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证据总结是循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范围性综述是一种最大范围地纳入研究主题相关文献的证据总结方法。每个范围性综述都涉及大量资料,因此始终遵循最优的方法来完成范围性综述是个巨大的挑战。目前多数范围性综述的制订方法中仅描述了完成研究的框架性或概括性的步骤,很少提供实施研究的详细步骤。本团队完成过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范围性综述,基于此本团队针对范围性综述的制订方法提出以下5条优化建议:①全程需要文献检索专家的参与;②实施真正的系统全面检索;③加强团队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④尝试使用新工具或老工具新用;⑤检测制订过程的每个步骤。以上5条为制订范围性综述的每个步骤提供了详细而具体的建议,有利于增加纳入研究的数量。本团队提出此5条建议的目的在于给正开展范围性综述进行证据总结的研究团队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范围和大容量脂肪抽吸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收治的单次抽吸范围超过15%总体表面积和(或)抽吸量达5 L及以上的脂肪抽吸塑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联合0.025 2%低浓度利多卡因肿胀液分次注射,手术方式为系列脂肪抽吸形体雕塑术。对肿胀液注射量、抽吸总量、抽吸脂肪量、抽吸液体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共纳入313例患者,男5例,女308例,年龄(30.6±8.2)岁,体质量指数(23.9±3.5) kg/m2。其中271例行1次手术,37例行2次手术,5例行3次手术,共进行了360例次手术。术中肿胀液注射量为(8 741.6±1 559.8) ml;利多卡因最大注射量为3 200 mg;抽吸总量为(6 582.4± 1 515.0) ml,其中抽吸脂肪量为(3 662.1±1 230.8) ml,抽吸液体量为(2 936.0±765.4) ml;注射量/抽吸总量比率为1.37±0.23。抽吸总量≥10.00 L者共13例次(3.61%),7.50~9.99 L者73例次(20.28%),5.00~7.49 L者259例次(71.94%),<5.00 L者15例次(4.17%)。1例患者(0.28%)因术后贫血需输入红细胞悬液纠正,其余患者均无大量失血导致的贫血,亦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10例(2.78%),主要包括术区凹凸不平(5例)、局部血清肿(2例)、切口愈合不良或瘢痕增生(2例)、射频紧肤术中烫伤导致轻度色素沉着(1例)。术后患者满意率为97.2%(350/360)。结论大容量和(或)大范围脂肪抽吸术安全而有效,患者满意度高;使用0.025 2%低浓度利多卡因肿胀液分次注入皮下脂肪行肿胀麻醉可以有效减少利多卡因中毒风险。

  • 标签: 脂肪组织 脂肪抽吸术 肿胀麻醉 大容量吸脂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方法:参考小组由70名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尚未建立保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保健人员组成,70名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建立保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保健人员组成。结果:研究组护士的分数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医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在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应用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在更广泛的医疗护理服务场所中的护理安全问题,保障所有医疗护理服务实践参与者的安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评价指标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参考值范围甲状腺激素对男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健康体检甲状腺激素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男性体检者4420人,分为骨密度正常组和骨密度异常组,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分析甲状腺激素对骨密度的影响。结果:骨密度异常组FT4高于骨密度正常组(P

  • 标签: 骨密度 甲状腺激素 男性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总结在护理领域实施性研究中RE-AIM框架的应用主题、评价维度、数据来源及评价结果等内容,为今后护理领域实施性研究的结局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取Levac版的范围综述框架,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7月3日。纳入护理领域实施科学中采用RE-AIM框架进行评价的文献,由2名课题组成员独立提取资料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研究主题各不相同;均采用了有效性、采用率及实施性3个维度;均收集了定量与定性数据;可及性为23.8%~100.0%,采用率为35.7%~100.0%,持续性维度缺少远期评价。结论护理研究者在采用RE-AIM框架时,应选择重要且合适的维度及评价内容,收集定量与定性数据;在报告结果时应做到如实、详细、全面。

