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内科患者病情重,护理工作任务艰巨,为探索有效的新病区管理模式,2003年起,我院实施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组长负责,全面促进了病区护理质量的提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组长负责制 病区 内科患者 护理工作 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隔离病区实施护理组长负责的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0年4月武汉光谷医院隔离病区120例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采取护理组长负责,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离病区实施护理组长负责,确保了病区护理管理的安全,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隔离病区 护理组长负责制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设置组长负责及分区排班,提高麻醉复苏区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麻醉复苏区设A班及P班组长各一名,负责各分区的工作协调和工作监督,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护理工作及复苏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管理好各组员。结果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实施前满意率分别是87%,实施后分别提高至98%。结论分区排班,责任明确,增加了护士对患者的责任意识,保证了复苏区患者的安全苏醒,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麻醉护理 分区排班 组长负责Scheduling nursing division and group leader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anesthesia recovery area
  • 简介:方法:探讨组长负责分层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医院消化内科实施组长负责分层管理的7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未实施组长负责分层管理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护理缺陷率、护理不良事件率、护理投诉率和护理满意率等。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缺陷率、护理不良事件率、护理投诉率和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组长负责分层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降低投诉率,优化医患关系。

  • 标签: 组长负责制 分层管理 消化内科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16例(实施组长负责分层管理前)及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16例(实施组长负责分层管理后),应用我院自制护理质量评估量表对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病区管理护理质量及日常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同时统计两组护理人员护理事件合格情况。结果: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人员病区管理护理质量及日常护理质量评分相较实施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消毒隔离、护理记录文书合格率相较实施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强化急诊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对医院及其他科室发展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急诊 护理管理 组长负责制 分层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组长负责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6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未实施组长负责分层管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再以2015年7月~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实施组长负责分层管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缺陷次数、护理不良事件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结论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组长负责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的明显,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适合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管理 组长负责制 分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应用护理组长负责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并对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前后的护理质量、病人的知晓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前后的护理质量、病人的知晓率及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组长负责应用于护理质量控制,加强了质控力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组长负责制 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区域组长负责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 方法: 选择未实施区域组长负责干预措施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情况作为对照组,另选择已实施区域组长负责干预措施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情况作为研究组。 结果: 研究组的各个环节检查合格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实施区域组长负责干预措施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区域组长负责制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探讨设置区域组长负责在消毒供应中心各区域,各环节质量控制持续改进中的效果与评价。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回收区、器械包装区、无菌物品发放区设立区域组长负责,在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区域排班,设备的保养,物资的储备,熟练掌握各区域使用无菌物品追溯系统的使用及管理。结果实施组长负责后,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及存储发放质量,临床满意度较实施区域组长管理模式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区域组长负责有效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和临床满意度,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区域组长负责制 各环节工作质量 临床满意度
  • 简介:目的调动护理专业技术骨干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心脏外科ICU设立护理组长岗位,确定其岗位职责,享受相应奖金待遇。结果激发了护理专业技术骨干的工作积极性,护理投诉降低,各项危重护理质量指标得到提高。结论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组长负责,能使ICU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心脏外科 ICU 护理组长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长负责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心内科设立护理组长岗位,制定护理组长岗位职责和制定各级护士考核标准及岗位职责,实施护理组长负责管理模式,通过质控检查,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建立护理组长负责,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有效防范夜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组长负责 护理质量管理 实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ICU护理管理运用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研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100例患者,分成各50例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方式。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1±6.4),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0.21±5.5),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为9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开展ICU护理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评分,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 标签: 组长负责制 分层管理 ICU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神经外科共有护理人员46名,自2018年3月开始实施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消毒隔离管理、危重患者管理、护理文书书写、优质护理)、考核成绩(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满意度(患者、家属、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护理投诉率、护理出错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性。结果实施组长负责分层管理后,病房管理、消毒隔离管理、危重患者管理、护理文书书写、优质护理5个方面的得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较实施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家属、医生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护理投诉率、护理出错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组长负责分层管理可保证神经外科各护理环节护理工作得到落实,提高护士考核成绩,减少护理出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整体上改善科室护理质量。

  • 标签: 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组长负责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心内科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轮班护理模式进行护理1。观察组患者采用组长负责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长负责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组长负责制 护理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长负责分成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12月本院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未实行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期间接诊的病人100例为对照组,2018年1月-12月本院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实行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期间接诊的病人100例为研究组。分析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对各组的护理投诉率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护理投诉率为0.0%,比对照组的8.0%和6.0%低,P<0.05。研究组对消化内科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0%,比对照组的88.0%高,P<0.05。结论采取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法完善消化内科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护理投诉发生风险,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 应用价值 消化内科 投诉率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消化内科护理采取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对于护理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3月~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96例患者以及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排序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医患纠纷、患者投诉以及护理事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护理人员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消化内科护理采取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效果显著。

  • 标签: 消化内科护理 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 不良事件发生率 满意度
  • 作者: 赵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3
  • 出处:《护理前沿》2022年第34期
  • 机构: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北荆门 448000
  • 简介:目的:探究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2021年1-12月)与实施后(2022年1-12月)的科室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并加以对比。结果: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后各维度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更高,同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促使神经外科护理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并就此促使患者获得更为良好的护理服务体验,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质量;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护理满意度;神经外科
  • 简介:责任医师是指直接负责病人诊疗、检查、手术、康复等的经治医师.责任医师负责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1].我院实行责任医师负责服务模式以后,医院的门急诊病人、住院病人、手术病人等有了明显增加,服务质量、医疗质量、技术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医院三个效益明显提高.

  • 标签: 医疗质量管理 负责制 医师 重要措施 医疗安全 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