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干预在农村地区的干预效果。方法:筛选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将患者以盲抽签方式均分两组(20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教育讲课教育大课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知识(预防知识、应急知识、药物知识)掌握评分无统计价值(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1.00%低于对照组6.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农村地区健康干预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自身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加强自身重视力度,约束自身不良行为,以保证身体健康,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健康教育 农村地区 干预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农村孕妇服用叶酸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进行就诊咨询的农村目标人群共100例,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对比100例孕妇在健康教育前后对于叶酸的了解度以及服用依从性结果可知,教育后,100例孕妇的了解率以及依从率有明显上升,P<0.05,差异明显。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农村孕妇对于叶酸的重视程度,减少胎儿健康风险。

  • 标签: 农村孕妇 叶酸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农村居民之中进行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街道及周边8个乡镇,对其所有7岁及以下适龄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通过个人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共有345名调查对象收到与预防接种内容相关的健康教育告知单,覆盖率94.5%;共有330名表示在1个月内曾听到了有关宣传,覆盖率90.4%。干预后调查对象在预防接种知识方面知晓率上相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

  • 标签: 农村 居民 预防接种 健康教育干预
  • 简介:摘要:本文对基于智力开发的幼儿早期教育策略与实施进行了探讨,首先论述了基于智力开发的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阐述了幼儿早期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提升基于智力开发的幼儿早期教育的策略

  • 标签: 智力 幼儿 早期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婴幼儿早期智力教育常见问题及干预措施。方法:在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对我院出生的及周围社区的0-2岁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研究,选出生史正常的新生儿202名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包含早教组及常规对照组,早教组选100名,常规对照组102名,对比两组婴幼儿的智能发育情况。结果:早教组的适应性、大运动、语言以及人际交往发育商都高于常规对照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婴幼儿 早期 智力教育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婴幼儿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探究其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择期选入我中心接收的92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法将婴幼儿分为常规组与研讨组,对两组婴幼儿均开展常规保健工作,研讨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结果。结果:干预后,研讨组婴幼儿的各项行为发育指标评分以及家长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健康教育 婴幼儿 儿童保健工作 行为发育
  • 简介:摘要:婴幼儿时期,婴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是最为重要的,还能纠正宝宝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也进一步的表明在幼儿期的时候有表现出个人特征对一个人产生的决定性影响。婴幼儿时期他们对外部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可塑性方面较强,此时灌输婴幼儿自身的道德意识,会在无形中对宝宝的成长产生影响。婴幼儿在进行早期智力教育过程中,接受过早期智力教育的婴幼儿要比没有接受过早期智力教育的婴幼儿在智力发育水平以及自身行为习惯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以下就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早期智力教育 婴幼儿 行为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护理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研究共包含观察对象50例,均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间我院接收保健婴幼儿,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应用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护理(n=25),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n=25),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中婴幼儿,(p<0.05)。结论:针对婴幼儿实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智力、运动发育水平,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儿童保健 健康教育护理 婴幼儿 行为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2月的180例基层保健婴幼儿作为此次实验的调查对象,将以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各90例。一组进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为实验组,一组进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婴幼儿不同干预措施下的行为发育情况。结果:实验组婴幼儿行为发育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儿行为发育有积极影响。

  • 标签: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护理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研究共包含观察对象50例,均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间我院接收保健婴幼儿,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应用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护理(n=25),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n=25),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中婴幼儿,(p<0.05)。结论:针对婴幼儿实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智力、运动发育水平,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儿童保健 健康教育护理 婴幼儿 行为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婴幼儿共计184例,依据随机字母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92)和对比组(n=92),对比组婴幼儿未实施保健健康教育,研究组婴幼儿实施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分析对比两组婴幼儿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婴幼儿的精细运动能力、大运动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及适应能力等行为发育指标评分及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比组,统计学分析对比均有意义(P<0.05)。结论: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儿行为发育起到积极影响,对婴幼儿健康成长亦起到积极影响,具极佳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 婴幼儿 行为发育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基层婴幼儿行为发育阶段以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方式实施干预的作用及影响。方法: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52名体检婴幼儿选入,随机分配,常规教育指导用于对照组,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用于观察组,干预作用分析。结果:婴幼儿行为发育情况,组间显示观察组良好(P<0.05)。结论:婴幼儿行为发育期间应用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方式对其进行干预,有助于其行为发育,干预作用显著。

  • 标签: 儿童保健健康教育 婴幼儿 行为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健康教育农村胆囊结石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间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的围手术期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农村地区的胆囊结石患者而言,综合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进而获取更高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普及疾病知识的目的,值得研究和借鉴。

  • 标签: 综合护理 健康教育 胆囊结石
  • 简介:摘要: 妇幼健康是下一代健康发展的基石,是未来个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国际社会对于儿童早期发展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评估和监测也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儿科及儿童保健医生作为其中的中坚力量,必须深刻认识到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开展儿童保健门诊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是儿保门诊的重点工作之一。儿童保健门诊需要实行连续性、系统化、多样化健康教育

  • 标签: 儿保 早期发展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教育对婴幼儿保健的效果。方法:200例婴幼儿,抽签法分成100例对比组、100例实验组,分别应用常规、早期教育护理,对比发育情况、患病率、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PDI评分、MDI评分、满意度指标更高(P

  • 标签: 早期教育 婴幼儿保健 门诊 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婴幼儿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使用水合氯醛灌肠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拟行MRI辅助检查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实施健康教育为干预措施,将未实施健康教育的70例婴幼儿为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的62例婴幼儿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婴幼儿水合氯醛灌肠的镇静效果。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水合氯醛灌肠的镇静有效率明显提高,提升了婴幼儿MRI检查的成功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合氯醛 婴幼⼉ 灌肠镇静
  • 作者: 李荔 毕小艺 甘倩 杨媞媞 曹薇 潘慧 徐培培 许娟 张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国家卫健委微量元素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 100021,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119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国家卫健委微量元素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学生餐剩饭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699个县中,分片选取1~3个国家试点县,共选取50个重点监测县。按照不同供餐模式,随机各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的26 778名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剩菜剩饭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剩饭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学生的剩饭率为54.93%(14 709名),11.87%(1 743名)的学生每周有6~7 d剩饭,54.20%(7 957名)的学生剩饭只剩一点点。主食的剩饭率最高(29.78%),其次为蔬菜和肉类。剩饭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吃这种食物(33.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1.19,95%CI:1.13~1.25)、初中生(OR=1.17,95%CI:1.11~1.25)、住宿生(OR=1.06,95%CI:1.00~1.12)、低经济水平(OR=1.06,95%CI:1.00~1.12)、父母均外出打工(OR=1.22,95%CI:1.13~1.30)、上健康教育课(OR=1.70,95%CI:1.40~2.06)、企业供餐(OR=1.89,95%CI:1.71~2.07)、学校食物没有家里的好(OR=1.89,95%CI:1.78~2.00)的情况下,学生餐剩饭率更高(均P<0.05)。结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学生餐剩饭现象较普遍,且剩饭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减少食物浪费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 标签: 学生餐 食物浪费 影响因素 营养政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