  • 标签: 循证护理 RE-AIM框架 实施科学 实施性研究 范围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建立北京地区胎儿颈部透明层(NT)厚度测量值的正常值范围并探讨用于筛查唐氏综合征的界值。方法收集4 879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建档、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回顾性分析其妊娠11~13周+6超声检查中的头臀长(CRL)和NT厚度测量值,并随访妊娠结局。采用百分位数法估计正常单胎胎儿NT厚度测量值的正常值范围;分析NT厚度与CRL的相关性。比较非高龄组(<35岁)与高龄组(≥35岁)的NT厚度值。分别以NT厚度≥第95百分位数(P95)和NT厚度≥2.5 mm为标准计算两方法对于21三体的诊断率。结果(1)4 879例单胎胎儿中,正常胎儿4 517例,异常胎儿中21三体11例。(2)正常胎儿不同CRL分层对应的NT厚度值不同,45~<50、50~<55、55~<60、60~<65、65~<70、70~<75和75~84 mm对应的NT厚度的P95分别为1.98、2.02、2.05、2.19、2.30、2.41和2.43 mm;正常胎儿的CRL与NT值呈正相关(r=0.403,95%CI为0.378~0.427);非高龄组孕妇与高龄组孕妇的NT值无显著差异(P>0.05)。(3)应用NT厚度≥P95诊断21三体的敏感度为72.73%,特异度为94.25%;以NT厚度≥2.5 mm为界值诊断21三体的敏感度为54.55%,特异度为97.41%。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北京地区妊娠早期正常单胎胎儿不同CRL对应的NT厚度正常值范围,并发现以P95作为21三体筛查界值时敏感度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肠脾曲癌较其他部位结肠癌的发生率低,但通常分期较晚,更易发生急性肠梗阻。由于其特殊的双向供血特征,其淋巴回流可同时流向肠系膜上血管及肠系膜下血管周围。较高的血管变异率带来对支配血管及主要淋巴回流方向判断的不确定性。目前对其淋巴结转移分布,尤其是主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价值的研究病例数较少,因而难以形成手术方式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的共识。充分游离结肠对满足足够的切缘和两侧供血血管的根部结扎尤其重要。未来应结合影像学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技术及术中淋巴结荧光显像等技术,积极开展多中心研究,为脾曲癌根治手术方式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的选择,提供更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结肠肿瘤,脾曲 淋巴结清扫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在成人ICU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为今后开展相关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范围综述报告规范(2018)》,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在成人ICU患者中应用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整合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整合分析结果显示,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应用形式包括以家庭为中心的查房、跨学科家庭会议、弹性家庭探视和陪伴、家庭参与重症照护、家属参与终末期重症患者姑息照护5个方面;干预内容包括为医护提供培训和课程教育、医护为家属提供信息和照护技能指导、对家属的决策支持、对家属的心理支持4个方面。结论在成人ICU患者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具有可行性,应用效果较好。有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国情制订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激励制度,丰富干预形式,以促进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在成人ICU患者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综述 重症监护病房 家庭 照护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福建省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正常成人血清碘医学参考值范围。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福建省碘适宜的3个地区选取年龄为16 ~ 60岁且在当地生活5年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采集尿样、血样,检测尿碘、血清碘以及甲功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采用百分位数法建立甲功正常成人血清碘95%医学参考值范围,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甲功正常成人血清碘与甲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检测149例甲功正常成人,尿碘中位数为119.45 μg/L,处于碘适宜水平(100 ~ 199 μg/L);血清碘为(61.35 ± 16.20)μg/L,甲功正常成人血清碘95%医学参考值范围初步定为34.36 ~ 97.17 μg/L。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碘与FT4水平呈正相关(r = 0.17, P = 0.035),与其余甲功指标均未见相关性(P均> 0.05)。结论成功建立了福建省甲功正常成人血清碘医学参考值范围,为成人个体碘营养情况判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血清 成人 参考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应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规范化的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根治术的关键。随着国内外相关系列临床研究的证实,将D2根治术作为LAGC的标准术式已达成全球共识。合理的淋巴结清扫,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选择性地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也可使部分患者获益。但是,对于合理的D2淋巴结清扫范围,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为了指导我国LAGC淋巴结清扫的规范实施,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胃癌治疗领域的专家,对LAGC淋巴结清扫的关键内容进行多次讨论,并对争议问题进行投票,共同制定了《局部进展期胃癌规范化淋巴结清扫范围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希望本共识能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参考,进而提高我国LAGC的诊疗水平。

