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中医宏观角度以及西医微观角度,阐释了营卫系统以及代谢免疫学,首次提出部分无机盐属于卫范畴,创新性地提出卫分为“卫”之部分和“”之部分。

  • 标签: 营卫理论 代谢免疫学 脾胃 经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人工道患者道湿化及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经本院就诊人工道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参照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气分析指标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道管理小组在道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择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共5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参照组(n=26)和管理组(n=26)两个组别。参照组应用临床中常用的质量管理模式,而管理组则通过气道管理小组实施管理;将两组患者的道湿化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经过组间比较,管理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满意率要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为(P

  • 标签: 气道管理小组 气道护理质量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CHANNEL流程的道评估法对急诊困难道的预测能力。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行道管理的患者,若条件允许,对其同时应用基于CHANNEL流程和改良Mallampati分级(modified Mallampati test, MMT)进行道评估,完成后予直接喉镜下显露声门继而进行Cormack-Lehane分级。以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或Ⅳ级定义为困难道。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评价应用MMT、CHANNEL流程进行道评估时预测困难道的能力。结果接受急诊道管理的312例患者中有122例被纳入研究,基于CHANNEL流程的道评估法预测困难道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1%,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为0.948(0.907~0.988)。与MMT比较,基于CHANNEL流程的道评估法对困难道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P<0.05)。结论基于CHANNEL流程的道评估法可有效准确预测急诊患者的困难道。

  • 标签: CHANNEL流程 气道管理 困难气道 评估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道患者道湿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人工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分别予以实施常规护理和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道湿化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道湿化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精细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患者人工道护理中系统道管理运用效果。方法:该次实验的起始时间、截止时间分别为2020-3、2021-3,在该时间段内搜集100例老年人工道通气患者,划分组别: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50例,系统道管理。划组方式:单双序号法。将风险事件发生率用作两组比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非同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系统道管理用于老年人工道通气护理中,效果显著,安全性强。

  • 标签: 系统气道管理 老年患者 人工气道护理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道管控护理措施在RICU人工道建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4例RICU人工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CH组(37例)与GH组(37例),CH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GH组采用道管控护理措施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时间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GH组患者治疗时间与置管时间均短于CH组(P<0.05);GH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CH组(P<0.05)。结论:在RICU人工道建立中实施道管控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与置管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气道管控 RICU 人工气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盐酸呛入道致道广泛软化的病例十分少见,出现的症状危重,时常危及生命,为此介绍我们诊治过的2例病例,汲取经验,商榷不足之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川 厉媛 刘稳 李轩毅 乔月华 戴春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徐州 2210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徐州 2210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徐州 221000 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听力中心,徐州 221000 江苏省人工听觉工程实验室,徐州 221000,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科和颅底外科,上海 200031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因头部外伤后出现平衡不稳及听力障碍,并且在影像学表现为内耳部分区域出现迷路积的患者。例1:患儿女,3岁,因“车祸伤后出现平衡不稳,无法直立4 h”入院。颞骨高分辨CT提示:右侧颞骨岩部横行骨折;内耳中见气泡影,考虑为颞骨骨折伴前庭内积;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示双耳听力正常。给予抗感染、激素、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后1个月随访,患儿的平衡不稳消失,听力无明显下降。例2:患者男,45岁,因“车祸伤后出现右耳聋、耳鸣、面瘫伴平衡不稳1周”来我院就诊。颞骨高分辨CT提示:颞骨骨折伴外半规管积;内听道及面神经迷路段周围少许积;纯音测听示右耳110 dB,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2个月后随访复查,患者外半规管积仍存在,患者右耳仍为极重度耳聋,平衡不稳感无明显好转。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门静脉积(portal venous gas)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影像学表现,过去这种表现预示着极高的病死率,随着影像学发展进步,现在门静脉积可被及早地发现并引导医师通过各类检查手段寻找病因,然而在这些病因中克罗恩病并不常见,以下报道1例小肠克罗恩病并发产荚膜梭菌入血引起的门静脉系统积病例。

