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s, KPS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评估病情、判断预后及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入院最初24 h临床资料和入院前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和自理能力的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于住院期间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反映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和自理能力的KPS评分、入院时病情危重程度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动脉血乳酸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确定其中预测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KPS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患者135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50例,住院期间死亡60例,存活75例,病死率为44.4%。死亡组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前KPS评分与存活组相比明显更低,分别为[30(30,40) vs. 70(50,9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PS评分(OR=0.938,95%CI: 0.914~0.963,P<0.001)、SOFA评分(OR=1.255,95%CI: 1.086~1.451,P=0.002)和动脉血乳酸(OR=1.219,95%CI: 1.059~1.404,P=0.006)为预测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病死率ROC曲线分析显示,与SOFA评分和血乳酸相比,KP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为0.830(95%CI:0.756~0.890,P<0.001);且KPS与SOFA和血乳酸联合对老年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较单独指标更大,AUC达0.883(95%CI: 0.826~0.940,P<0.001)。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的KP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KPS评分可作为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

  • 标签: 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评分 脓毒症 预后评估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适宜工业生产的酒石酸卡巴拉汀合成工艺。方法以中间体甲乙氨基甲酰氯与3-1-(二甲基氨基)乙基苯酚为原料,缩合成酯,用D-DTTA(二对甲基苯甲酰D-酒石酸)拆分得左旋体,再与酒石酸成盐,即得到酒石酸卡巴拉汀。结果所选路线合成酒石酸卡巴拉汀的总收率为24%。结论本法合成酒石酸卡巴拉汀路线简便易行,合成步骤较少,合成周期短,收率较理想,实验操作简单且易于控制、安全、污染较少,起始原料较易获得,适宜工业化大生产,是合成酒石酸卡巴拉汀较好的方法之一。

  • 标签: 酒石酸卡巴拉汀 合成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巴胆碱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96只SD(Sprague Dawley)大鼠(无特定病原体,健康雄性)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2只。SHAM组:生理氯化钠溶液(5 ml/kg)左侧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模型为LPS组:LPS 10 mg/kg左侧股静脉注射;CBL组:LPS 10 mg/kg+卡巴胆碱10 μg/kg。于各组模型制备前(0 h)及制备后2、4、6 h时间点取8只大鼠,采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结果注射LPS后TNF-α水平上调,CBL组TNF-α水平低于LPS组(P<0.05)。LPS组在注射LPS后各时间点APTT较SHAM组、CBL组延长(P<0.05),CBL组在6 h时PT较LPS组缩短(P<0.05)。4 h时LPS组较SHAM组、CBL组TT延长(P<0.05),Fbg降低(P<0.05);注射LPS后2、4 h,LPS组较SHAM组、CBL组D-二聚体增加(P<0.05)。结论卡巴胆碱可减轻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紊乱状态。

  • 标签: 脓毒症 卡巴胆碱 凝血功能
  • 简介:本文报道了一种以10-去乙酰基巴卡丁III为起始原料合成卡巴他赛的新方法。路线中使用了温和的条件对底物7-羟基进行甲醚化,从而避免了7β-羟基在强碱性条件下的差向异构化。该路线共6步,总收率为20%。

  • 标签: 卡巴他赛 7-羟基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卡巴嗪在临床静脉滴注中须注意的问题。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日常观察,从达卡巴嗪的溶媒选择、配制方法、滴注时间、用量次数、不良反应以及联合用药等方面分析总结。结果达卡巴嗪应选用5%葡萄糖液作溶媒,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15ml溶解后,再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滴;滴注时间为大于30分钟,可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与其他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化疗药合用时要注意减少本品的剂量,联合用药效果更佳。结论正确、合理使用达卡巴嗪,才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达卡巴嗪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卡巴他赛是一种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在前列腺癌中属于较为新型药物。本文针对药物药理、机制、有效性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卡巴他赛 前列腺癌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巴胆碱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10 mg/kg内毒素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模型制备后15 min腹腔注射卡巴胆碱0.1 mg/kg或0.9%氯化钠溶液,内毒素注射后3 h处死动物。取距回盲瓣10 cm处回肠组织,光镜下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肠道组织通透性,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定位及蛋白含量等。结果FITC-葡聚糖水平: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2.33±0.51)µg/ml、(55.25±5.41)µg/ml、(19.27±3.53)µg/ml、(48.45±9.50)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P<0.05),其中内毒素血症组与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52、15.31、12.42,P均<0.05)。Claudin-2蛋白含量: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0.82±0.08)µg/ml、(0.52±0.09)µg/ml、(0.77±0.05)µg/ml、(0.53±0.09)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1,P<0.05),其中内毒素血症组与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518、5.366、5.167,P均<0.05)。MLCK蛋白含量: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0.58±0.07)µg/ml、(1.07±0.17)µg/ml、(0.69±0.11)µg/ml、(0.94±0.05)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4,P<0.05),其中内毒素血症组与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79、5.881、3.892,P均<0.05)。结论卡巴胆碱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肠道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肠道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标签: 卡巴胆碱 内毒素血症 动物实验
  • 简介:1997年夏天,人们从一个荒岛上,救起13名因轮船失事而被冲到该岛上的水手。他们在岛上已生活了3个多月。由于没有蔬菜和水果,终日靠捕鱼为生,13人中除了贾森和洛伊外,所有的人都出现了因维生素C高度缺乏导致的严重败血症。经过检查,贾森和洛伊身体丝毫没有缺乏维生素C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呢?爱斯基摩人的奥秘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加拿大科学家克里斯瑟的注意,他