  • 标签: 胃肿瘤 根治性胃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原发灶手术切除范围治疗单侧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预后,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126例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按照原发灶手术切除范围不同分为甲状腺全切组(A组)和甲状腺腺叶切除组(B组)。结果A组与B组患者在术后复发率(χ2=0.394,P=0.530)、死亡率(χ2=3.175,P=0.146)、生化治愈率(χ2=0.613,P=0.434)、无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P=0.278、0.17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最大直径≥4 cm和侧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A组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χ2=5.068,P=0.024)和永久性低钙血症(χ2=6.590,P=0.010)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结论对于局限在一侧腺叶的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患者的预后并不差于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但是全甲状腺切除术后暂时性和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率更高。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髓样 预后 低钙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湖北省3~12岁汉族儿童神经递质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21年1月至8月在武汉儿童医院体检的3~12岁湖北省汉族健康儿童进行病史询问,排除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及感染、创伤、近2周用药史,收集324例儿童(男262例,女62例;3~7岁组217例,8~12岁组107例)血浆及391例儿童(男302例,女89例;3~7岁组266例,8~12岁组125例)随机尿液,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检测受试者血浆中多巴胺、肾上腺素、谷氨酸等10种神经递质及随机尿液中多巴胺、肾上腺素、5-羟基吲哚乙酸等8种神经递质的水平,建立湖北省3~12岁汉族儿童的神经递质正常参考范围。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神经递质分布水平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Nemenyi检验进行不同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不同性别儿童中各种神经递质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中多巴胺、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色氨酸、γ氨基丁酸在3~7岁组和8~1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机尿中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氧基肾上腺素、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高香草酸、5羟基吲哚乙酸在3~7岁组和8~1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湖北省3~12岁汉族儿童神经递质正常参考值范围,对临床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对儿童神经递质相关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儿童 神经递质 参考值范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复杂手部毁损伤利用残存指异位再植重建拇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我科收治12例合并有拇指毁损及其余指残存的复杂手外伤患者,利用残存指异位再植重建拇指,恢复拇指的外形和功能。结果再造拇指12例,全部存活。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6例,可2例。结论利用残存指异位再植重建拇指的手术方法可行,疗效好,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善手部外观,恢复手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手损伤 再植术 残存指 异位 拇指
  • 简介:【摘要】:丹参是常见中药材,其活血化瘀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丹参多为人工培育,山东出产的丹参品质较佳,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为丹参酮类和丹酚酸类,对肝病、心血管疾病、抑郁症、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都有治疗作用,丹参药渣也有极大再利用潜力。

  • 标签: 丹参 丹参酮 丹酚酸 血瘀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骆陈思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健康世界》 2022年第12期
  • 机构:摘 要:近年来,我国医改进行的如火如荼,在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构建并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进程中,双向转诊成为重中之重。论文以南京市的部分患者为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针对患者对双向转诊制度的认知及满意度开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较低,对于转诊的时效性、限额和报销比例存在较多的不满,并且认为缺乏统一的转诊标准、必要的宣传及各级机构间缺乏沟通是影响认知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大数据查询统计分析获得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超声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自主开发的临床肝移植超声影像大数据库软件V1.0查询2012年12月至2021年6月成人肝移植术后患者在术后第1 d(1D)、第7 d(7D)、第1个月(1M)、第6个月(6M)、第1年(1Y)、第5年(5Y)、第10年(10Y)的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流速(PVV)、肝动脉峰值流速(S)、肝动脉舒张末期流速(D)、肝动脉S/D、肝动脉阻力指数(RI)、肝右静脉内径(RHVD)、肝右静脉流速(RHVV)、肝中静脉内径(MHVD)、肝中静脉流速(MHVV)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各参数的95%参考值范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成人肝移植术后患者1 740例,共12 242次监测结果,肝移植术后最长随访时间22年。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PVD无明显变化,PVV从术后1D到长期随访呈持续略减低趋势;肝动脉流速S、D在肝移植术后7D最高,之后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呈减低趋势;肝动脉S/D在术后7D最低,随着肝移植术后监测时间的延长呈增高趋势;肝动脉RI在术后1D最高,随着肝移植术后监测时间的延长呈减低趋势;MHVD、RHVD无明显变化;MHVV、RHVV在肝移植术后7D最高,随着术后监测时间的延长呈减低趋势。按照95%医学参考值范围估算出各参数的正常范围。分析移植肝血流的监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围手术期多种因素的影响、外科手术的影响、术前原发病的影响以及供体来源、术后感染、排异反应、药物损害、个体差异等。结论本研究得到肝移植术后超声血流动力学各参数随随访时间的延长的变化趋势,并获得各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对及早发现及诊断术后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由于成人肝移植术后的血流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临床监测中需结合患者个体状态作出判断,并进行动态随访。

  • 标签: 超声检查 肝移植 血流动力学 参考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