  • 标签: 门静脉积气 Crohn病 梭菌,产气荚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密闭式延长管在人工道吸痰作业期间预防道漏气的作用。方法采用人工模肺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呼吸回路中分别连接开放式延长管或密闭式延长管,呼吸机参数设置为16/5、20/6、24/7、28/8、32/9、36/10 cmH2O(1 cmH2O=0.098 kPa)六组递增压力,观察吸痰作业期间道压力和潮气量的变化。结果(1)呼吸机参数设置在16/5~36/10 cmH2O之间,连接开放式延长管机械通气回路的道压力分别为(15.94±0.27)/(4.81±0.04)、(20.09±0.23)/(6.05±0.16)、(23.89±0.41)/(6.94±0.06)、(27.90±0.22)/(7.71±0.18)、(31.92±0.13)/(8.74±0.12)、(35.65±0.31)/(9.72±0.07)cmH2O;相同参数下连接密闭式延长管机械通气回路的道压力分别为(16.36±0.06)/(4.85±0.04)、(20.54±0.26)/(6.44±0.12)、(24.36±0.24)/(7.01±0.33)、(28.69±0.25)/(8.07±0.08)、(32.97±0.33)/(8.93±0.09)、(37.34±0.29)/(9.75±0.08)cmH2O。连接开放式延长管机械通气回路的道压力均低于连接密闭式延长管的(均P<0.05);随呼吸机设置压力的增加,两种延长管道压力的差值逐渐增加,当呼吸机设置最高吸气压力为36 cmH2O时,差值达到1.69 cmH2O。(2)机械通气回路连接开放式延长管,吸痰作业拔插口开放时,通气回路的道压力分别从(15.94±0.27)/(4.81±0.04)、(20.09±0.23)/(6.05±0.16)、(23.89±0.41)/(6.94±0.06)、(27.90±0.22)/(7.71±0.18)、(31.92±0.13)/(8.74±0.12)、(35.65±0.31)/(9.72±0.07)cmH2O下降至(13.42±0.4)/(3.15±0.14)、(16.81±0.6)/(4.30±0.14)、(20.22±0.5)/(5.48±0.45)、(23.73±1.4)/(6.25±0.22)、(24.78±0.7)/(7.13±0.21)、(20.83±0.4)/(6.61±0.19)cmH2O,(均P<0.05);潮气量分别从(0.328±0.004)、(0.580±0.012)、(0.621±0.003)、(0.626±0.003)、(0.615±0.003)、(0.603±0.002)L下降到(0.272±0.008)、(0.416±0.051)、(0.487±0.047)、(0.396±0.116)、(0.507±0.022)、(0.508±0.079)L(均P<0.05);随呼吸机设置的压力增加,通气回路的压力和潮气量下降幅度逐渐增加,当呼吸机设置参数为36/10 cmH2O时,吸气压力下降幅度高达(14.82±0.51)cmH2O;潮气量下降幅度最高时可达(0.164±0.021)L。(3)相同呼吸机参数下从处于开放状态的延长管插拔口插入吸痰管时,通气回路的道压力分别上升为(15.70±0.23)/(4.80±0.33)、(19.01±0.81)/(5.71±0.34)、(22.27±0.62)/(6.85±0.44)、(25.35±2.09)/(7.94±0.16)、(28.38±0.46)/(8.96±0.23)、(33.34±0.71)/(9.71±0.25)cmH2O,潮气量分别为(0.340±0.016)、(0.563±0.020)、(0.571±0.030)、(0.556±0.026)、(0.514±0.021)、(0.512±0.031)L。道压力和潮气量较插拔口开放状态时增加,但仍低于插拔口处于关闭状态的(均P<0.05),与插拔口处于关闭状态比较,压力下降幅度最大为(3.53±0.46)cmH2O,潮气量下降幅度最大为(0.101±0.011)L。(4)呼吸回路连接密闭式延长管,压力参数设置在16/5~36/10 cmH2O之间,从密闭式延长管的插拔口插入吸痰管期间,道压力分别从(16.26±0.04)/(4.85±0.04)、(20.74±0.15)/(6.42±0.11)、(25.09±0.31)/(7.10±0.13)、(29.38±0.24)/(8.17±0.09)、(33.80±0.16)/(9.02±0.17)、(37.89±0.19)/(9.83±0.07)cmH2O下降到(16.36±0.06)/(4.85±0.04)、(20.54±0.26)/(6.44±0.12)、(24.36±0.24)/(7.01±0.33)、(28.69±0.25)/(8.07±0.08)、(32.97±0.33)/(8.93±0.09)、(37.34±0.29)/(9.75±0.08)cmH2O,潮气量分别从(0.361±0.005)、(0.592±0.003)、(0.631±0.001)、(0.642±0.007)、(0.633±0.007)、(0.626±0.08)L下降到(0.335±0.005)、(0.588±0.008)、(0.631±0.002)、(0.638±0.004)、(0.628±0.004)、(0.618±0.005)L。道压力下降幅度最大为(0.83±0.27)cmH2O,潮气量下降幅度最大为(0.008±0.006)L,道压力和潮气量的下降值均明显低于相同压力参数下通气回路连接开放式延长管的水平(均P<0.05)。结论机械通气回路中连接密闭式延长管可降低人工道吸痰作业期间道漏气情况,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呼吸,人工 气道 压力 密闭式延长管 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不同面罩通气模式在小儿麻醉诱导期间对患儿道峰压和胃进的影响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行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共44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22例(接受手动控制通气)和研究组22例(接受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道峰压以及面罩通气前后胃窦区面积、胃进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儿不同时间点(T1、T2、T3)道峰压均较参照组低;研究组患儿通气后胃窦区面积明显小于参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儿面罩通气期间胃进发生率9.09%(2/22)明显低于参照组45.45%(10/22),组间差异明显(X2=7.333,P=0.007)。结论 小儿麻醉诱导期间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通气效果优于手动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可有效减少和减低患儿胃进发生率及其道峰压;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麻醉诱导 面罩通气 气道峰压 胃进气
