异常表现。2周、4周时两组直肠形态无异常,6周时实验组出现轻度狭窄,8周时明显狭窄,对照组未见异常改变。HE染色:术后2、4周两组直肠神经细胞大小、形状以及数量上无明显异常(P〉0.05),6周时两组神经细胞数量的中位数分别为3.0和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2,P〈0.001),至8周时实验组未见肌问神经细胞,对照组无变化。免疫荧光染色:HuD在两组大鼠肠肌问神经中均有表达,2、4周两组无明显区别;6周时,实验组神经细胞较对照组体积小、形态异常,至8周时,实验组已无荧光表达,对照组无改变。qRT—PCR:2、4周时两组GDNFmRNA、nNOSmRNA均无明显差异(P〉0.05),6、8周时实验组GDNFmRNA比对照组明显降低(0.06±0.03vs1.05±0.32;0.39±0.24vs1.02±0.2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01),8周时GDNFmRNA的表达量较6周时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01);6、8周时实验组nNOSmRNA比对照明显降低(0.54±0.33vs1.14±0.50;0.40±0.24vs1�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动物模型 大鼠 苯扎铵化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的90例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各45例研究对象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如饮食以清淡为主、过敏源控制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鼻痒、鼻塞、流涕、喷嚏四个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鼻痒、鼻塞、流涕、喷嚏四个方面,实验组评分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过敏性鼻炎 效果
  • 简介:设计意图: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幼儿一般对民族文化传统类知识很难理解,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特殊需求设计合适的教案,通过游戏、语言等方式让幼儿接受。月饼是中秋节的象征,幼儿也很喜欢吃,而此阶段的幼儿好奇心强,他们非常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月饼,鉴于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这一活动,可以锻炼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活动中动手动脑、开发潜能,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 标签: 月饼 艺术活动 民族文化传统 手部动作 手工制作 中秋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基底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基底出血,神志清醒患者6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在病后第2天开始进行康复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肌力和并发症的比较。结果康复组肌力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1),并发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康复组住院时间平均29.52d,对照组41.56d。康复组生活能力评分分值更高,(P<0.05).结论表明基底出血急性期采取早期康复干预,能明显提高患后相关肢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早期康复干预 基底节出血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 :星状神经阻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从问世以来,解决了外科手术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多种问题,如调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系统、改善吞咽障碍并发的肺部感染。本文正是对星状神经阻滞对颅脑损伤所致的吞咽障碍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分析,希望通过具体案例的研究,对以后的星状神经阻滞有所指导,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实验。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吞咽障碍 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中央段性切除术(middlesegmentpancreatectomy,MSP)治疗胰腺颈、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6例中央段性切除的胰颈、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颈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患者,均作中央段性切除胰腺肿瘤,其中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瘤14例,肿瘤平均直径3.8(2.3—5.6)cm;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肿瘤平均直径3.6(3.3-5.2)cm;胰岛细胞肿瘤(有功能性)1例,2.0cm;神经内分泌肿瘤(无功能性)2例,肿瘤直径分别为2.1cm、2.4cm。本组无围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8%(9/26),胰瘘9例(34.2%)、胃排空延迟2例7.6%)、腹腔感染、淋巴漏各1例(3.8%);所有病例术后都获得随访(6-60个月),术后随访患者生命质量良好,未新发糖尿病及消化不良或肿瘤复发。结论中央段性胰腺切除是治疗胰腺颈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能有效保留胰腺内外功能。

  • 标签: 胰腺肿瘤 节段性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基底内侧型脑出血患者临床手术治疗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内侧型基底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住院号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保守治疗,实验组给予临床手术治疗,比对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93.3%)、病死率(3.3%)和对照组(好转率73.3%、病死率2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基底内侧型脑出血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可减少再出血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 标签: 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 临床手术 临床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寂型膀胱副神经瘤的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收治的1例静寂型膀胱副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按膀胱副神经瘤完善血儿茶酚胺检查,动态血压检查。同时完善泌尿系CT平扫及增强扫描,膀胱镜检等检查。明确定性、定位无功能副神经瘤后完善术前准备,泌尿外科评估手术风险后决定手术术式,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及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为膀胱副神经瘤。定期随访、复查相关指标。结论膀胱副神经瘤非常罕见,功能静寂型膀胱副神经瘤更为罕见,在临床处理过程中,发现膀胱占位改变时,血压正常的病人需考虑无功能膀胱副神经瘤的可能。围手术期应做好充分准备,手术方式应以膀胱部分切除为主,术后需定期随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90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基底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基底脑出血治疗效果;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残疾程度、格拉斯哥晕迷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基底脑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神经功能残疾程度、格拉斯哥晕迷评分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残疾程度、格拉斯哥晕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底脑出血患者行显微手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术后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显微手术 基底节脑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疑似眼内炎的眼前毒性反应综合征的治疗情况,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治疗思路。方法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眼内炎的眼前毒性反应综合征的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患者右眼视力0.02,眼压20mmHg,角膜水肿消退,前房清,瞳孔5mm,呈无张力状态,玻璃体清晰,眼底正常,向患者讲明病情,出院随诊。出院后2周复查,右眼视力0.1,眼压18mmHg,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5mm,呈无张力状态,玻璃体清晰,眼底正常。结论对于疑似眼内炎的眼前毒性反应综合征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疑似眼内炎的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外固定联合中药治疗儿童近指骨骨骺骨折疗效。方法选取我科门诊从2015年6月-2017年6月应用手法整复握拳位外固定联合中药治疗27例儿童小指近指骨骨骺骨折。结果本组27例小指近指骨骨骺骨折,随访6-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21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6%。结论手法整复外固定联合中药治疗儿童近指骨骨骺骨折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法 外固定 中药 儿童 近节指骨骨骺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设计意图:《乒乒和乓乓钓大鱼》是一本典型的运用夸张手法进行表现的绘本。绘本中乒乒和乓乓从水里钓起来的各类海洋生物的造型极具夸张性……让孩子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大班幼儿在绘画表现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通过该活动让孩子在感受夸张效果的基础上,尝试用局部夸张的方法来表现其他海洋生物。

  • 标签: 艺术活动 海洋生物 孩子 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