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手术室火灾的预防与处置。方法建立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及应急流程,并对手术室全体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培训及情景模拟应急演练,加强手术室火灾防御管理。结论通过一系列措施,制定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人员培训和考核,小组式情景模拟应急演练,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火灾预防知识和应急能力,提升火灾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手术室 火灾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操作过程的可靠性、监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检测报告提供可靠的依据。保证实验室检验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不断完善,在诸多环节中室内质控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础,是保证质量操作的必要措施。方法是质控品的选择,质控方法,仪器的校准,试剂的储存,人员及温湿度环境和失控处理。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 标签: 医学实验室 室内质控 检验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升艾滋病实验室监督管理、检测、校准以及比对能力,确保实验室室内检测工作有序开展。方法:收集艾滋阳性样本,依次收集艾滋病实验室室内肉眼无法可见的溶血、黄疸、乳糜颗粒等原料血浆、血清,而后按照特定顺序进行病毒灭活、离心、防细菌污染和稳定蛋白处理,以相关规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为遵循进行各项操作,评价质控品均一性、稳定性。结果:无论是高浓度质控品还是低浓度质控品,标准差(SD)均在0.1、变异系数均在10%以内,同时,当上述两种不同浓度的质控品分别存放于2—8℃、37℃以及室温条件下一定时间后,两种质控品抗-HIV的S/CO值的CV皆在15%以内。结论:在艾滋病实验室室内,自制质控品质量良好,均一性、稳定性理想,可以在相关验证工作中有效发挥价值。

  • 标签: 质量 实验室 艾滋病 质控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室内温度护理在肺癌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起止于2022年3月-2023年5月,对象为本院收治的7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组,各38例。均通过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室内温度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肺癌手术的患者应用手术室温度护理,可以使患者的体温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提供患者的整体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内温度护理 肺癌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出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方法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38例血常规检验样本,以2021年11月为分界点,2021年1月-2021年11月对出凝血常规检验进行常规管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行质控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下失控事件发生率,以及检验项目所占失控比例,并总结出凝血质控失控原因。结果 质控管理模式下,失控事件发生率为2.63%,低于常规管理下的18.42%(P<0.05);凝血酶原时间失控次数3次,占比3.95%,其次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和凝血酶时间,分别为2.63%。结论 出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对降低失控事件发生率,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有正向积极作用,值得血常规检验人员引起高度重视,落实标准化操作要求。

  • 标签: 出凝血常规检验 质控方法 临床意义 失控事件 失控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方法:随机选取在我科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2例,时间范围在2020年6月-2023年2月,均进行耳内镜下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对进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进行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优质护理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鼓室注射 地塞米松 突发性耳聋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降低血透室内瘘针滑脱风险中的作用。方法:从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血透室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内瘘针滑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内瘘针滑脱风险,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模式 血透室 内瘘针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降低血透(HD)室内瘘针滑脱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吉水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5例,采用常规护理进行研究,观察组患者35例,采用循证护理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内瘘针滑脱发生情况、WHOQOL-BREF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内瘘针滑脱率更低,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观察组护理后的抑郁评分更低,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更低(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HD室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降低内瘘针滑脱风险性,缓解、消除HD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血透室 内瘘针滑脱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持续脑室内颅内压监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10月急诊收治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其中予以持续脑室内颅内压监测者24例(研究组),未予持续颅内压监测者24例(常规组),对比两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C)良好率为70.83%,明显高于常规组(41.67%),且研究组的并发症率(4.17%)较常规组(29.17%)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持续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异常予以处理,对预后改善和并发症风险控制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 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 应用效果