  • 简介:摘要产荚膜梭菌通过产生大量的毒素导致人类和动物患气性坏疽、肠炎和肠毒素血症。目前,已知产荚膜梭菌可产生20多种毒素和水解酶。不同的毒素类型与特定的疾病类型相关。毒素分型已由毒素基因的分子检测替代了传统的血清分型方法。因此本文围绕产荚膜梭菌毒素种类、基本特征、致病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和展望,为后续的毒素分型等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免疫抗原筛选、抗体制备以及相关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腹泻 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
  • 简介:摘要:由于人工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加湿、湿化,过滤积累水作用消失,容易发生与之相关的各种并发症。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一个主要措施,文中对人工道湿化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包括湿化方法、湿度、湿化液的选择等等。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幼儿教育机构工作者对道异物的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探究专业培训对于教育机构工作者接受气道异物急救知识的价值分析。方法:本研究以问卷方式进行,分别在培训前和经过系统培训后发放调查问卷各40份,将前后问卷中所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40名幼儿教育机构工作者培训前得分(56.50±7.36),培训后得分(67.07±4.47)。在经过培训后,对于道异物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培训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气道异物 急救 幼儿教育工作者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气道过敏性疾病患儿传过敏原致敏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诊断为道过敏性疾病并进行传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的2557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5岁组、6~11岁组、≥12岁组;按疾病分为过敏性鼻炎组、哮喘组、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比较年龄组别和疾病组别共18种传过敏原阳性检出率的分布差异。结果2557例患儿SPT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夏秋季杂草花粉类、霉菌类、春季树木花粉类、尘螨类等;强阳性检出率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籽蒿花粉、葎草花粉、粉尘螨、白桦花粉、洋白蜡花粉。≤5岁组阳性检出率为71.5%(539/754),6~11岁组阳性检出率为78.5%(1241/1581),≥12岁组阳性检出率为81.1%(180/222),不同年龄组间传过敏原SPT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5,P<0.05)。≤5岁组主要传过敏原为藜草花粉(310/754,41.1%)、链格孢(307/754,40.7%)、葎草花粉(295/754,39.1%)、大籽蒿花粉(293/754,38.9%)和洋白蜡花粉(258/754,34.2%);6~11岁组主要传过敏原为藜草花粉(853/1581,54.0%)、葎草花粉(769/1581,48.6%)、大籽蒿花粉(768/1581,48.6%)、链格孢(751/1581,47.5%)和洋白蜡花粉(724/1581,45.8%);≥12岁组主要传过敏原为藜草花粉(131/222,59.0%)、葎草花粉(119/222,53.6%)、大籽蒿花粉(113/222,50.9%)、链格孢(112/222,50.5%)和粉尘螨(103/222,46.4%)。过敏性鼻炎组阳性检出率为73.6%(1164/1582),哮喘组阳性检出率为72.4%(234/323),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阳性检出率为86.0%(561/652),不同疾病组间过敏原SPT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08,P<0.05)。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主要传过敏原均为藜草花粉。18种传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在3组疾病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传过敏原在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单一道过敏性疾病。结论在道过敏性疾病患儿中,传过敏原致敏谱在不同年龄组和疾病组间存在差异,临床医生需对道过敏性疾病患儿定期监测过敏原并给予预防性治疗。

  • 标签: 儿童 哮喘 过敏性鼻炎 皮肤点刺试验 气传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