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到医院眼科就诊的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也多起来了,该病视力损伤大,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咨询该病的人比较多。老年性黄斑变性也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中心视力下降的致盲性眼底退行性病变。该病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目前已成为50岁及以上人群重度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视力损伤 老年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 人口老龄化 退行性病变
  • 简介:人到了50岁后,视物不清,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可能得了老花眼或白内障。这些也的确是导致视物不清的常见病。然而,上海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副主任宋蓓雯指出,在50岁以上因为视物不清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患上了“老年性黄斑变性”。宋蓓雯副主任解释说,人眼看东西最敏锐的部位就是“黄斑”。

  • 标签: 老年性黄斑变性 视物不清 眼科医院 白内障 老花眼 常见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但是这种疾病的发病机理是未知的,氧化应激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现对这些因素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致病因素 VEGF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果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以肝脏损害为主;本病首诊误诊率高,21例中首诊误诊8例。对患者进行正规治疗,19例患儿的症状完全缓解,2例患儿症状控制不佳,有效率达90.5%。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早期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详询病史及辅助检查可尽早诊断,及时采取正规治疗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诊治 症状
  • 简介:经中国微循环学会批准,中国科协和民政部备案,2013年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李延峰教授担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并做了重要讲话: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类缓慢起病、病程进行性发展且缺乏有效治疗的疾病,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病最为常见。这类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是我国中老年人群最重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证实,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神经变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致病原因。近年来,转化医学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这一新的模式注重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的相互转化,微循环研究结果和神经变性疾病临床预防和治疗之间如何转化,也就成为神经变性病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重视微循环障碍与神经变性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可能为最终治愈此类疾病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 标签: 中国微循环学会 神经变性病 专业委员会 转化医学 疾病学 神经变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脑干萎缩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W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神经影像学等资料,分析伴有脑干萎缩的WD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50例患者的头颅MRI或CT均提示颅内出现异常信号,主要累及双侧豆状核、尾状核、丘脑、小脑和脑干。12例伴有广泛大脑萎缩,6例伴有小脑萎缩,6例伴有脑干萎缩(均以桥脑为著),2例影像学符合桥脑小脑橄榄萎缩。伴有脑干萎缩的患者球麻痹(25%)、锥体束征(50%)、眼震(25%)的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而病程、铜蓝蛋白、血清铜与不伴有脑干萎缩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干萎缩在WD患者中并不罕见,此类患者较多伴有脑干损害的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易被误诊。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脑干萎缩 诊断
  • 简介: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成分的过程,被降解的成分包括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线粒体是自噬特异性攻击的主要靶标之一,自噬线粒体的过程,被称为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自噬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正常情况下,帮助维持合成、降解和细胞产物循环之间的平衡,在细胞生长、发育和稳态中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异常在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和亨廷顿病等)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自噬 线粒体自噬 神经变性疾病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多过程介导的慢性退行性病变。亚临床炎症是组织结构对损害性应激或者异常功能做出的介于炎症和正常之间的状态,其生理功能是保存正常功能和稳态。本文旨在通过亚临床炎症为中心,探讨AMD各种致病机制的内在联系。在个体遗传基因不同易感性为基础上,危险因素直接或者间接通过氧自由基累积影响基因,导致视网膜神经层-色素表皮细胞-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neuroretina-pigmentepithelium-Bruch'smembrane-choriocapillaris,NR-RPE-MB-CC)长期处于一种亚临床炎症状态,最终导致视网膜细胞凋亡或者脉络膜血管增生。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亚临床炎症 补体系统 基因 氧自由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19例,该组患者均采用经Quadrant通道行TILF联合UPASSII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均无神经损伤、硬脊膜破裂、局部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12—36个月,行X线拍片检查示滑脱复位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断钉及融合器移位、塌陷。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微创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 退变性腰椎滑脱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照射对老年人根面牙本质与玻璃离子水门汀间的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颗老年人(≥60岁)和20颗年轻人(≤20岁)完整离体恒牙,用金刚砂车针磨除近中釉牙骨质界部位的牙釉质及牙骨质,暴露根方牙本质。老年人牙齿随机分为G1组和G2组,年轻人牙齿随机分为M1组和M2组,每组10颗。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根面牙本质:G1组和M1组用Er:YAG激光照射,G2组和M2组仅用金刚砂车针制备。将牙齿包埋于自凝塑料,制备根面使用GCFujiⅨGPCAPSULE玻璃离子充填。样本冷热循环后,置于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其抗剪切强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剪切强度比较显示:G1组>G2组,M1组>M2组,G1组>M1组,G2组>M2组(P<0.05)。结论:Er:YAG激光照射可以提高牙本质与玻璃离子间抗剪切强度;老年人牙齿可以获得比年轻人更高的抗剪切强度。