  • 标签: 合成维生素 科学家 败血症 身体 加拿大 里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巴拉汀和多奈哌齐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4月-2023年3月本科接诊阿尔茨海默病病人(n=6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1人,前者用卡巴拉汀和多奈哌齐,后者用多奈哌齐。对比MMSE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MMSE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达到了(25.23±2.17)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21.05±3.04)分,相比较下,试验组认知功能更好(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6.77%,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77.42%,相比较下,试验组的疗效更高(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联用卡巴拉汀和多奈哌齐,病人的疗效更高,认知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卡巴拉汀 认知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 多奈哌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巴拉汀与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共2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1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给予卡巴拉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死亡或严重的副作用, P>0.05。结论:卡巴拉汀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卡巴拉汀 多奈哌齐 阿尔茨海默病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拟胆碱药物卡巴胆碱对脂多糖(LPS)刺激后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表达率及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对照组仅加1640培养液,LPS组加LPS刺激,LPS+卡巴胆碱组先用不同浓度卡巴胆碱(100、10、1、0.1、0.01μmol/L)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LPS(100μg/L)刺激,培养12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LPS单独刺激单核细胞时,其HLA-DR表达率明显降低,用卡巴胆碱预处理后,HLA—DR表达率随着卡巴胆碱浓度的增高而增高。LPS单独刺激淋巴细胞时,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而用卡巴胆碱预处理后,淋巴细胞凋亡率随着卡巴胆碱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卡巴胆碱对LPS引起的人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调有显著抑制作用。

  • 标签: 卡巴胆碱 脂多糖类 单核细胞 HLA抗原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眼压用曲伏前列腺素联合卡巴胆碱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89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卡巴胆碱治疗,给予观察组曲伏前列腺素联合卡巴胆碱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眼压。结果术后12h,两组眼压均有所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4h,两组眼压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压用曲伏前列腺素联合卡巴胆碱治疗,可使患者术后早期眼压显著降低,且两种药物能形成有效的协同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白内障术后眼压 曲伏前列腺素 卡巴胆碱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卡巴他赛(cabazitaxel,CBZ)对肺癌细胞转移能力与增殖能力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肺癌细胞A549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低浓度50 μg/ml的卡巴他赛进行培养,对照组用加入等体积的溶解剂培养;利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MMP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9,基质金属蛋白酶2/9),CDK4/6(cyclin-dependent kinase4/6,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P16等蛋白的表达量。结果A549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减弱;A549细胞平板克隆形成率实验组细胞和对照组分别为17.5%±2.3%和74.8%±4.5%,实验组细胞的平板克隆形成能力下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的CDK4/6表达下调、P16表达上调;细胞划痕愈合百分数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6.2%±3.8%和86.8%±5.2%,实验组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下降;Transwell小室结果显示每个视野细胞数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4)个和(78±9)个,实验组的细胞迁移能力下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的MMP2/9表达下调。结论卡巴他赛通过细胞外基质途径导致肺癌细胞A549转移能力下降,通过上调P16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 标签: 卡巴他赛 肺癌 细胞外基质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卡巴拉汀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伴精神行为障碍(BPSD)患者,探讨其临床疗效。1 对象和方法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AD伴精神障碍患者120例。纳入标准:年龄60~89岁;符合AD的诊断标准;无脑血管病、颅内感染、代谢性病史;无抗精神类药、抗抑郁药、镇静剂药服用史。排除标准:有抑郁症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入组前1个月有类似药物服用史。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性别 

  • 标签: 阿尔兹海默症 精神行为症状 卡巴拉汀 奥氮平
  •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在老年性痴呆的治疗过程中,以美金刚代替卡巴拉汀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选了本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住院1年的老年性痴呆患者,以随机对照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患者继续给予卡巴拉汀治疗;B组患者给予美金刚替代治疗,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AD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总体衰退量表(GDS)等评分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0个月和12个月后的认知能力、精神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观察记录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现象以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B组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AD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总体衰退量表(GDS)在替代治疗后第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0个月和12个月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现象少且轻微,安全性高。结论美金刚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远期疗效良好,安全性有保证,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最佳方案。

  • 标签: 卡巴拉 美金刚 老年性痴呆 远期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巴拉汀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对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D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司来吉兰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巴拉汀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T-AUT)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血清Aβ1-42、IGF-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20%,46/51)高于对照组(70.59%,36/51),P<0.05。治疗后,观察组UPDRS评分、SCOPT-AUT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β1-42、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1%,10/51)与对照组(14.75%,9/5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巴拉汀、司来吉兰联合用药对P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减少UPDRS评分及自主神经症状,提高认知功能、平衡能力及血清Aβ1-42、IGF-1水平,安全性好。

  • 标签: 帕金森病 卡巴拉汀 司来吉兰 UPDRS评分 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目的:以使用维药卡巴比其尼洗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主观症状的疗效观察为研究对象,在前期治疗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维吾尔医药卡巴比其尼洗液进行临床观察,评价维吾尔医药卡巴比其尼洗液对DPN主观症状的l}当床效果。方法:采选维医理论基础下寒性和热性糖尿病引起的150例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采用治疗前后症状自身对照方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卡巴比其尼洗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有显著疗效,临床痊愈32.7%,显效15.3%,有效44.7%,无效7.3%,总有效率92.7%。

  • 标签: 卡巴比其尼洗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巴拉汀单用及其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门诊和住院的12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将其分成两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卡巴拉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巴拉汀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白介素-6(IL-6)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脑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1β、IL-6等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联用阿托伐他汀和卡巴拉汀治疗,不仅能更有效减轻患者脑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还能提高其整体治疗效果;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卡巴拉汀 阿托伐他汀 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