  • 标签: ER YAG激光 抗剪切强度 玻璃离子 根面牙本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最佳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DSA或临床最终证实的CTPV患者的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资料,进行三种层厚及间隔重建,A组层厚2.5mm,重建间隔1.25mm;B组层厚1.25mm,重建间隔0.625mm;C组层厚1.25mm,重建间隔1.25mm。并且应用3D后处理软件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门静脉期图像进行血管成像。结果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独立盲法阅片后认为三组重建层厚及间隔图像中B组为最佳选择的比率分别为92%与96%。MIP图像后处理均清楚显示CTPV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显示率100%。VR成像显示率48%。本组全部病例均见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正常门静脉系统结构消失,全部显示侧支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进行层厚1.25mm,间隔0.625mm的重建,并结合多种3D后处理技术(MPR、MIP、VRT)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CTPV的总体改变,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侧支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配合药物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黄斑变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配合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配合药物治疗对老年黄斑变性有良效。

  • 标签: 老年黄斑变性 离子导入 丹参注射液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RMD)是一种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是发达国家老年人群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也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ARMD包括地图状萎缩及脉络膜新生血管两类。由于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近年来Toll样受体3(Toll-likereceptor3,TLR3)与ARMD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TOLL样受体3 单核苷酸多态性 TOLL-LIKE RECEPTOR 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和影像学评分为ODI评分为(60.37±8.46)分,JOA评分为(10.27±2.18)分,矢状位腰椎前凸角(15.46±3.15)°,冠状位Cobb为(20.48±5.19)°;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影像学评分为ODI评分为(33.73±4.84)分,JOA评分为(22.64±3.74)分,矢状位腰椎前凸角(27.95±5.36)°,冠状位Cobb为(8.74±1.25)°,经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影像学评分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29±1.27)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20±340)ml。对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本组28名患者均未出现矫正角度明显丢失,无假关节形成,无螺钉移位、断钉、松动、拔出现象。结论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手术 退变性脊柱侧凸 近期疗效
  • 简介: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受体3(chemokinereceptor3,CCR3)在眼部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亦表达于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CECs)中。CCR3的特异性高表达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中被发现,并被证明在湿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对CCR3的结构、功能、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一综述。相信随着对CCR3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帮助我们寻找到一种湿性AMD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同时也可能对其它CNV性疾病研究以及新的抗CNV药物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3 CHEMOKINE RECEPTOR 3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在我院眼科经检测确诊的患者46例48眼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分期分为三组,A组渗出前期,B组渗出期,C组修复期。结果注药后第1d患者的平均BCVA有明显提高,1周后CFT也开始有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在治疗湿性AMD的三个病变阶段中均有显著效果,安全性明确、副作用少,可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

  • 标签: 雷珠单抗 老年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腔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雷珠单抗单用和联合PDT治疗AMD的临床疗效,探讨合理高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名AMD病人,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各有15人,联合组使用雷珠单抗和PDT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作雷珠单抗治疗,观察两组病人在治疗后的1、2、3、6个月的视力变化。结果联合组病人在治疗后1、2、3、6个月的视力分别提高了5.5、7.28、8.86和7.36个字母,对照组则分别提高4.93、6.07、7.5和6.28个字母,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OCT显示所有病人视网膜都有所变薄,但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两种方法都能有效的减慢将疾病发展,改善病人视力,但是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短期上没有明显差距,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雷珠单抗 PDT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R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